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下列各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4871247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下列各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求下列各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求下列各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求下列各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求下列各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求下列各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下列各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求下列各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1、PQPQ P Q(主合取范式)( P (Q Q) ( P P) Q)( P Q) ( P Q) ( P Q) (P Q)( P Q) ( P Q) (P Q) (主析取范式)2、(P Q) R(P Q) R ( P Q ) R( P R) (Q R) (析取范式)( P(QQ)R)(PP)Q R)( PQR)(PQR)(P Q R)( PQ R)( PQR)(PQR)(P Q R)(主析取范式)(P Q) R)(PQR)(P QR)(PQ R)(P Q R) ( P Q R)(原公式否定的主析取范式) (P Q) R (P Q R) (P Q R)

2、 ( P Q R) ( P Q R) ( P Q R) (主合取范式)3、P QP Q (主合取范式)( P ( Q Q) ( P P) Q)(PQ)( PQ)( PQ) (P Q)(PQ)( PQ)( PQ)(主析取范式)4、Q ( PR) Q ( PR)Q P R(主合取范式)(Q( P R)( P Q R) ( P Q R) ( P Q R) ( P Q R) (P Q R) ( P Q R) (P Q R)(原公式否定的主合取 范式)Q( PR)(P Q R)( P Q R)(P Q R)(P Q R)( P Q R)( P Q R) ( P Q R)(主析取范式)5、(P Q) (R

3、 P)(P Q) (R P) ( P Q) (R P)(P Q) (R P) (析取范式)(P Q (R R) (P ( Q Q) R)(P Q R) (PQ R) (P Q R) (P Q R)(P Q R) (PQ R) (P Q R)(主析取范式)( (P Q) (R P) (P Q R) ( P Q R) ( P Q R)( P Q R) ( P Q R) (原公式否定的主析取范式) (P Q) (R P) ( P Q R) (P Q R) (P Q R)(P Q R) (P Q R)(主合取范式)6、P (P Q)P (P Q) P ( P Q) (P P) QT( 主合取范式 )(

4、 P Q) ( P Q) (P Q) (P Q)(主析取范式)7、P QP Q(主析取范式) (P (Q Q) (P P) Q)(P Q) (P Q) (P Q) ( P Q)(P Q) (P Q) ( P Q)(主合取范式)8、(P R) (Q R) P(P R) (Q R) P(析取范式)(P (Q Q) R) (P P) Q R) ( P (Q Q) (R R)(P Q R) (P Q R) (P Q R) ( P Q R)( P Q R) ( P Q R) ( P Q R) ( P Q R)(P Q R) (P Q R) ( P Q R) ( P Q R)( P Q R) ( P Q

5、R) ( 主析取范式 )(P R) (Q R) P)(P Q R) ( P Q R)(原公式否定的主析取范式) (P R) (Q R) P ( P Q R) ( P Q R)(主合取范式)二、证明:1、PQ,Q R, R,S P= S证明:1、 (1)R前提(2)QR前提(3)Q(1),(2)(4)PQ前提(5)P(3),(4)(6)SP前提(7)S(5),(6)2、P(QR),R(QS) = P (QS)1) P附加前提(2)Q附加前提(3)P (QR)前提(4)Q R(1),(3)(5)R(2),(4)(6)R (Q S)前提(7)Q S(5),(6)(8)S(2),(7)(9)Q SCP

6、,(2),( 8)(10)P (Q S)CP ,(1),( 9)3、PQ, P R, QS= R S证明(1)R附加前提(2)P R前提(3)P(1),(2)(4)P Q前提(5)Q(3),(4)(6)Q S前提(7)S(5),(6)(8)R SCP ,( 1),(8)4、A (CB),B A,D C = A D证明(1)A附加前提(8)A (C B)前提(9)CB(1),(2)(10)B A前提(11)B(1),(4)(12)C(3),(5)(13)D C前提(14)D(6),(7)(15)A DCP ,(1),(8)5、B D,(E F) D, E= B证明:(1)B附加前提(16)BD前

7、提(17)D(1),(2)(18)(E F) D 前提(19)(E F)( 3),(4)(20)E F( 5)(21)E(6)(22)E前提(23)E E(7),( 8)6、 (P Q) (RS), (QW) (SX), (W X) ,PR = P ( 1) P 附加前提2)P R前提3)R(1),(2)4)(P Q) (R S)前提5)P Q(4)6)R S(5)7)Q(1),(5)8)S(3),(6)9)(Q W) (SX)前提10)Q W(9)11)S X(10)12)W(7),(10)13)X(8),(11)14)W X(12),(13)15)(W X)前提( 16) (W X) (W

8、 X) (14),(15)7、A(B C),C( D E) , F(DE),A=BF证明: 1、(1) A前提(24)A (B C)前提(25)B C(1),(2)(26)B附加前提(27)C(3),(4)(28)C ( D E)前提(29)DE(5),(6)(30)F(D E)前提(31)F(7),(8)32) B FCP,(4),(9)8、P Q, P R,R S =S Q(1)S附加前提(2)R S前提(3)R(1),(2)(4)PR前提(5)P(3),(4)(6)P Q前提(7)Q(5),(6)(8)S QCP ,(1),(7)三、设,是三个集合,证明:1、A(BC)(AB)(AC)(

9、AB)(AC)= (AB) A C =(AB) ( A C) =(AB A ) (AB C )= A B C =A( B C ) =A( B-C)2、A=BA B= 设 A=B,则 A B=(A-B) ( B-A)= 。设 A B= ,则 A B=(A-B) ( B-A)= 。故 A-B= ,B-A= , 从而 A B,B A,故 A=B。3、设,是三个集合,证明:(1)、 (A B)(AC)=A(BC)(2)、AB=AC,AB=AC,则 C=B 证明:(1)、(A-B) (A-C)=(A B ) (AC) =A( B C)=A B C = A-(B C)(2)、B=B(A A)=(B A)

10、(B A)=(C A) (C A )=C(A A)=C4、设,是三个集合,证明:( 1)、A(B C)(A B)C (2)、 AB = AC,A B=A C,则 C=B 证明:( 1)、A (B C)= AB C=A( B C)=(AB)C= (A-B) C=(A-B)-C(2)、B=B(A B)= B(A C)= (B A) (BC)= (A C) (BC)= C(A B)= C (A C)=C5、设,是三个集合,证明:( 1)、(A B)(A C)=A(B C)( 2)、A B=A C, A B=A C,则C=B证明:(1)、(A-B)(AC)=(AB)(AC)=(AA)( BC)= A

11、B C =A(B C)(2)、B=B ( AA)=(B A) (B A)=(CA) (C A)=C ( A A)=C四、证明:1、单位元有惟一逆元。证明:设G, 是一个群, e 是关于运算 的单位元。若 e1,e 2 都是 e 的逆元,即 e1*e=e 且 e2*e=e。因为 e 是关于运算 的单位元,所以 e1=e1*e=e=e2*e=e2。 即单位元有惟一逆元。2、设G, 是一个群,则对于 a,b G,必有唯一的 xG,使得 a x=b。 证明:因为 a-1*bG,且 a*(a -1*b)=(a*a -1 )*b=e*b=b ,所以对于 a,b G,必 有 x G,使得 a x=b。若 x

12、1,x 2 都满足要求。即 a x1=b 且 a x2=b。故 a x1=a x2。 由于 *满足消去律,故 x1=x2。从而对于 a,b G,必有唯一的 x G,使得 a x=b。3、代数系统 G,*是一个群,则 G除单位元以外无其它等幂元。 证明:设 e 是该群的单位元。若 a是G,*的等幂元,即 a*a=a。 因为 a*e=a,所以 a*a=a*e 。由于运算 *满足消去律,所以 a=e。 即 G 除单位元以外无其它等幂元。4、证明在有 n 个结点的树中,其结点度数之和是 2n-2 。 证明:设 T=V,E是任一棵树,则 |V|=n ,且 |E|=n-1 。 由欧拉握手定理,树中所有结点的度数之和等于 2|E|. 从而结点度数之和是 2n-2 。5、若连通简单无向平面图 G有 n 个结点, m条边,p 个面,且每个面至少 由 k(k 3) 条边围成,则 m k( 2) (2)。证明:设连通简单无向平面图 G=V,E,F ,则|V|=n,|E|=m,|F|=p 。 由已知对任一 f F, deg(f) k。由公式 deg(f)=2|E| 可得, 2|E| k|F| 。fF再由欧拉公式 |V|-|E|+|F|=2 可得|V|-|E|+ 2 |E| 2。k即 k(n-2) (k-2)m 。所以 m k( 2) ( 2) 。6、在半群G,*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