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讲义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483476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讲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心突破二从语言角度鉴赏因言得意,得意赏言理解必备知识炼字炼句风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古诗词语言从语音上分析,有音乐美、节奏美;从语义上分析,具体有语境表层义和特殊的 深层义,有形象、情感、精练美;从语法上分析,有语序颠倒、语句跳跃、词语错位、词性 活用、成分省略等,常常造成特别的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更是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如热情奔 放、沉郁顿挫、委婉含蓄等等。一、炼字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炼字主要

2、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1 .炼动词动词往往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鉴赏古典诗词就是要反复咀嚼品味,体悟含蓄蕴藉、深刻隽永的字词。动词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 的特点,同时动词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诗歌语言“凝 练的特点也表现在动词的运用层面。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 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一个“厌字,将多少“沉痛伤乱包蕴其中。动词,尤其是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r教材助解1 j试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韵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3、答:答案 “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锋利;“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 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 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2 .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这些任务,相当一局部是由形容词来承当的。形容词是表现人物、景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因此形容词作为“炼 字的对象时,需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凝练含蓄,同时要特别注意两种情况:一种是形 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

4、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r教材助解2 ji请简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阔字的作用。答:答案 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阔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写出了作 者内心的失落与惆怅。(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 有什么表达效果?答:答案 七组十四个叠字,形象、细致而深入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为 全词奠定了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十四个字无一 “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蕴愁,创 造了 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读来仿佛可以听到词人那缓慢沉重的足音。“寻 “觅 “冷 “清 “凄 “惨 “戚,本是富有形象色彩

5、和感情色彩的词,把它 们重叠起来,集中在一起,就更加强了它们的艺术效果。3 .炼色彩词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诗词中使用色彩词,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 气氛,表现心情。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 奏如“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 “翠 “白 “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比照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作者感慨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 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作者的

6、浓情,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 草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中。4 .炼虚词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 开合照应、悠扬委曲、活泼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唐朝诗人善于运用虚词,王勃 ?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假设去掉“与 “共二字就 会大为减色;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方 “始两个虚词表现出的是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 们就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词的美的效果了。r教材助解3阅读李煜?虞美人?词的上阕,然后答复

7、以下问题。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何作用?答:答案 “又字表示屡次,承接“何时了,怕见“春花秋月偏“东风又吹,写出了词 人的无奈与痛苦。二、炼句古人在写诗中对句子更是千锤百炼,炼成了有特殊句式的诗句。1 .倒装句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因此需要倒装;有时是为了强调,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 也采用倒装的句式。 如王昌龄?参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定语“孤城挪前,除了为符合七绝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又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

8、动下渔舟。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应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画面中心就是“竹和“莲,便归于静止。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 “莲动便成为“浣女 “渔舟入画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 “渔舟上。“浣女 “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 “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r教材助解4试把以下句子中的倒装局部找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i)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答:答案“多情应笑我应为“应笑我多情。倒装固然使平仄调配和谐,但更突出了 “多

9、情,强调了词人的无奈和感慨。(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答:答案“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这样倒装,突出了词人的景仰之情。2 .省略句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答话包孕问话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 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 就有如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 量的空白,让读者、观众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

10、养去补充完善。2意象组合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 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 夜鸣蝉,用的是“明月 “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 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 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又如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 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全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富有极大的包孕 性,写出了两人友谊的深厚

11、。其他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更是如此,这里无须赘言了。r教材助解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这个名句在句式上 有何特点?这样表达有何效果?答:答案纯名词组合成句,省略动词意象叠加。这两句选取了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组合在一 起,勾勒出旅人早行的图画;意象具足,所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具有极大的包孕性,给读 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三、风格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 人气质与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 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

12、格。在此有必 要提醒考生的是,我们往往给某些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这只是说明这 位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一种风格。我们在鉴 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时,还是应当就诗论诗。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诗词作品的风格包括其意境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豪放词的语言绝不婉约,而婉约词的 语言绝不豪放。因此我们在鉴赏诗词的语言风格时,难免会用到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汇。语言风格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清新、朴素、平实、华美、幽默、活泼、庄重、简洁、精练、 生动、含蓄、明快、通俗、自然、浅显等。r教材助解6试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豪放风格。答:答案

13、(1)意象豪放。选择了 “大江 “乱石 “惊涛 “雪花等雄壮有力的意象,意象豪放。(2)意境开阔。词的上阕描写了 “大江东去的阔大场面及古战场的雄奇,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富有气魄的画面。(3)情感旷达。虽然词人在抒发壮志难酬的悲伤,但并不囿于此,而是“还好江月, 表达了词人超脱、旷达的胸襟。掌握关犍能力五角度切入,四步骤赏析诗歌鉴赏的本质是对语言的鉴赏,貌似高深的审美体验也必须借助朴实的品字析句、咬 文嚼字才能落到实处。语言不仅是载体,也是诗歌的灵魂。一、掌握鉴赏角度与思路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经杜甫旧宅雍陶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沙崩水

14、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鉴赏 本诗是唐朝诗人雍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叙写了经浣花草堂而吊杜甫,忆其在 蜀之生活与创作,因叹而今只见旧宅,不闻新诗,以为诗坛之不幸也。颈联复写旧宅内外之 荒废,嗟人事既变,景物亦非。尾联故嗔山月之无知,夜来依旧照旧宅,甫既已故,复与谁 期!怪山月之无知,盖拟其有知而未尝有知,语奇而意深。简要赏析颈联中“尽 “迟二字的妙处。答:答案 尽,消失不见;迟,缓慢。泥沙毁坏了水边的栏杆,飞翔的鸥鸟不见踪迹;树干倾 斜压在村桥上,以致车马行走缓慢。“尽 “迟用字精妙,十分形象地描写出杜甫旧宅荒废破败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内心的 怅惘之情。2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蜀先主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1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注】蜀先主:刘备,其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象 贤:学习先祖的贤才。鉴赏 ?蜀先主庙?是刘禹锡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这首咏史之作意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 首联高唱入云,突兀挺拔。细品诗意,其妙有三:一、境界雄阔奇绝。“天下二字囊括宇 宙,极言“英雄气之充塞六合,至大无垠;“千秋二字贯串古今,极写“英雄气之万 古长存,永垂不朽。遣词结言,又显示出诗人吞吐日月、俯仰古今之胸臆。二、使事无迹。“天下英雄四字暗用曹操对刘备语:“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刘禹锡仅添一 “气字,便有庙堂气象,所以纪的说:“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 用事者。三、意在言外。“尚凛然三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