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以致用(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4812567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学以致用(1)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学以致用(1)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学以致用(1)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学以致用(1)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学以致用(1)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以致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学以致用(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以致用 我无心与别人去聊学习的重要性,但我希望你能通过阅读我这本书之后,更深一步的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和有一种对知识强烈的渴望。学习和学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对“文盲”提出了新的概念:“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一般人谈到学习,总认为要学的多,要尽量的多记忆。当今世界可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你要去学多少,又能记忆什么呢?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应是去汲取可以致用的事实材料和思想观点,这也是我们学习的起始目的。倘若没有这个目的人们会盲目的把课本的各个细节记忆下来或不知到底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而把那些不能被自己运用的知识当成宝贝,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人们没有方向

2、感而受挫折还有可能学了认为自己学了很多的东西给自己一副了不起的模样,这些都算不上真正的学习。没有目的,也就没有学习;没有目的,人也很难受到启发。致用的目的,可以让人区分哪里是最必要的,哪里是需要的,哪里是根本不需要的材料和思想。基于此,我们可能读了很多书,可能找不到一个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是因为群书中至善至美的实例,是很稀少的,而且也很难被自己发现,所以人们要广泛涉取.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社会上那些有大成就的人或略有小成的人,都会体会到正是因为知道了一些值得知道的事情,或懂得了一些值得懂得的东西。 百业上品,莫如学问。一般人谈到学问,总认为要知道的多,要追求渊博,其实渊博也不算真的有学问。

3、学问贵在能够得要,能得要才算有学问。得要就是在自己的这一方面能从许多东西中见简而约之的成为几个简单的要点,甚或只有几个名词,就够了。得要,也就是通过这几个要点,几个名词,将眼前的材料道理,系统化。就拿某一学科(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来说,倘若我们真学的不错,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本书就好象只由几个要点所构成,要复习考试的时候,也没有什么要复习的,也许是因为感觉到当中细微的地方都与这些要点发生联系或由这些要点延伸出去,只需记着这几个要点就够了;再看些作者的书,英国的斯迈尔斯在他的自助中,似在让人勤奋,在他的书中就是把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与勤奋相联系;拿破仑希尔让人用积极的心态去过生活,在他的书籍中,也是通过

4、积极的心态把生活的许多成功的事例贯穿起来.许多人写书或编书,开始或许也是由几个名词所开始的,也是他的要点,然后根据这要点去表达思想,去填充材料。将这一个或几个意思变化起来,就会让人觉得无穷无尽.学问,也不单单是几个意思或几个词,学问是长期积累起来的,人不停的学,不停的进步,总会成为一个学者.倘若在以得到的要点为基础,去学习去贯穿所要学的知识。我们就会觉得学习轻松、简单、舒适,也就是说抓住要点的人没有觉得学习是复杂的.知识的核心什么样的词才能称为要点呢?而我们应为我们的生活学点什么呢?到底要学什么样的知识呢?最深刻与真正的智慧,往往存在于简单的事件之中。查尔斯施瓦布担任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期间,为

5、自己和公司效率低而十分忧虑,于是就向管理学家李艾维提出这样一个不寻常的挑战:“请告诉我如何能在办公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我将支付你合理的顾问费.”李艾维想了想,说道:“好!我1分钟就教你一套至少可以提高效率50的方法。”他递给施瓦布一张纸,接着说道:“把你明天必须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记下来,按重要程度编上号码。早上一上班,马上从第一项工作做起,一直做到完成为止,在检查一下你的安排次序,然后开始做第二项.倘若任何一项着手的工作花掉你整天的时间,也不用担心。只要手中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则坚持做下去.假如按这种办法你无法完成全部的重要工作,则就是运用任何其他方法,你也同样无法完成它们。而且如果你不建立某种制

6、度,你可能甚至连哪一种工作最为重要都不清楚。请你把这种方法作为每个工作日的习惯作法:你自己这样做了以后,让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做。这个建议所值的金钱数额,用支票寄给我。”数周后,施瓦布寄了一张面额250美元的支票给李艾维,并附言说他上了十分珍贵的一课。后来施瓦布坚持使用这套方法,在5年时间里,伯利恒钢铁公司多赚了几亿美元,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独立钢铁生产企业,据说可能是由于那数句真言,施瓦布本人成了世界有名的钢铁巨头。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ihaus)。他在记忆实验中创制了无意义音节字表为实验材料和重学法(又称节省法)的统计处理方法。实验目的是探讨识记

7、后保持量的变化规律。他自己既当主试又当被试做了一系列实验。将实验的结果绘成了曲线图,这就是被广为引用的经典的保持曲线。曲线表明,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的保持量是不同的,即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比较快,比较多,以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宾浩斯的保持曲线是通过无意义音节字表为实验材料实验得到的曲线,让人们相信人的记忆力是差不多的,因而提供人们信心。人们感到记忆力的差异也主要由于兴趣、实记数量的大小、过背度等方法上的差异,也由此为基础,人们也轻易的得到很多记忆方法。太明显的东西,以至于人们不会去意识他根本性的存在,而只会应自

8、己所捕捉的表面而满足。由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人类知识的核心就在于人的方法和目的。所以我们学习的要点也是关于方法和目的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倘若我们读一段书,如果连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目的都没有了解,那怎么能称为学习呢?倘若知道了目的,人们自然会去认识达到目的的方法。在生活之中,人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就是追求幸福的生活,而能够合理的处理日常所遇到的问题和安排生活;方法,也只是人们达到幸福生活的一个手段.在生活中的人,真正的学问也就在于懂得怎样生活。方法的思考对于一个问题,人们的解决方法往往是不同的。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题目,我们往往会比较轻易的看出自己对于解决问题的思维:“一群和尚分一筐馒头,每人

9、两个,筐里还剩两个,每人三个则缺三个,问有多少个和尚,多少个馒头?” 如果让一个三年级或四年级的孩子去解答,他可能思考片刻后即回答“5个和尚,12个馒头;如果让一个初中生甚至大学生去解答,他会告诉你这是个二元一次方程,然后列出X,Y的方程式,解出答案。孩子是用凑数法得到答案的.假如再复杂一点,即使孩子拼凑了半天后,还是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我们和孩子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种办法是可行的。方法就象手中的铁锤,问题则是钉子。倘若手中只有一把小铁锤,那么再大的钉子,我们也只会用这把小铁锤去敲击。即使效果显得微不足道,但是经验让我们相信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德国哲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

10、法的知识。良好的方法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拙劣的办法只能产生事倍功半的结果.有心的人很容易就会留意到,很多不同的书籍,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显得大同小异。从孔子教导学生“学而时习之”到现在的“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细品一下也没有什么不同。时至今日,关于方法的知识也并不会显得太多.由小孩的“拼凑法”到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W(成功)=X(刻苦努力)Y(方法正确)+(不说空话)。所有的方法都有赖于自己去领悟和感悟。小到一个游戏中的技巧的获得大到一个对待人生的办法都有赖于自己去悟.很多时候,别人去指导我们一些方法,如果我们努力把他用到实践中去,我们会很容易体会到其中的妙处。通过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也因此得

11、到了很多的好处,往往也显得聪明的多。倘若一个人知道很多所谓的方法,但从未在实际中检验,那他将不会有真正的方法,因为遇到问题,他也不会那份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很好的解决.我们应重视方法的知识,只有小市民才会重视结论。对于出色的学生,优秀的作家,伟大的发明家和哲学家,人们的主要方法并不会太多,也很少显得太多变化,因为形式是多样的,规律却是相同的。倘若爱迪生发明一样东西就用一种不同的方法,那爱迪生要用多少的方法啊,这显然不是很现实的事情。去认识那些天才的研究方法,并不会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倘若我们能够领悟,并能与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往往可以使我们受益一生。贝尔纳曾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自

12、己的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阻碍才能的发挥。很多人也都提到过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对于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倘若自己的方法能够使问题显得容易解决那就是好方法.因为人们也总是倾向于用容易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例如:初中生与大学生倾向于用容易的方法去解决上面的简单的问题,或许对于上面的简单问题,初中生甚至大学生的计算速度未能超过三年级的小学生,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总是显得优于拼凑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的思维如果没有领悟还有二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时,拼凑法无疑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倘若目的一样,我判断方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能够比原来的办法更有利于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说,对不同的方

13、法为了达到同样的结论时,那么简便的那个对你则显得更好,也更容易达到目的。三国时,庞统则显得深明此理。庞统的智慧在取西川时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计策之高,谋划之远,令人叹为观止。在刘备为“仁义”之名声而累,对取取西川踌躇不决时,从大义着手以“离乱之时”、“固非一道”,“宜从权变”、“逆取顺守,汤、武之道也”来坚定刘备的意志。连刘备也不得不承认“金石之言,当铭肺腑”,随定下取益州之决心。在涪城则献上鸿门宴之计,以图“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虽然先主认为“恩信未著,此不可”未被采纳,却可见其应时而变之才华.当先主行至葭萌关,停顿在此,“厚树恩德,以收众心”.而庞统也随机规划出上中下三条计策:“阴选精兵,

14、昼夜兼道,径袭成都”此为上计;“外作归形智擒杨、高二将,“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并不忘提醒刘备“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督促玄德尽早下决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可以看出上中下三策,一条比一条复杂,也让人感觉到更不容易达到目的。方法愈简单,工作愈容易完成,而且越不会出错。对于很多事情,最常用的方法,往往是最简单的。人无法解释,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好的,或许是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不会是终点,也没有所谓的最好。但我可以确信地说,最平常的方法,是人们在生活中已经证实,是比较成熟的方法,也就是说,人依此法,一般都会达到目的.倘若人们能够通过已有的方

15、法能够很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那是再好不过的。方法对于人类另一个很重要的好处,就是能把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希望,把梦想变成了现实.在天上飞翔的梦想,伴随着飞机的出现变成了现实;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的梦,在医疗设备的帮助下,把人的五胀六腑看的清清楚楚。“不可能,也就是没有办法。马克吐温曾说:“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想出以前,人们总说他是异想天开。我们要敢于面对别人所谓的“没有办法,当人坚信还有办法的时候,思想才不会停止.问题的思考生活中,人们的目的往往就是人们的问题。倘若生活中人们没有问题,也不用去谈什么目的。倘若没有问题或者说目的,方法也就显得毫无意义。智者遇事,也总能知道和拥

16、有自己明确的目的.在很多的超市里,总有很多的服务生,当你有疑问的时候,他们都会很热情的帮你解答。有人告诉我,他去超市的时候,不喜欢旁边有服务生,当服务生得知他们要买的东西时,总是显的太过热情,会左右他们的思维,我不是这样认为.有一次,我去买牙刷,看到那么多的牙刷,我不知怎么去选择,虽然以前听说过适合自己的牙刷才是好牙刷。可我还不知怎么去选择。于是我便直截了当的说:“我牙不白,你看我应该选择哪一款牙刷呢?”她也就推荐了一款,她告诉我:在这一款中分硬,中,软刷毛三种,硬刷毛针对牙齿不白的,好处多一点;软刷毛针对那些牙龈出血的,稍微好一点。我也不知她说的是否科学,但很合我的逻辑。我当时也特别满意,仿佛一辈子的问题都被她解决了.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知道,常常是因为我们不想知道。提问的人只做了几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生是愚人。人心中问题的答案,就在于一个字“问”。我们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