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竞赛复习资料-单选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4894761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竞赛复习资料-单选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竞赛复习资料-单选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竞赛复习资料-单选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竞赛复习资料-单选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竞赛复习资料-单选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竞赛复习资料-单选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分析工职业技能竞赛复习资料-单选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选题(二)1、在原子吸收光谱中,减小狭缝,可能消除( D )。A、化学干扰 B、 物理干扰 C、 电离干扰 D、 光谱干扰2、酸碱滴定中指示剂选择依据是( B )。A、酸碱溶液的浓度 B、 酸碱滴定pH突跃范围 C、 被滴定酸或碱的浓度 D、 被滴定酸或碱的强度.3、与配位滴定所需控制的酸度无关的因素为( A )。A、 金属离子颜色 B、酸效应 C、羟基化效应 D、指示剂的变色4、光吸收定律即朗伯-比尔定律表明:当入射光波长、液层厚度和溶液温度一定时,溶液吸光度与溶液中吸光物质的浓度 ( A )。A、成正比 B、成反比 C、 没有关系5、 含Al3、Zn2、Fe3、Mg2和Sn4离子的溶液中

2、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不形成沉淀的离子有(C )A Al3、Zn2、Fe3; B Al3、Sn4、Mg2;C Al3、Zn2、Sn4; D Al3、Fe3、Mg2 6、在原子吸收分析中,测定元素的灵敏度、准确度及干扰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C )。A、空心阴极灯 B、火焰 C、原子化系统7、原子发射光谱与原子吸收光谱的共同点在于( B )。A、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产生跃迁 B、能量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产生跃迁C、基态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 D、激发态原子产生的辐射8、在20.00mL0.100mol/L NaOH溶液中加入19.98mL 0.100mol/L HCl溶液,溶液的OH为(A)。

3、A、5.010-5 B、5.010-4 C、5.010-69、某项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很好,准确度很差,可能是( B )原因造成的。A、称量记录有差错 B、砝码未校正 C、操作中样品有损失10、对于数字0.0064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二位有效数字,二位小数 B、二位有效数字,四位小数 C、三位有效数字,五位小数11、莫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的PH值在6.510.0之间,若酸度过高则 ( D )。A、AgCl沉淀不完全 B、AgCl沉淀易胶溶 C、AgCl 沉淀吸附Cl-能力增强 D、Ag2CrO4沉淀不易形成12、下列能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因素( C )。A、酸效应 B、盐效应

4、 C、同离子效应 D、水解效应13、下列关于系统误差论述错误的是( D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 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 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E、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14、属于氧化还原指示剂的有( B )。A、甲基红 B、二苯胺磺酸钠 C、K-B指示剂 D、二甲酚橙15、 取0.10mol/L的BaCl2溶液100mL,用水稀释至1000mL,再取50mL该溶液,加50mL0.020mol/L盐酸,最后溶液氯离子浓度为(C )A 0.010mol/L; B 0.015 mol/L; C 0.020mol/L; D 0.030mol/L 16、可以适当储存的分析

5、用水是( A ) 。A、二级水和三级水 B、一级水和三级水 C、一级水和二级水 D、一级、二级、三级水17、仲裁检验是由公认的有权威的( C )进行的检验。A、第一方 B、第二方 C、第三方 D、第一方和第二方18、 0.1mol/L的NaAc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满足的关系式是(C )A NaOHAcH;B AcNaOHH;C NaAcOHH;D OHNaAcH 19、 重量法测定硅,加HFH2SO4加热冒烟,将所得的二氧化硅沉淀灼烧物挥发除去,如果所用的HF中含有少量的H2SiF4或HBF4,试问所得分析结果(C )A 偏高; B 偏低; C;不影响; D 分析结果不稳定 20、水

6、的PH值测定步骤是在酸度计预热后进行( B ),校正、定位和测量。A、温度调节 B、零点调节 C、 滿度调节 D、电动势调节 21、在分光光度法中,宜选取的吸光度读数范围为( D )。A、00.2 B、 0.10.3 C、 0.31.0 D、 0.20.7 E、 1.02.022、重铬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其基本单元为( B )K2Cr2O7。A、 1/5 B、 1/6 C、1/2 D、 1/323、下列不属于用掩蔽消除干扰的方法是( D )。A、 配位掩蔽 B、 氧化还原掩蔽 C、 沉淀掩蔽 D、 预先分离24、对于BaSO4、CaC2O42H2O等沉淀,宜选用( C )滤纸过滤。A、快速 B、

7、中速 C、慢速 D、定性25、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C )。A、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 B、在广泛的区域内发射连续光谱 C、发射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的共振辐射 D、产生紫外线26、由等浓度的乙酸及乙酸钠组成的缓冲溶液其PH值为( A )。A、 pH7 B、 pH7 C、 pH=727、 通常情况下,以下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的是(A ) A 过氧化氢; B 硫代硫酸钠; C 氯化钠; D 高锰酸钾 28、洗涤铂器皿不可使用( A )。A、 王水 B、 浓盐酸 C、 浓硝酸 D、 氢氟酸29、在分光光度法分析中,应采用的入射光为( B )。A、 白光 B、 单色光 C、 可

8、见光 D、 紫外光30、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B )。A、原子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的跃迁 B、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的跃迁 C、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D、原子核的振动31、某标准溶液的浓度,其三次平行测定结果为:0.1023mol/L、0.1020mol/L、0.1024mol/L,如果第四次测定结果不为Q检验法(n=4,Q0.95=0.76)所弃去,则其最低值应为( B )。A、0.1027mol/L B、0.1008mol/L C、0.1023mol/L D、0.1010mol/L ;3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中单色器位于( B )。A、空心阴极灯之后 B、原子化器之后 C、原

9、子化器之前 D、空心阴极灯之前 33、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 C )干扰。A、硫酸 B、钠 C、磷酸 D、镁34、某些腐蚀性化学毒物兼有强氧化性,如硝酸、硫酸、(A )等遇到有机物将发生氧化作用而放热,甚至起火燃烧。 A、次氯酸 B、氯酸 C、高氯酸 D、氢氟酸35、当滴定管若有油污时可用(B )洗涤后,依次用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洗涤三遍备用。 A、去污粉 B、铬酸洗液 C、强碱溶液 D、都不对36、在滴定分析法测定中出现的下列情况, ( D )属于系统误差。 A、试样未经充分混匀 B、滴定管的读数读 C、滴定时有液滴溅出 D、砝码未经校正37、衡量样本平均值的离散程

10、度时,应采用 ( D )。 A、 标准偏差 B、 相对标准偏差 C、 极差 D、 平均值的标准偏差38、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标定含有Na2CO3 的NaOH标准溶液,用该标准溶液滴定某酸以酚酞为指示剂,则测定结果( A ) A、 偏高 B、 偏低 C、 不变 D、 无法确定39、 不能与高锰酸钾反应的物质(或元素)是(D )A 草酸; B 亚铁; C 过氧化氢; D 碘酸钾 40、分光光度测定中,工作曲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 A)。A、溶液浓度太大 B、溶液浓度太稀 C、参比溶液有问题 D、仪器有故障41、 四份溶液分别含铁、钙、镁、铜离子,其离子质量相同,在适当条件下以同浓度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

11、,则消耗EDTA标准溶液最少的溶液分别是(C )A 铁溶液; B 镁溶液; C 铜溶液; D 钙溶液 42、递减称量法最适合于称量是( C )。A、腐蚀性物质 B、剧毒物质 C、易潮解,易吸收CO2或易氧化的物质 D、易挥发的物质 43、如果表示平均值,表示标准偏差,那么置信度95.5%表示( B )A、置信区间为-+ B、置信区间为-2+2C、置信区间为-3+3 D、置信区间为-6+644、在盐酸与铁钉的反应中,盐酸是( B )。A、还原剂 B、氧化剂 C、催化剂45、在下列溶液中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C )。A、PH7的溶液 B、PH=7的溶液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46、 在光谱分析中

12、化学干扰最严重的是(B )A ICP光谱; B 原子吸收光谱; C 辉光光谱; D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 47、在分析中做空白实验的目的是( B )。A、提高精密度 B、消除系统误差 C、消除偶然误差48、在原子吸收分析中读数时间需要足够长是因是(C )A 原子化速度较慢; B 让火焰温度达到平衡; C 提高测量精度; D 电子跃迁需要一定时间 49、密度为(g/cm3)、质量分数为A%的2L硫酸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g)为( C )。A、(+100)A% B、2A% C、2000A% D、2/A%50、有色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越大,则测定时( A )越高。A、灵敏度 B、准确度 C、精密度 D、对比度51、标准溶液要求准确到( A )有效数字。A、四位 B、三位 C、两位52、将1molL1NH3和0.1 molL1NH4Cl两溶液按下列体积比()混合,缓冲能力最强的是(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