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4903900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溶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岩溶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岩溶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岩溶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岩溶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岩溶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溶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施工过程控制标准化管理手册(隧道分册) 岩溶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编 制: 审 核: 批 准: 目 录1.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岩溶隧道施工地质探测、监测14.1 超前探测14.1.1综合超前物探14.1.2超前水平钻孔探测14.2 常规地质调查法14.3 洞内涌突水的实时监测14.4 洞外实时观测15.岩溶隧道施工15.1岩溶15.1.1按有无地下水分25.1.2按其出露在隧道洞身部位分25.2隧道遇到各种溶洞的处理措施和施工方法25.2.1拦截地表水25.2.2引排地下35.2.3堵填45.2.4跨越55.3施工工艺55.3.1拦截地表水施工工艺55.3.

2、2引排地下水工艺65.3.3回填封闭75.3.4边墙跨越托梁施工工艺75.3.5隧底部跨越桥梁施工工艺86.劳动力组织进度指标86.1地表截水沟、泄水沟86.2泄水暗洞86.3渡槽86.4泄水洞86.5边墙托梁86.6桥梁施工87.机械设备配置97.1地表截水沟、泄水沟和排水暗管97.2泄水洞97.3渡槽、托梁和桥梁98.质量控制要点99.安全、质量及环保措施9岩溶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1.目的明确岩溶隧道施工作业的注意事项,操作要点,避免可溶岩地段与断层破碎带突水、突泥灾害的发生,保证隧道施工安全。2.编制依据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3、(TB 10753-2010)施工图设计文件3.适用范围适用于可溶岩地段与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层间滑动带、构造及岩溶裂隙发育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地层界线、岩性突变地段、可能存在的岩溶裂隙、管道、大型溶洞和地下水的隧道施工。4.岩溶隧道施工地质探测、监测4.1 超前探测4.1.1综合超前物探主要针对可溶岩分布地段和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层间滑动带、构造及岩溶裂隙发育带、可溶岩与非可溶岩地层界线、岩性突变地段、可能存在的岩溶裂隙、管道、大型溶洞和地下水的超前探测。远距离超前物探:首选方法为地震波反射法,如TSP203、TRT6000、TGP等仪器,探测距离为200m;HSP声波反射法探测距离为1

4、00m。4.1.2超前水平钻孔探测采用钻孔超前探测,钻孔长2030m,验证近距离超前物探成果。4.2 常规地质调查法地层岩性特征、结构面性质、产状及发育程度、岩体破碎程度与填充情况,洞壁变形破坏特征、岩溶发育程度等。地质作图描述,对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约520m的地质条件进行预测预报。4.3 洞内涌突水的实时监测各涌水点(掌子面炮眼涌突水)的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各涌水点的水量、水压、位置、地层岩性、裂隙与岩溶发育特征等。4.4 洞外实时观测岩溶水地表排泄点监测包括泉点、暗河的水量及动态;地表河流监测包括隧道通过地带上下游河水流量及动态,拟选定35个控制断面,要求510天监测一次。5.岩溶隧

5、道施工5.1岩溶 岩溶是可溶性岩层(如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等)受具有溶解能力(含CO2)的水的长期作用而产生的。由于溶蚀的形成,位置、塌陷作用的不同,岩溶个体形态、大小也不同。岩溶可概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5.1.1按有无地下水分(1)溶缝、溶槽、溶洞暗河支岔通道有季节性流水。(2)长年流水。(3)溶洞内无水,其中有充填物或干燥无充填物。其规模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米,小的多在10m以内。5.1.2按其出露在隧道洞身部位分(1)位于隧道顶部或顶部的一侧。(2)位于隧道的墙部或墙部的一侧。(3)位于隧道的底部或底部的一侧。(4)洞身全部在溶洞或溶洞填充物内穿过。溶缝、溶槽、溶洞等,有沿线方向的,有与线

6、路正交或斜交的,当隧道施工穿过可溶性岩层时,常遇见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部位不同,充填物及充填程度和含水量不等的溶缝、溶槽、溶洞及暗河通道等。5.2隧道遇到各种溶洞的处理措施和施工方法隧道施工中遇到溶洞地段时,首先要查明溶洞分布范围,类型情况,岩层的稳定程度,溶洞内填充物和地下水流情况等,分别采取截、引、堵、越、绕等措施进行处理和施工。5.2.1拦截地表水根据勘测资料和施工现场观测,当地表自然沟床,汇水洼地发现有溶穴、落水洞、漏斗、竖井等为隧道地下水补给来源,补给量随季节变化,则采用拦截地表水。如为自然沟槽,采用在溶穴、落水洞、漏斗、地表陷穴四周施作浆砌片石排水沟。如地表为一溶蚀封闭洼地,则可采用

7、截水沟、泄水暗管将水引到隧道渗泄区以外。如图1隧道地表水截水处理。截水沟汇水暗管溶蚀洼地 540 530 520 510 540 530 520 图 1隧道地表截水图5.2.2引排地下当隧道掘进遇到溶洞有流水时,宜排不宜堵,首先应查明水源,涌水量,流向及与隧道位置的关系,采取以排为主,截引相结合的措施常年流量大的采用开凿泄水洞将水排除洞外,流量小的可采用拦截引排将水引入隧道排水沟内,排出洞外。(1)常年流量大的岩溶地下水,即隧道排水沟无法正常完全排走的水。(2)隧道设有平行导坑:地下水出露在平导一侧,比较好处理,可自平导凿泄露水洞,将水引入平行导坑排走。当地下水出露在平行导坑的另一侧,则需将水

8、排引到平行导坑一侧,再由平行导坑开凿至正洞的泄水洞将水引入平导排出至洞外。当地下水出露在平导另一侧,拱顶上部,或隧道拱顶以上时,可在拱顶以上设渡槽,横跨隧道,将水引至平导一侧由泄水洞排至平导。渡槽两端置于拱顶以上的岩帮上,然后用竖向暗沟,将水引至泄水洞,再引入平导,排出洞外。如图2泄水洞渡槽 涌水 竖向盲沟 平行导坑 隧 道 中 线 图 2引排地下水图当地下水出露在平导另一侧,拱顶至隧底标高,可采用竖向间沟或在隧道衬砌范围外用浆砌片石拦水墙拦截地下水,当地下水出露较高时用盲沟,出露较低时用拦水墙,然后用暗沟或暗管将水引至平导一侧,再由泄水洞排往平导排至洞外。如图3浆砌片石拦水墙隧道竖向盲沟暗沟

9、或暗管平行导坑 涌 水 图 3引排地下水图(3)当隧道未设平行导坑时,其在隧道部位的处理方法,基本同有平行导坑,但泄水洞要选择适当位置将水排除至洞外。(4)一般涌水即利用隧道排水沟能正常泄排走的水。在隧道施工中常遇到的是一般涌水。仍以引排为主,其处理方法是:涌水在隧道顶上部出露的,采用在衬砌范围以外,拱部设渡槽和墙部竖向暗沟,将水引至墙脚外侧,在衬砌边墙脚留一暗洞或理设钢管将水引入隧道排水沟,当涌水出露在边墙部位,在边墙衬砌以外可设竖向盲沟或暗沟、将水引至边墙脚外侧,在边墙衬砌时,墙脚留一暗洞或理管将水引入隧道排水沟排出洞外。5.2.3堵填(1)对已停止发育,径跨不大,无水或渗水较小量,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充填情况,采用浆砌石或砼回填封闭,并辅以适当的引排水。溶槽位于隧道拱部,横穿隧道且有水,但溶槽不大,有部分充填物。采用浆砌片石回填封堵拱顶,其宽度至拱脚外2m,并在涌水侧,作竖向暗沟或盲沟,将水引入隧道排水沟。如图4竖向暗沟或盲沟 浆砌片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