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4877636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山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山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山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山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第一章 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1、垵山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招标文献、投标文献、协议文献;2、福建省勘察设计院提供的垵山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3、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提供的4、招标文献、施工协议规定的技术、规范标准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02- GB5030 GB6- CCS2- GB5004- 二、编制范围 场地内堆填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所有清除;场地内高边坡,坡面堆积大量孤石,孤石以加固为主,部分清除;对高边坡拟采用格构锚索(杆)对边坡进行加固。在山谷设立分级挡墙;在坡顶设立拦石网、截水沟,坡脚设立排洪沟,最终引入市政排

2、洪箱涵,临时道路等。滑坡治理面积约300,滑坡总高度约30m,山谷冲刷段长约86m,滑坡防治工程等级为一级。 三、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献条款的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图表时,严格按照招标文献的规定,做到统一标准,规范编制。 、遵循设计文献和规范标准的原则,在编写重要项目施工方法中严格按照设计规定,执行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对的组织施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3、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根据自身能力、施工经验、技术水平。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平行作业,尽量平衡施工高峰,保证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完毕本项目的施工任务。 4、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

3、,在各工序施工中,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密切配合,严格管理。 5、专业化作业和综合管理的原则,在施工组织方面,充足发挥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施工队伍的优势,采用综合管理的手段,做到合理调配。 6、工序间作业尽也许安排流水交叉作业的原则,在施工安排上,充足发挥平行流水,交叉作业的优势,协调好工序之间的衔接。做好统一指挥,进退有序,步调一致。尽也许缩短工期,保证工程工期按业重规定如约完毕。 7、坚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在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发挥科技在本工程中的先导作用。第二章 工程概述 一、工程概况 拟建的厦门市垵山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场地位于思明区,北侧为

4、后厝山,西侧为狮山,东侧紧邻晋竹寺,晋竹寺东侧距厦大学生公寓约50m。南侧地带为厦门大学职工安顿房建设工地。本工程设计支护坡面划分为三个,即K1、K、K3;K1边坡长约111.5m,坡底标高2954.7,坡顶标高47555.m,坡高0.9m28.1m.坡上设立拦石网、截洪沟。K2边坡长约6.3m,坡底标高2.955.4m,坡顶标高4.556.0m,坡高0.9.1,坡上设护栏,截洪沟。K1、2采用格构锚索(杆)支护方式,格构框架内填空心砼预制块,在预制块内植草。坡脚采用钢筋砼面板,板高2.50-0。K3边坡长约51.2m坡底标高5.354,坡顶标高.1.6m,坡高03m。坡上设立拦石网、截洪沟。

5、坡脚设截水沟、临时道路。本滑坡防治工程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二、地质水文条件 1、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剥蚀残丘,地下水靠地表水补给及邻区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大气降雨渗入补给,地下水类型重要为孔隙水潜水,下部基岩风化带为潜水微承压水,重要贮存和运移于下部基岩分化带的裂隙中。 2、根据勘察钻孔揭露,场地岩土石自上而下依次为:(1)耕土(2)杂填土()全风化花岗岩(4)强风化花岗岩(5)中风化花岗岩。 、根据勘察结果显示,场地内无大断裂构造通过,没有发现活动迹象,属构造稳定场地。 三、工程施工工期规定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10日历日。 四、工程质量规定质量等级应达成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的规

6、定。 五、工程各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厦门市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 设计单位:福建省勘察设计院 勘察单位: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 监理单位:厦门监理征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福建省地质勘察研究院第三章 施工部署 一、项目管理部组成1、项目管理部组成 实行项目经理总负责的施工管理方法,选择了工程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管理、生产及技术人员组成强有力的项目管理部。其组织结构如下图1。 2、项目管理人员组成及岗位职责 项目管理人员组成及岗位职责见下表2。 3、施工专业队伍的分工 施工专业队伍的分工安排详见下表3。项目经理生产负责技术负责材料员预算员专职安全员施工员质检员图1.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管理人员组成及岗

7、位职责 表2岗 位姓 名 职 责项目经理李海如全面领导工程施工。生产负责人游辉宇负责工程施工人员的调配生产安排及安全文明生产的管理。技术负责人黄明杰工程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的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彭江苏实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协调各工序的衔接检查监督指导负责质量管理制度的实行。质检员庄海明负责工程材料的检查工程各工序的质量把关,试压块的制做养护送检等工作。专职安全员王向阳负责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各项安全生产措施的贯彻监督检查指导,是现场安全负责人。材料员邹燕国负责施工材料检查,验收及零配件的采购。重要专业队伍的职责分工 表3班 组职 责 分 工土方班组土方开挖、修坡、土方外运。锚孔施工班钻孔安装锚索、锚

8、杆和排水管、搭拆脚手架。注浆班锚杆孔、锚索孔一次及二次注浆钢筋制安班钢筋的下料、配制、焊接与边坡格构梁 泥水班排水沟、截洪沟、急流槽、坡脚集水池、沉淀池混凝土浇捣班边坡格构梁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浇捣模板安装班边坡格构梁模板安装、坡脚混凝土板墙模板安装边坡绿化班边坡修整回填土空心砌块、植草喷水养护。4、施工流水段划分施工流水段划分基本按设计边坡分段进行,考虑场地施工条件及各分段工程的难易限度,分为三段。其中K1段、K2段施工难度较大、施工条件关,且工期紧任务急,为此,边坡支护施工将一方面考虑K1段、K2段先行施工。具体划分为:第一段段;第二段K2段;第三段K3段,其中K3段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可采

9、用穿插施工作业。、施工顺序施工顺序大体为:土方开挖、修坡锚索(杆)基本实验-边坡截水沟施工-土方开挖坡面平整-搭设脚手架-锚索(杆)施工-仰斜排水孔施工-钢筋混凝土格架梁施工锚索张拉锁定-拦石网、护栏施工-空心砌块植草-坡脚钢筋砼板墙施工-排洪沟浆砌片施工-集水井、沉淀池施工-护栏施工。、实验计划及检查批划分施工重要材料(如钢绞线、水泥、钢筋等)的检查按国家现行的产品标准和相关规范执行。按数量分批分期进行送检,及时给监理单位报备。本边坡工程重要的实验为锚索(杆)基本实验及验收实验锚索(杆)。锚索(杆)基本实验即破坏性抗拔实验。本次设计根据地层、地段锚索(杆)采用个实验孔,锚固工程实验孔自由段不

10、注浆,锚固段注浆可采用一次注浆,待实验结果分析后再拟定是否增长二次高压注浆施工工艺。实验计划在正式施工前进行,根据具有代表性锚固地层布置实验孔,具体位置由监理和设计代表现场拟定。验收实验锚索(杆)为非破坏性抗拔实验,其验收数量不少于工程锚索(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3根。验收实验锚索(杆)孔位应在指定边坡或坡顶工程所有工程锚索(杆)范围内由业主、监理和设计代表根据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原则进行随机抽样。实验孔按各平台施工段分别进行,即在每阶段平台锚索(孔)张拉锁定前进行。第四章 施工工艺技术边坡防护重要采用预应力锚索(锚杆)结合格构支护方式;坡脚采用钢筋砼板墙支护,完善边坡排泄水(地表、地下水)及

11、绿化防护工程。边坡支护施工顺序为:土方开挖、修坡锚索(杆)基本实验-边坡截水沟施工-土方开挖坡面平整-搭设脚手架锚索(杆)施工-仰斜排水孔施工-钢筋混凝土格架梁施工-锚索张拉锁定-拦石网、护栏施工空心砌块植草坡脚钢筋砼板墙施工-排洪沟浆砌片施工集水井、沉淀池施工-护栏施工。具体施工方法及流程如下:一、边坡排水坡顶外边沿设立截洪沟一道,规格为5001580m,沟底坡率为2%;截洪沟采用M7.5浆砌Mu30片石,截洪沟与坡顶、坡底的排水设施互相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水体系,保证边坡排水通畅。按照设计图纸标示截排水沟位置进行放样,结合实际地形拟定排水沟的整体走向,定出边坡顶部与坡脚截排水沟的位置及沉

12、淀池的位置,设立截排水沟走向及高程控制点,采用小型挖掘机进行截排水沟沟槽土方开挖,后由人工进行修整及砌筑。二、土方开挖及坡面修整施工组织设计与规划:挖运弃土方约4.5万3。土方开挖规划工期50天,天天开挖土方约9003,土方挖运施工实行10小时单班制,各施工面采用流水作业,保证施工不间断。由于本工程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处在沟谷两侧冲刷带,原坡地地形陡峭,土方外运及施工材料运送极为困难,为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拟在边坡中下段修整一条宽度约4m左右的施工临时通道,并在较宽处增设车辆交会带,以便彻底解决土方外运、设备及工程施工材料进出的难题,为本工程能否按期完毕工程任务提供强有力保障。 1、施工临时便道的

13、设立及走向本工程治理区域地形坡度较陡,土方外运极为困难,拟在k1段原停车场范围内设立一条宽度约4m,长约35的施工临时车道,其车道位置及走向详见附图所示,其做法如下: (1)、采用22型挖掘机沿坡顶起点位置进行土方削坡修整,暂开一条挖掘机行走通道到达坡底后,清理沟谷内土方及石块,埋设直径1.5m水泥涵管,埋设长度约5m左右,在涵管前后两端采用砂包叠加止水,引导原沟谷内地表流水从涵管内流出,并在砂包前沿现浇厚度1cm砼隔水板,而后在所埋设涵管段内采用土石方回填,前后两端的砂包随着土方回填同时不断加高至标高4m左右,原坡底处标高约3m,坡顶临时车道标高约4m,车道上坡率/30约20%左右,在坡底已

14、埋设完毕涵管段内设立土石方堆场及装运土方,若实际临时车道因坡度较大,土方运送车辆上坡困难,可考虑采用栈桥架设连接沟谷两侧,减少坡度,提高土方外运效率(附拟修整施工临时道路示意图)。 (2)、沿沟谷两侧采用砂包叠加高度约1.0-.5左右,外侧搭设钢管架进行安全防护,防止坡面修整过程中土石方冲进沟底内,阻塞沟底流水。、土方开挖(1)、土方开挖施工测量:进场后我单位技术人员会同监理工程师接受测量座标及高程控制点,用全站仪和水准仪校核控制网,增设水准点,测量精度符合有关规范规定;按规范规定测绘地形图和纵横断面图并校核工程量;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测量成果资料,用全站仪测放开挖边线、高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超挖。 土方开挖前作好施工测量放样的准备工作。根据设计图提供的每个方格的施工座标进行放样,以便根据设计图上所示的挖方高度进行施工控制。(2)、土方开挖顺序:边坡土方工程开挖顺序分三层开挖、修坡,第一层开挖、修坡到坡面高度约13m,第二层在第一层支护施工完毕后开始开挖、修坡,高度约为120m,第三层在第二层支护施工完毕后开始开挖、修坡,修坡至坡底。(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