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的题目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4923258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的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的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的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的题目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的题目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的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的题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一、名词:1. 生态危机 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2. 科学问题 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 但尚无确定答案。3. 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与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4. 范式“范式”:指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的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性和方法。它通过对科学中全局性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描述了一幅

2、关于世界整体的图式。范式的变化体现了人们世界观的变化。5. 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由三个指标构成: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人均GDP的对数。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人的长寿水平、知识水平和生活水平。精彩文档健康长寿,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教育获得,用成人识字率(2/3权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1/3权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实际人均 GDP (购买力平价美元)来衡量6. 科学的社会建制科学的社会建制(Institutionalization),是指科学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从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科学专业、科学共同体及其活动、规范等方面反

3、映了科学与社 会的关系。7汤浅现象 ???汤浅现象是近代科学史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现象8默顿规范 科学的社会规范 默顿规范???公有主义(communism ):要求研究者不占有和垄断科学成果。科学家对他的 发现只有优先权,而无占有权。普遍主义(universalism ):强调科学标准的一致性。科学的非个人特征,在 科学领域个人的作用可替代,科学原理正确与否与发现者的国籍、品质等无关; 科学是一种全人类,国际性事业;科学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学术自由。无私利主义(disinterestedness):要求从事科学活动、创造科学知识的人不应李约瑟难题涵义:即在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十五世纪,中国在自

4、然科学及运用方以科学谋取私利。独创性(originality ):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对于自己所提交的学术 论文必须提出新的问题,公布新的数据论证新的理论或提出新的假说。有条理的怀疑主义(skepticism ):强调科学永恒的批判精神。科学家决不盲目 接受任何东西,他们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要允许别人对自己的 成果的怀疑。9. 对应规则通过一定操作使观察术语与理论术语对应起来。通过对应规则,理论术语就可以推出可检验的观察术语,从而使理论术语有了经验基础。10. 无形学院 科学知识的积累其实就是一个新的科学思想在科学家群体中扩散 的过程,而新思想的扩散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通过

5、科学家之间的非正式网络联系来 进行的,这种科学家的非正式联系或网络组织被称为无形学院二、简答、论述题1 简述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及意义。答:特点:(1 )朴素的唯物论(占主导地位,当然也有唯心的部分)(2) 朴素辩证法,因为它从事物的联系、变化、演化、运动的方面来看待事物, 但由于当时科技的落后,没有建立在大量的科学技术发现的基础之上,这种自然 观只能是朴素的,这是人类早期智慧显示的标记。(3) 整体性,把握到了自然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无法具体说明自然现象的联 系;虽然寻求自然现象的内在原因解释,却缺乏足以将自然现象连接成因果链的 经验知识;虽然企图从总体把握自然,但对构成总体的细节和部分不清楚

6、。(4) 直观性、猜测性意义:为后世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雏形:本体论思想的影响:重视数学的传统: 重视思维规律的研究。2 谈谈你对关于“李约瑟难题”争论的看法。面,远胜于西欧,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十五世纪的欧洲诞生呢?现实意义:哲学和科学诞生需要三个条件:1)要求人们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求知并非为了实用的目的,而纯粹是一种对智慧的热爱。2)闲暇。不用为生活而奔波忙碌。3 )自由。科学是一门自由的学问,它要求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发表意见, 不受他种利益的支配。而结合中国近代的情况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 )中国缺乏希腊式的数理

7、自然观,知识界流行的是有机自然观;(2)中国的自然哲学与技术缺乏密切的联系,对自然界不予关注。在哲学思维方面,中国古代对复杂的社会系统有很深入的研究,发展了辩证的整体思维的方式。不善于做定量的数学分析和形式逻辑的推理。(3 )受传统的孔教束缚的保守社会:自认为自身比外部世界都优越,怀疑一 切技术革新,尤其是源自西方的革新。偏好旧物。(4)排外仇外。由于受了自身文化优越感的蒙蔽,顽固拒绝从外来文化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中寻找优点;受过良好教育的官员们都对西方技术,特别是武器的先进性心知肚明。只是他们乐意排斥西方的枪炮而冒军事上失败的危险,也不愿 接受它们而破坏熏陶了他们并使他们得以掌权的文化。(5 )

8、中国缺乏足够强大的资本主义势力。因为封建传统过于雄厚,没有科技精彩文档发展的市场动力。3 简述西方发展观的演变。答:(1)单纯的经济增长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把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基 本目标,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主体。(2 )经济增长+社会变革的发展观:拓展了发展的内涵,开始重视社会结构中经 济、政治、文化各素等对发展的意义及其综合发展和协调进步,仍然把发展看成 是无偿耗费自然资源的人类行为和过程,因而无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对立关 系。(3)可持续发展观:强调自然、经济、社会和人等各要素的全面协调发展;一 次自觉地把自然生态系统纳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变量;张采取集约型

9、的 发展方式。(4)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强调了发展战略的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 多层次的综合的目标体系;放弃了把经济发展单纯看作是经济问题的传统思想, 强调经济发展的过程是整个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发展过程;用人类发 展指数取代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新标准。6 结合科学划界的标准,谈谈你对“中医是否伪科学”这一争论的认识。4 .结合我国的生态实际,谈谈你对生态危机的认识?我国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严峻形势。目前,全世界的土壤流失量约 600亿吨,超过形成量,平均约600万公顷土地沦为沙漠。就我国而言,截止 2005年,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达 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10、18%。全国流动沙丘面积 42.72万平方公里,固定及 半固定沙地46.30万平方公里,戈壁及风蚀劣地71.14万平方公里,其他 14.14万平方公里。据观测,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每年1560平方公里,80年代为2100平方公里,90年代达2460平方公里,21世纪初达到3436平方公 里,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大量事实反复证明,人为因素的作 用,特别是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是造成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急功近利、盲目 追求“高速度”等错误思想观念,把环境保护长期排斥于社会经济开发战略、政 策和计划之外,致使决策失误一再发生,导致一场场生态灾难。大炼钢铁、“以粮为纲”、“有水

11、快流”、“先上车后买票”等等,都对环境造成了触目惊心的损害。 决策失误导致的生态破坏是最大的破坏。其次,要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让广大 民众认识到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性和后果,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当代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消 耗、短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也是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等 同于经济增长、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所致。生态危机的后果比战争更危险,是毁灭 性的,包括地球和地球上所有

12、的生命。历史的经验说明,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 创伤中恢复起来;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5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它包含哪些基本原则?它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在社 会公正和环境、生态可持续的前提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 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展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7 .简述客观事实、经验事实、科学事实之间的关系。“事实”这个概念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中客观存在的、被观察到的事件、 现象和过程,可以称之为 “客观事实”。另一种是指用某种语

13、言描述被观察到的客观事件、现象和过程作出的经验陈述或观察判断,可以把这种含义的“事实”称之为“经验事实”。经验事实存在着可错性、主体性。 同一客观事实,受测量条件的制约,不同主体会有差异。 同一事实的描述,受理论系统的制约。不同主体会有差异“科学事实”这一概念一般是在“经验事实”的意义上使用。但并非是一切观察陈述都是科学事实。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与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 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8 试比较“证实原则”和“证伪原则”。波普尔认为科学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用经验的事实加以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是个别的。如: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因而只有坚持证伪原则,才能把经验事实作为

14、检验标准。而科学史证明,当人们寻求证实而不能时,人们往往借助一些辅助性的特设来为预期理论进行辩护,这样证实原则就成为教条主义的工具。“选择性失明。”波普尔进一步把可证伪性作为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即证伪原则。证伪原则 具有两个优点:第一,科学理论是全称判断,而经验对象是个别的。个别的事例 无论怎样重复都不能证实理论,但却可以证伪理论。第二,科学史证明,当人们 寻求证实而不能时,往往借助一些特设来为预设的理论辩护,最终成为教条。而 证伪原则不会出现类似问题,在它看来一切都只是猜测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 证实但可以随时被证伪。9.如何理解“科学始于问题”这一观点?科学认识是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活动,

15、它从提出科学问题开始。问题在科学认 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确定了问题就确定了求解目标,预设了求 解范围和方法。问题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所谓智能实际上就是在一定的 知识背景下针对提出的问题而有效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 的一种能力。从哲学认识论上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在科学上,由于科学知 识包括经验知识和理性知识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而科学认识就是在这二者之间 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所以科学问题实质上是经验和理性之间的矛盾,它主要包 括经验事实之间、经验与理论之间、理论自身、理论与理论之间等方面的矛盾。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 就使科学认识不断地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科学认识从问题开始”与“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矛盾,它们实质上是统一的。 因为问题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只是前者突出了问题是认识发展的重要 环节,更深刻地表明了科学认识自始至终就是认识主体的能动的、创造性思维活 动,这同波普尔的“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把科学看成是独立自主的“世界”(客观知识世界,包括一切见诸客观物质的精神产品)是有原则区别的。10 .结合自己的科研实际,谈谈应该怎样进行科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