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8484566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检测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检测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检测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检测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检测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检测新人教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1下列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银白色金属质软,可以用小刀切割熔点较低密度比水小热和电的良导体ABC D解析:将钠放入水中,钠会熔成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钠能浮在水面上,说明其密度比水小,钠是金属,是热和电的良导体,D项正确。答案:D2某同学将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晶体白色粉末,根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变灰暗是因为生成了过氧化钠C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D只发生物理变化答案:A3取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加热至熔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铝失去了光泽

2、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熔化的铝不滴落D在加热熔化过程中生成了氧化铝解析:打磨掉氧化膜的铝箔,加热时表面的Al迅速被O2氧化为Al2O3,故铝箔失去了光泽,由于Al2O3的熔点比铝高,当加热至Al熔化时,Al2O3薄膜依然完好,故熔化的Al不滴落,由于Al2O3薄膜的保护作用,里面熔化的Al不与O2接触,不能产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故B项不正确。答案:B4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O2的用量决定的B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会发生剧烈燃烧C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时,被氧化的一定是金属D铁丝不论在空气中还是纯氧中都不会燃烧答案:C5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3、)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B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C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D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于100 解析: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Na2O,而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B项错误。答案:B6日常生活中常见铝制炊具,它质轻且坚固耐用,其原因是()A铝制品表面涂有一层油,可以保护铝不受腐蚀B铝很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C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起保护作用D铝虽然很活泼,但只有在高温下才能反应解析: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继续反应,故铝制炊具坚固耐用。答案:C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

4、48分)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解析:B项,H2与CuO反应,C单质燃烧等非金属单质均作还原剂;C项,非金属负离子被氧化成单质时被氧化;D项,高价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到低价金属阳离子。答案:A2下列对于金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点燃Mg之前,应先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B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铝会滴落下来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的主要成分是Fe3O4D金属单质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因为它们大多有较强的

5、还原性解析:加热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时,铝条表面能迅速生成Al2O3,其熔点较高,使熔化的铝不会滴落下来。答案:B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熔化,再燃烧,最后所得产物是Na2O2B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内层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一样的特殊保护C铝制品在生活中应用非常普遍,是因为铝不活泼D因为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要涂保护层解析:A项,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Na2O2;B项,镁在空气中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使镁不再被空气中的O2氧化;C项,铝在空气中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具有抗腐蚀性能,日常生活中的铝制

6、品常采用特殊工艺将氧化膜变厚,使其抗腐蚀性能更好,故铝制品在生活中应用非常普遍;D项,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所形成的氧化物非常疏松,不能起到保护内层金属的作用。答案:C4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与足量氧气在常温下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数多B两块钠失去电子数一样多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较大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解析:不论是加热还是缓慢氧化,最终都是aa,故二者失去的电子数一样多;但加热时产物为Na2O2,而常温时产物为Na2O,故第一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答案:B5用一块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图所示),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

7、中,片刻后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化合物解析: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当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被破坏后,铝在空气中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Al2O3,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从而使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红墨水柱右端上升;铝与硝酸汞发生置换反应:2Al3Hg2=2Al33Hg,生成的汞不活泼,很难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故“白毛”是氧化铝,D项错误。答案:D6(2015山东卷改编)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加热时直接反应

8、生成。下列化合物中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是()AAl2O3 BNa2OCMgO DFe3O4解析:铝、镁与氧气加热时能反应,分别生成氧化铝、氧化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钠在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答案:B二、非选择题(包括3个小题,共52分)7(20分)(1)如图所示装置,在平底烧瓶的底部有一块钠,平底烧瓶内是干燥的空气。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某班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钠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

9、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a甲同学可能使用钠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b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钠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d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3)实验探究钠加热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应。用坩埚钳夹持坩埚放在三脚架的泥三角上,用小刀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煤油后放入坩埚中。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观察现象并记录生成固体的颜色。提示:切下的钠块不宜太大,剩余的钠块放回原试剂瓶。钠块开始燃烧时,

10、立即撤掉酒精灯。实验现象:钠受热先融化成_,然后剧烈燃烧,火焰呈_,生成一种_。化学方程式为_。思考讨论:通过实验分析Na2O(_色)和(Na2O2)(_色)哪种物质更稳定?解析:(1)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a2O,使钠表面变灰暗,同时烧瓶内压强降低,气球会膨胀。(2)a项,若钠的量不足,则氧气消耗不完,造成进水量少于容器容积的1/5,结果偏低,合理。b项,若瓶塞未塞紧,钠熄灭冷却,瓶内气体收缩,外面的空气会进入瓶内,使气体得到补充,造成结果偏低,合理。c项,若弹簧夹未夹紧,钠燃烧时,瓶内气体膨胀,使部分气体从导管口逸出,造成结果偏高,合理。d项,若插入燃烧匙太慢,瓶内部分气体从瓶口逸出,

11、造成结果偏高,合理。(3)由于有反应发生2Na2OO22Na2O2,所以判断Na2O2比Na2O稳定。答案:(1)钠表面变灰暗,气球膨胀4NaO2=2Na2O(2)2NaO2Na2O2abcd(3)闪亮的小球黄色淡黄色固体2NaO2Na2O2白淡黄色Na2O28(22分)现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可利用的装置如下。回答下列问题已知Na2O2易与空气中CO2、H2O(g)反应:(1)装置中盛放的药品是_,其作用是_。(2)若规定气体的气流方向从左到右,则组合实验装置时各件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按从左到右顺序写明仪器的编号、)_,各仪器接口的标号字母(a、b)顺序是:空气进入_,_

12、接_,_接_,_接_。(3)装置的作用是_。(4)操作中通空气和加热的顺序为_。解析: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要避免生成的Na2O2与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在制取过程中要除去这两种杂质,且要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倒吸进入装置。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hgfeabc(3)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4)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加热装置9(10分)(1)与足量盐酸反应,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的氢气,所需钠、镁、铝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质量比是_。(2)若将0.2 mol金属钠、镁、铝分别投入10 mL 1 molL1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体积大小顺序是_。解析:(1)氢气的体积相等,转移的电子数相等,即金属失去的电子数相等。(2)Mg、Al过量,应以盐酸的量计算气体的体积(转移电子数为0.01 mol),Na也过量,但过量的钠可以与水反应(共转移电子数为0. 2 mol)。答案:(1)1或63223129(2)V(NaH2)V(AlH2)V(Mg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