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社会与品德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4862165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社会与品德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下册社会与品德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下册社会与品德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下册社会与品德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年级下册社会与品德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社会与品德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社会与品德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1.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2.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的位置,以及相邻省份县市区。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3.走进家乡,了解家乡,表达爱乡之情。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教学难点: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教学准备:挂图、地图教学过程:活动一:听歌曲,说一说1.播放歌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家认真听一听,仔细想一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地方?2.听歌曲,交流感受。活动二:看地图,找一找1.创设情境,引入地图 2、我的家乡风光好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同学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引人入胜的风光美

2、景,令人自豪的文物古迹。你的家乡在哪里?你觉得家乡美在什么地方?二、交流活动家乡风光美 1想一想: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2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前搜集的图片、相片等介绍)3. 看一看:我们的家乡还有很多风景名胜,大家想去看一看吗?4.议一议:家乡风光多么美。课件投出中国地图。 3、家乡的四季变化【活动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

3、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二.演一演,猜一猜。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

4、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三.画一画,评一评。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四.说一说,唱一唱。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梓童山的传说等。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

5、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板书设计:3、家乡的四季变化春:百花盛开 夏:绿树成荫 秋:果实累累 冬:雪花飞舞课后反思:通过学习活动,学生了解了家乡一年四季的特点,理解了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关系。 4、家乡物产知多少学习目标:1知道家乡的主要物产有哪些。2体会家乡物产与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的关系。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的情感。教学准备1收集我国有名的物产的资料。2准备家乡名优特产实物。3布置名优特产展台。4“金点子”奖牌

6、l2枚。教学活动及过程:活动一:说说家乡的物产1出示教材第15、第16页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这几个地方的物产,使学生明白,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物产。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先将自己知道的家乡的物产列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组长的带领r,将各个同学列出的物产进行归类,最后总结出家乡的物产有哪些。3小组归纳统计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要求说出物产的名称、特色、用途等。活动二:小调查:家乡的物产1.教师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开展以调查为主要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的内容是自己家乡有哪些物产。2提问: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调查?小结:1.可以去图书馆看书,可以上网,可以询问家长,

7、可以去产地参观、访问等。2.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指导学生制定调查计划,分类去调查。3.调查后,将结果填入教材第17页的表格中。4.各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活动三:讨论会:为什么自然环境不同,物产会不一样1教师说:通过前儿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地方,物产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为什么自然环境不同,物产会不一样?2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地貌地形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特征不同,适合生物生长的条件就不同。如平原地区,有广大的肥田沃土给我们以衣食之源;山地,给我们生长了大量的森林,贮藏丰富的矿产等等。3辩论:能不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来栽种?首先根据教材第17页中女孩提出的问题出示辩论题,

8、正方: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来栽种。反方:不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来栽种。 5民居与饮食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民居的特点,探究房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画出家乡独具特色的民居。2. 了解家乡饮食的特点,实地品尝独具特色的家乡小吃,知道它的特点。3. 通过学习,探究家乡的民居、饮食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家乡。教学准备I师生共同收集全国各地具有地域特点的传统民居的图片资料、声像资料等。2进行实地的参观和调查活动,了解家乡的传统民居和饮食方面的特点,并记录下来。3收集我国饮食文化方面的资料,调查各地饮食的不同特点。4品尝并归纳家乡风味小吃的特点,尝试学习制作某一种小吃。教学活动及过程活动一:传

9、统民居大聚会1首先要求同学们将事先收集的有关祖国各地民居的图片资料拿出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2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交流学习收获。活动二:探究房子的秘密1将学生收集的各种家乡传统房子的资料汇集在一起,并将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小组,分别进行探究学习活动。2举办“夸夸家乡的房子”汇报交流活动。教师要注意相机引导和指点。3请学生自由以图画的形式,将本节课所收集的家乡住房展现出来。活动三:天南地北话吃饭1教师导人: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饭?2学生交流,教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倾听。3教师引导:你们刚才听到同学们说到爱吃的饭时,是否发现了什么规律?4. 引导学生了解饮食的地域差异。5提出学习的重点内容:今天我们

10、来共同交流祖国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请大家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说说各地饮食有什么不同?6学生阅读课本,联系收集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表格的填写。7.师生交流,明确: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造就了人们饮食习惯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主要食品及其形成原因。活动四:风味小吃“品尝会”1. 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活动,从下列三种方式中任选一种,进行课前准备:(1)每人准备一个卡片,收集整理一个地方名小吃的介绍资料。(2)学会制作一种地方风味小吃,亲手制作一种家乡风味小吃带到学校来。(3)在了解记录一种地方风味小吃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购买一种家乡的风味小吃带到班级来。2“风味小

11、吃品尝会”。 6、家乡的方言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体味家乡人对方言的情感,明确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2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进行各地方言的了解调查活动,收集相关的方言资料。2、学生收集家乡方言土语词汇,记录下来。3、家乡地方戏曲或方言节目录音录像的资料。教学活动及过程活动一: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明确利弊1、教师播放用家乡方言表现的各种节目录像导入,引导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交流谈话:同学们,我们是哪里人?是否喜欢家乡的方言?谁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大家说方言时有

12、什么感受?3、学生交流,体会家乡方言的特点。4、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方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5、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家乡人与方言的关系:方言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根植于家乡人的生活,带来家乡人相互交流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欣赏方言节目时的痛快感和认同感。这是方言对人们生活中有利的一面。6、引导学生交流说方言在生活中有什么不便的地方。7、师生共同归纳:方言不得于广泛的交流,特别是在与外地人的交往中,很多时候可能会因为交流不便,耽误事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活动二:辩论会:方言与普通话哪个好1、对比方言与普通话(1)教师引导学生将事先收集的家乡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对比(2)在

13、充交流的基础上,纠正自己语言中的方言。(3)完成教材第29页图表的填写。2、小小辩论会(1)教师创设情境:大家了解了我们的方言在生活中的利与弊,你能否谈谈自己的见解,说说方言与普通话哪一个好。(2)辩论会将学生按照见解的不同分成小组,小组合作进行辩论。分别阐明已方见解。(3)归纳明确:普通话与方言都应该会说,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可以选择平民的语言,既不妨碍交流,又保留家乡留在我样身上的烙印。活动三: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在班上交流。2、底土其与普通话对比,让自己学好普通话,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 7、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学秦腔,使学生感受秦腔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初步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初步了解山东的本土文化。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扇子、剪纸用品等 2、教室布置:学生小组围坐,便于讨论教学活动:一、感受陕西1、观看风光片。2、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所知所闻的陕西” (山川地貌、风俗人情、文化艺术等)分组了解,汇报交流。名胜古迹陕西名人地方戏剧二、学唱秦腔1、欣赏。2、简介歌曲。3、第二次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