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484494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读下面的文言文,答题。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尝曾经。戏玩耍,嬉戏。邪疑问词,相当于“啊”。譬如好比,就好像。瞳子瞳孔。1照样子,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徐孺子年九岁。(年纪)尝月下戏。(_) 人眼中有瞳子。(_)2借助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_3阅读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徐孺子认为月亮很干净,所以明亮。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2. 文言文练习。王戎七岁,。看道边李树多子折

2、枝,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取之,信然。1补全文言文。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王戎_,王戎是“_”之一,自幼聪慧。3解释下列字、词。(1)尝:_(2)竞走:_(3)唯:_(4)信然:_4学习了这篇文言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_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阮裕焚车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注释 阮(run)光禄:即阮裕,他曾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人们称他为阮光禄。剡(shn):地名,在今浙江嵊州。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阮后闻之:_遂焚之:_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借者无

3、不皆给。_(2)意欲借而不敢言。_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_的品质。4. 小古文阅读。燧明国 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鸮 ,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注释:燧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屈盘:曲折盘结。至:到。息:休息。鸮(xio):鸱鸮(ch),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感:感悟。1(理解句子)结合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_(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_2这段文字讲述了燧人_的故事。3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教给了我

4、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受“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这一自然现象的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试举一例。_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滥竽:不会吹竽。充数:凑数。使:让。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为:给,替。说:通“悦”,对感到高兴。廪(ln)食:拿粮食供养他。廪:粮食。食:供养。立:继承王位。好:喜欢。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中“请”的意思是(

5、)A.邀请B.请求C.请示D.请教2根据句子的意思,下列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A.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B.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C.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D.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3“处士逃”最主要的原因是( )A.湣王讨厌南郭处士B.南郭处士犯法逃亡C.湣王不喜欢听吹竽D.南郭处士不会吹竽4“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写下来。_6. 古诗小考场。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_。两岸猿声啼不住,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_(3)快乐调音师(4)好朋友,牵牵手。7.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啖蔗顾长康啖

6、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1解释下列字词。(1)啖(_) (2)尾(_)(3)云(_) (4)渐至佳境(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_(2)人问所以。_8.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下列加点字与“竞走”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走私B.行走C.奔走相告D.走亲访友2下列加点的“之”字各指代的是什么,请写下来。(1)人问之。(_)(2)取之,信然。(_)(3)诸儿竞走取之。(_)3翻译下面的语句。(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2

7、)取之,信然。_4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5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_9. 课内阅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_,_,_。1按原文填空。2本文主要学习古人_的精神。3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10.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筑:修补。 父:指老人。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智其子(_)A智慧 B认为聪明 C理智(2)大亡其财(_)A丢失 B死亡 C没有2翻译“其家甚智其子”,并说明这样说的原因。_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1

8、.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郑人买履(l)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履:鞋。坐:同“座”,座位。之:到去。操:拿,携带。反:同“返”,返回。及:到,等到。遂:终于。宁:宁可。无:不。1给下面的“度”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A指量好的尺码。 B量长短。(1)“先自度其足”中“度”意思是(_)(2)“吾忘持度”中“度”意思是(_)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原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大意:_3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

9、什么样的人?大胆的写一写。_12. 阅读与欣赏。望梅止渴魏式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注释本文节选自世说新语假诵。魏武:即曹操。行役:带有任务而出外跋涉,这里指带部队行军。汲道:取水的途径。饶:多,丰富。出水:流出唾液。1解释加点的字。失汲道:_军皆渴:_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含义。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_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_3你觉得曹操想出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_4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A.画蛇添足B.画饼充饥C.望眼欲穿D.叶公好龙13.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

10、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理解词语意思。曰_溺_堙_故_2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1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注释)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校(jio):通“较”,比较。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1根据文段内容填空。曹操想称大象的重量,大臣们的表现是:_,曹冲称象的办法是:_。2曹冲与王戎的相同之处是:_读一读,回答问题。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1)诸儿竞走取之(_)(2)人问之(_)(3)取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