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总6页)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4816771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总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总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总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总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总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总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类型的缺氧实验报告(总6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能实验学 实验报告 日期: 实验项目名称不同类型缺氧成绩实验人员撰写报告人: 小组成员: 专业年级信息 年级 专业第 班第 实验室第组1. 实验目的(1)通过了解缺氧的分类;(2)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3)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节律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征。2.实验原理(1)乏氧性缺氧将小白鼠置于密闭的盛有钠石灰(NaOHCaO)的容器中,容器中的O2而呼出的CO2则和水蒸气一起被钠石灰吸收。NaOHCaO+H2O+CO2NaHCO3+CaOH2因此,在缺氧瓶中的小鼠,瓶内氧气逐渐被小鼠所利用,而小鼠呼出来的二氧化碳被缺氧瓶中钠石灰所吸收,从而复制出乏氧性缺氧的

2、动物模型。(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利用甲酸(HCOOH)在浓硫酸中加热可释放出CO的反应,将CO通入放置小白鼠的容器中,CO与Hb结合形成碳氧Hb,使Hb失去与O2的结合能力。HCOOH浓硫酸H2O+CO因为一氧化碳中毒时,一氧化碳与氧气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为氧气的210倍,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就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复制出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3)亚硝酸钠中毒性中毒NaNO2为一强氧化剂,当注入小鼠腹腔后经吸收进入体内,可使Hb分子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形成高铁Hb(MHb),从而失去携氧能力。Hb-F2+NaNO2Hb-Fe3+3.材料与方法

3、3.1材料或/和动物动物:成年小白鼠,雌雄不拘材料:(1)药品: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2)器材: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酒精灯、注射器及针头、粗剪刀、组织镊等3.2方法(即实验步骤)(1)乏氧性缺氧1) 观察记录小白鼠正常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等指标;2) 将小白鼠放入装有钠石灰的密封广口瓶中,塞紧瓶塞;3) 每3分钟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它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1) 准备一氧化碳发生装置;2) 将一只小鼠放入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3) 用量杯先取甲酸3ml放于试管中,再沿试管壁缓慢加入浓

4、硫酸2ml,塞紧瓶塞;4) 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各项指标的改变。(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1) 选取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观察正常指标;2) 分别通过腹腔注射5亚硝酸钠0.3 ml/只;3) 随后立即取其中1只小白鼠腹腔内注入1亚甲蓝溶液0.3 ml;4) 另1只立即注入生理盐水 0.3 ml;5) 观察并记录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黏膜颜色各项指标,比较2只小白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4.结果(文本,图,表等表示)与讨论(针对结果的分析)4.1 实验结果观察指标一般状况呼吸频率(次/min)呼吸幅度皮肤黏膜颜色存活时间缺氧类型1) 乏氧性缺氧12min临终前小鼠耳朵血管颜色变紫绀,

5、眼睛颜色暗红,毛色暗淡,行动变缓,身体抽动正常正常,眼睛鲜红,耳背灰白80正常淡红色缺氧3min动作迟缓,眼睛暗红、无神60变慢暗红色6min尾巴颜色变黑,眼皮低垂睁不开180剧烈暗红色2)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12min小鼠濒死前,狂躁好动,并伴有剧烈抽搐,张口呼吸,四肢僵直,二便失禁正常正常,眼睛鲜红,耳背灰白80正常淡红色缺氧3min活动较为敏捷,躁动195频繁剧烈樱桃红色6min活动较之前迟缓101变快樱桃红色3)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正常正常,眼睛鲜红,耳背灰白80正常淡红色亚甲蓝救治3min活动力较强,眼睛变暗,嘴变黑120变快棕褐色7min死亡时,二便失禁,四肢僵直,眼睛变黑6min

6、活动变缓慢,尿失禁,腹腔胀大,见蓝色物质75变慢棕褐色生理盐水对照3min活动较缓慢,运动迟缓,眼睛变暗31变慢棕褐色8min6min突然亢奋,耳背毛细血管明显127变快棕褐色4.2 讨论与反思(1)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小组只记录了其中一只小鼠的呼吸频率,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每个个体都会存在差异,就像是每个人的呼吸频率都是有区别的一样,所以应该要观察记录每一只小鼠的呼吸频率等一般状况,不能以偏概全;(2)乏氧性缺氧1) 从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小鼠的呼吸频率变化是从正常变慢,然后变快,最后到死亡,小鼠死亡时黏膜的颜色变得暗红。2) 小鼠呼吸频率一开始从正常变慢可能是由于缺氧导致机体代谢降低,能量不足

7、,所以活动缓慢;呼吸频率变快是濒死前一种类似“回光返照”的现象,血氧分压降低到一定程度可刺激化学感受器导致呼吸深快,这是机体进行的代偿性的活动,使功能暂时恢复正常;由于呼吸加强,呼吸肌所做的功和氧耗量增加,过度通气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可加重脑缺氧,因而呼吸中枢受到抑制而致呼吸减慢,小鼠临死前呼吸微弱,最后失代偿则小鼠缺氧而死亡。3) 由于吸入气氧分压逐渐减低,外周毛细血管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增加,当其含量超过一定量时,小鼠皮肤黏膜呈现脱氧血红蛋白的暗红甚至紫绀色。(3)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1) 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的小鼠在总体上来看都是狂躁好动,反应剧烈,呼吸频率变快后又逐渐减慢直至死亡,死亡时小鼠的

8、眼睛黏膜、鼻子、尾巴、耳朵均呈樱桃红色,四肢僵直。2) 从理论上说,正常情况下,该组小鼠呼吸起初应该是无明显改变,以后因缺氧严重,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呼吸才减慢。因为一氧化碳中毒时,小鼠的动脉氧分压仍为正常,而氧含量、氧容量均降低,因此,组织不能获得足够的氧,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器的刺激取决于动脉血氧分压,而与氧含量无关。3) 但是,从我们组得出的数据来看,小鼠的呼吸频率一直高于正常水平,呼吸加快,出现该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把小鼠放入广口瓶时,小鼠受到了惊吓;取作为正常对照的小鼠呼吸频率数值并不是我们用来做实验的该小鼠的数值,因此可能实验小鼠的本身正常的呼吸频率就是较快的。4) 由于小鼠体内形成了

9、大量的碳氧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颜色鲜红,故其眼睛黏膜等部位均呈现樱桃红色。(4)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1) 在该组实验中,亚甲蓝用于急救,可还原三价铁为二价铁,注射了亚甲蓝的小鼠理应存活,而我组实验失败小鼠死亡。即便不能存活,注射了亚甲蓝的小鼠理应比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生存时间更长,但是我们小组得出的结果与理论结果相反,注射了亚甲蓝的小鼠其生存时间反而更短了。2) 注射亚硝酸钠之后,再立刻注射亚甲蓝抢救后,小鼠活动能力逐渐下降变缓慢,呼吸频率先变快后下降,最终小鼠未能抢救成功,小鼠死亡时黏膜颜色呈现棕褐色,眼睛色黑暗,四肢僵直,二便失禁;注射生理盐水抢救的小鼠,呼吸频率先大幅下降后大幅升高,最终也

10、并未能抢救成功,小鼠死亡时黏膜颜色呈棕褐色。3) 亚硝酸钠作为强氧化剂,进入体内后,可使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高铁血红蛋白血呈棕褐色,故小鼠的黏膜呈现棕褐色。4) 经讨论我们得出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a) 注射亚硝酸钠之后,由于实验器材的原因(注射器的盖子拔不出来),并未及时注射急救药物亚甲蓝,间隔了一段时间后解决了器材的问题才注射亚甲蓝,由于给药不及时抢救速度过慢,此时已错失了急救的最好时机,所以小鼠的存活时间短;b) 注射亚甲蓝时,小鼠受惊抽搐,针头弹出,再次进行了二次注射,再次插入时可能注射的位置有所偏差,所以小鼠的腹腔胀大,有蓝色物质流出。c) 注射生理盐水

11、抢救的小鼠,3min时所记录的数据应该有错误,与正常值相差太大,因为实验临近结束,所以作为对照组注射的生理盐水的小鼠我们的观察就没有一开始那么仔细认真,数数的时候也急于求成,导致记录误差的出现。5.结论(务必简洁,1-2句话)(1)缺氧是实验中小鼠死亡的原因,但缺氧类型不同,死亡的形态不同。(2)乏氧性缺氧:由于吸入气氧分压过低而引起的缺氧。小鼠的呼吸由最初正常变得缓慢后又逐渐加快,临近死亡时呼吸频率减缓,动作迟缓,皮肤黏膜呈暗红色。(3)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质或量的变化而引起的缺氧,属血液性缺氧。小鼠临近死亡时呼吸频率加快,剧烈抽搐,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4)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由于血红蛋白质或量的变化而引起的缺氧,属于血液性缺氧。经注射亚甲蓝抢救后,小鼠呼吸先变快后变慢,临近死亡时呼吸频率变慢,动作迟缓,皮肤黏膜呈棕褐色。注射生理盐水抢救后,小鼠呼吸先变慢后变快,濒临死亡时呼吸频率突然变快,皮肤黏膜呈棕褐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