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学设计之二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484482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与问》教学设计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与问》教学设计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与问》教学设计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与问》教学设计之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与问》教学设计之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与问》教学设计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与问》教学设计之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与问教学设计之二学与问教学设计之二远哥 发表于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 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 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 “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 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任。整个课文叙述,言简 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 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坻。 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例如他对科 学的不懈探求。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 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 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 的习

2、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我想,这篇课文层次清楚,中心鲜明,是篇很好的 范文。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划出每段的段落 大意,然后指导总结。学生根据我的指导,分别把课文 的五个部分归纳出来,分别是: 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 问来的; 2、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 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3、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 我们更应该像哥白尼一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 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5 、学与问 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 知。学生归纳后,我要求大家看书,然后把课文的五个 部分联系

3、课文说说,力求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说出作者 的思路。这样的好处是能统领全局,清楚地了解课文内 容。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学习课文就很轻松,也很明白 了。教学这篇课文之后,我感觉到,根据不同的文章定 下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我的教学步骤是:一、激趣导入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 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 (知识、学 识、文化)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 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 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 学与问 。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这篇课文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4、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习过了这篇课文,那么 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 5 个自然段)那我想请 5 位同 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 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2、师: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 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 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 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 识;学和问不能分开;)3、小结:通过预习,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 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习、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 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4、

5、大家把课文的每段内容用书上的话概括出来。 并记熟它。5、交流。三、学习课文 1、2 自然段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 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填空:知识就是指有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 ()。“问”常常是(),是()。(指名读一读练习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 最后齐读)2、师: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 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 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 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那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 (指名说完后,教师出示投影) 老师也找了一些材料,请同

6、学 们看一看。(见附录一)3、师:听了大家对哥白尼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 (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4、师: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 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近哥 白尼。5、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 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 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板书:好问)6、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 省略号)(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 导朗读。)(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

7、补充省略号中省 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7、师: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 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 吗?(指名回答)8、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9、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 (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10、师: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 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 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 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他是谁呀?四、自学第 4 段1、(出示沈括的简介,详见附录二)师读简介后说: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

8、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 4 自然段,试着 完成黑板上的题目。(出示阅读训练题,详见附录三) (1)同桌交流答案 (2)指名回答(理解,朗读)3、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 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 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五、学习课文第 3 自然段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 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 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 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

9、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 (日新月异、瞬息万变)3、老师找了几幅图片,一起来看看。出示投影。( 1 )指名说感受。(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 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4、自由读 3 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 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 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 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 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 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

10、刚才 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投影出示: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 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 多多的知识。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 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 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详见附录四) 只要 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 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2、好,打开看看这是把这是把什么样的金钥匙? 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3、老师这里还有金钥匙呢,看!(出示陶行知的

11、两段话,详见附录五)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希望同学们 课后读一读并去了解这两首诗,相信对你们会有所帮助附:阅读材料一、沈括的趣闻轶事沈括处处精细观察,事事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众 不同的见解,这是他取得杰出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四月桃花开”没有错据说有一次,许多人议论白居易写的 游庐山大林寺 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诗,嘲笑 白居易写错了,理由是这首诗写于唐元和十二年四月九 日,那时桃花都谢了。可是沈括却认为,深山里气候比 较寒冷,所以桃花比平原上开得迟,白居易尊重事实, 没有写错。弹琵琶手指位置没有错还有一次,一些人看开封相国寺里

12、一幅壁画,壁画 上画着管乐队在演奏。有人说画家画错了,理由是管乐 演奏者在吹“四”字音,可是那个弹琵琶的手指不是在 拨“四”字音所在的上弦,而是掩着下弦。沈括仔细琢 磨以后,钦佩地说,这位画家太高明了,很精通音乐! 接着他用亲身体验作了精辟的说明:弦乐同管乐是不同 的。吹奏管乐,手指按在什么部位就发什么音,是同时 的;弹琵琶就不同了,手指先拨弦,然后才发音,也就 是动作要比声音早。所以,演奏管乐的人在吹“四”字 音的时候,弹琵琶的人的手指已准备拨下一个音了。在 场的人无不为沈括的高见所折服。二、学问之名言1 、疑,思之始,学之端。2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3 、智能之上,不学不行

13、,不问不知。4 、君子之学必好问。5 、学而知,问而广。6 、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7 、“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 终身做愚人。10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11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1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3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14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 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15 、疑惑为愚者之智慧。16 、学问 =学 +问17 、不耻下问。18 、三人行,必有我师。19 、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20 、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问,那你一辈子都没有办 法获得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