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结题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4896500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结题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题报告自立项以来,本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进行了认真踏实的科学研究,经过调查研究,理论学习,确定方案,付诸实施,深入反馈,交流总结等环节,最终形成了研究报告,已达到预期目标,符合课题结题的规范和要求。现将研究过程、计划执行、方案实施及科研成果等工作报告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 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发展学生智力、开阔学生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阅读还能促进学生写作技能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语

2、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开拓更广阔的视野,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更可以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这就是所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任何一位优秀学生无一不称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得益

3、于课外书”。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从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提出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育家们也发现,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系。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因为阅读是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同中外古今大师对话,或聆听他们的教导,或与他们切磋辩驳。阅读也是

4、吸收知识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阅读活动,任何有成就的人无不从阅读中并继续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培养性情、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加以关注和研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正是顺应了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然而,当前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应试教育、教师与家长的功利思想以及芜杂的阅读环境使得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令人堪忧。普通的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课内,轻课外”的现象,加上教师的敦促和指导也有所欠缺,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

5、大的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同时也不能忽视,在语文学习中,一些教师和家长把学生紧紧地束缚在教材中,切断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通道,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敢丝毫掉以轻心,但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更谈不上引导课外阅读。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节课,每周要应付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作业,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课外阅读时间。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忽略了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另外,一些中学生读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动机主要是“作消遣”、“欣赏文笔和惊险离情的情节”,有的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名著

6、热情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因此,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更新教师与家长的阅读观念,培养学生专注与独立思考的阅读习惯才能从根本改善。针对我校实际和初中生年龄特征及知识积累、能力水平、阅读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法初探”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及实践依据。课题的研究应该基于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让理论来指导实践,以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为此我们多次组织了课题组成员学习国内外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主要的理论依据有:教育学及心理学相关的认知理论、探究性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一)、教育学及心理

7、学相关的认知理论。 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及深,由易而难的过程,探究性学习以接受性学习为基础,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而存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性学习。具体来说,基于自主性教学强调的是整个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以让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反思、自主评价、自主建构为进程,以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方式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这种自

8、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一种最高理想的教学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二)、探究性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其基本思想是让学生“重在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

9、而是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的,也就是说,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学习者的记忆中,而是以学习者己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知识。(四)、主体性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的教学活动,既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的活动,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是两个活动的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同步发展的有机结合。主体性教育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同化和顺应,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由此主体性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本质属性。主体性教育的着力点就在于对学生进行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 本课题组成员都是从教十余年

10、,一直担任语文教学的一线老师,且有着多年的班主任经历,了解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有一定的教研经验和理论水平。我校对课题的研究开展给予了很大支持,配有读书馆、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方便了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三、课题研究目标。1、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探索并总结解决的策略,以为今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习惯、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更坚实的基础。2、探索出适合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方法,提高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四、课题研究的重点。 1、本课题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本,进一步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11、重塑提高有效课外阅读的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达到人文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 2、通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与整合,使学生从不会读书到“自己能读书”,这样就能视野宽、见识多、文化底子扎实,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成为具有丰富知识、健全人格、高尚的情操的一代骄人,从而传承中华文化的命脉。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使阅读成为生活的常态,成为生命成长的伴侣。4、根据课堂教学的文体特点,指导学生进行浏览、略读、精读篇目,并制订阅读方法的指导方案、切实有效地措施和所要达到

12、要求的预期方案。通过阅读,丰富学生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文以载道,使学生在阅读中健全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5、探索和创新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符合农村初中的阅读指导策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制定详细的课外读物的推荐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推荐书目及推荐说明。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研究方法如下:1、问卷调查法。2、行动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研究途径如下: 1、通过明确各自职责来落实阅读的有效管理。本课题组从对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内容、途径,教师的阅读管理等方面调查入手,明确各自的职责。 2、从阅读内容方面进行有效管理。通过阅读经典,以文学感化孩

13、子。通过自选期刊,以好的兴趣获得体验。 3、从阅读方法上进行有效管理。教师指导学生名著定期定量读,自选期刊的自由自在读,展示活动的多种多样开。 通过以上阅读途径达到让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地衔接的目的,让学生在有限的语文课堂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语文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读写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对名著进行多角度考察,或拿出学生自己的书“资源共享”;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利用图书馆或网络,多方面拓展阅读渠道,尽可能多地获取健康有益的信息;充分利用墙报、校报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刊出,互相传阅,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六、课题研究的

14、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0月-12月):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实验班;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培训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5年1月-5月): 1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检测,了解学生状况,建立前期档案;做好研究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定期研讨、交流;撰写实验报告、总结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6月): 对研究过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成果,申报课题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学习理论。本课题先后多次组织实验教师参加理论学习,通过不断学习,教师们进一步了解课题的要求,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更准确的方法。 (二)积极开展问卷调查,

15、摸清阅读现状课题组认真组织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真实而具体地掌握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情况:阅读的兴趣、阅读态度、阅读量、阅读途径、阅读方式和阅读效果等,掌握学生对课外阅读活动的要求,为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明确了研究的方向、研究的策略和措施,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三)多途径开发图书资源,丰富学生阅读活动学校和教师想方设法,通过以下途径解决“读书难”的问题:1、动员家长为孩子买书读。通过召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使家长懂得阅读及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顺利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保证,家长理解了阅读的意

16、义后主动为孩子买书。对于贫困家庭而言,有意识地引导家长在孩子过生日或节日时,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培养孩子对书的热爱之情。2、同学之间互相借书读。每个孩子拥有的图书仍然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阅读需要。为了更好地利用图书资源,为了学生更好地阅读,每个班设立图书角,由学生当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管理和交换,这样做不仅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条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爱惜图书的习惯。有的老师还要求孩子每天随身带一本书,随时自主和同学交换阅读,即省时又省力,灵活方便。3、鼓励学生向学校图书室借书。学校图书馆是不可忽视的一处图书资源,我们有效地利用图书室的藏书。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提供推荐书目,学生定时定量向图书室借图书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