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中考记叙文教案及典型例题讲解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482946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好的中考记叙文教案及典型例题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好的中考记叙文教案及典型例题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好的中考记叙文教案及典型例题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好的中考记叙文教案及典型例题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好的中考记叙文教案及典型例题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好的中考记叙文教案及典型例题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好的中考记叙文教案及典型例题讲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一、掌握记叙文阅读的基本知识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重要体现方式,结合议论和抒情的文体。它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重要内容。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通过和成果。在一篇记叙文中,并不是都清晰地交代出六要素,只要不影响体现效果,其中的某个或几种要素也可以不交代。3.记叙文的线索及其作用线索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记叙文的线索有多重形式,常用的有(1)以人物为线索;()以人物感情变化为线索;(3)以具体事物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4)以空间为线索(6)以时空转移为线索 作用: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

2、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晰。4.记叙文的人称记叙文的人称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种角色,即通过艺术加工的“我”。通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作用: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性。(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论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从多方面自由论述。()第二人称:以“你”或“你们”的口吻展开论述,使用第二人称论述的文章较少,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一般多是

3、出目前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论述里,事实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5.记叙的措施(方式):记叙的措施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来论述叫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倒叙:先写成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倒叙有两种状况:一种是把事情的结局先交代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论述事情发生发展的通过;一种是将事情的高潮提到前面论述。作用:导致悬念、吸引读者,避免论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有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烘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记叙的语言特色记叙文中语言特色,因文而异,阅读时要细加体会,既规定宏观上整体把握文章,又要有具体而微的细致分析。1、朴实自然的语言特色用词()朴实无华;(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2、 生动优美的语言特色用词()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

5、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动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深婉隐约,耐人寻味; (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7.记叙文的体现方式记叙文有多种体现方式,涉及论述、描写、阐明、抒情和议论,以论述、描写为主。(1)描写是指对人物的活动过程或事件的通过作述说和交待。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A人物描写又细分为:肖像描写;b外貌描写;c神态描写;d动作描写;e语言(对话)描写;f心理描写人物描写从另一种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

6、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重要作用:a体现地区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d突出、深化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2)议论是指在写人、叙事时进行的分析和评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本,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起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

7、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记叙文中的抒情的作用:点明文章的题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主题,揭示所记事件的意义等作用。8 体现手法(写作手法)及作用1、体现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2、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有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3、体现手法的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

8、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方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解说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性,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体现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体现力。(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主题。 ()烘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烘托重要的人或事物,突出重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挖苦手法:运用比方、夸张等手段和措施对人或事物进行揭发、批判和讥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风趣。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

9、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动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构造严谨、中心突出。 9.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体现作用()比方: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解说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性,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体现力,更有气魄。(5)对偶:使句式整洁,构造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

10、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调,强烈抒情。(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精确、深刻、精密。(10)反语:增长挖苦意味,使体现更深刻,更有力度。(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二、记叙文的考试要点1体味重要词语/句子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文章内容,梳理和概括文章要点。3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把握文章主旨。4.体会多种体现方式和体现手法的作用。5鉴赏评价作品的形象、情感和语言。三、记叙文的阅读技巧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的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

11、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在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中,究竟是以哪个为主。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由于记叙文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成果这六个要素。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精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辨叙术方式。即辨析志读文章的重要采用顺叙、倒叙,有无间有插叙、被叙或追叙等论述措施。挖中心思想。目的是“理解作品的意义”,这是记叙文在思想内容方面要达到的一种终极目的。析体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规定,目的是为自己的习作谋求借鉴。这一般可以从论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语文体现方式,象片、烘托、

1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方、拟人等种种修辞措施几种角度去考虑。但由于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体现手法,而阅读时间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记叙对象,抓其中最重要、最突出。【典型例题】例1 (甲)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喊”,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晨雾和碎末。(乙)海终于愤怒了。它吼叫着,剧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缝隙里,又拨拉着岩石的壁垒。音响越来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

13、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退潮的时候,我扶着她走过窗边,指着海说:“一来一去,来的时候多么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安静啊!同样的美。”1.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对大海的赞美,具体地看,(甲)文赞美的对象是_,(乙)文赞美的对象是_。解析:(甲)文中写了乌云、雷声、狂风和波浪,体现波浪与乌云、狂风等恶势力进行的斗争,赞美的是波浪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乙)文重要写海潮的声音,从“我”与妻子的对话中可以得知,作者赞美的是海潮。答案:波浪 海潮2 (甲)用象征手法描写了两种力量的抗争,其中

14、,象征反动势力的有_。解析:此题很容易,只要理解文中多种事物的象征意义,答案就十分清晰。答案:乌云、雷声和狂风象征了反动势力。. (乙)前三节文字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措施体现大海的美。其中第_节就是间接描写。解析:本题规定理解间接描写,一方面要清晰这段文字写的内容是海潮涨潮达到高峰时发出的多种音响,体现海潮的壮美。其中,海潮声音都采用了直接描写,只有“妻子”战栗地叫着“这里会塌了”、“我怕”。通过妻子的话,烘托出大海涨潮时的伟大力量。答案:4. (甲)里有个加“”词语,其中最能体现反动势力猖狂的三个动词是_。解析:解答此题重要是认真读题干,看清规定。题目规定找出三个体现反动势力猖狂的动词。先

15、从文中7个加“”的词中找出动词,有个:压、抱、甩、摔,再从这个动词中选择3个最能体现反动势力猖狂的动词。其中,“抱”表达把“海浪”抱起来,局限性以体现猖狂,把它去掉,剩余的“压、甩、摔”符合题意。答案:压、甩、摔。5.(乙)文中“我”说“海的美就在这里”,这里的“美”指的是()。A. 涨潮时惊心动魄的美。B退潮时温柔安静的美。C.既有退潮时温柔安静的美,也有涨潮时惊心动魄的美。D. 涨潮时海浪的声音组合成的音乐美。解析:理解句子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我”在什么状况下说的。前文描写海潮的多种音响,然后写妻子的恐惊,“我”是在妻子说“我怕”之后才说出“海的美就在这里”这句话的,显然,指的是雄壮的美。答案:A例2.(甲)雨是最寻常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