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4803875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技术指导意见水利部水文局二。一一年九月14二、适用范围 4三、建设目标4四、建设原则 5五、防洪与测洪标准6六、雨量、水位、水文站设备通用要求 7七、雨量站建设8八、水位站建设9九、水文站建设12十、水文巡测队和巡测基地建设20卜一、水文应急(机动)监测队建设22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技术指导意见一、目的意义为指导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 统一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建设技术标准, 规范水文信息采集、 数据传输处理流程, 加快水文现代化进程, 提高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能力,兼顾公共服务和管理、决策需求,特制定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技术指导意见 (

2、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意见 适用于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所涉及的雨量站、水位站、水文站、巡测基地、应急监测队等水文监测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配置及规范化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 亦可作为系统设计、审查和验收的技术依据。三、建设目标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应以先进测报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 撑,通过系统建设达到提高水文测报自动化水平, 改善测验人员的工 作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确保设施设备先进可靠,测验精度满 足规范要求,水雨情信息采集及时准确。中小河流新建或经过改建后的雨量站应全部实现自动测报,水位站、水文站水位监测应95%以上实现自动测报,水文站应优先采用自 动化测流

3、。测站数据传输以公网为主,公网未覆盖地区采用卫星通讯 方式,国家重要站或本地区防洪特别重要的站可以采用公网和卫星双 保险传输模式。数据接收处理应建立统一的水文测验管理公共数据平 台。四、建设原则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应遵循实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统筹兼顾的原则。1、实用可靠原则监测系统建设方案的确定,测验方式的选择和仪器设备的选型, 应因地制宜,功能完善,操作方便,维护简单,实用可靠。系统建设 应选用实用、先进、成熟的技术。2、技术先进性原则新建和改建的中小河流测站在水文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储存等各环节,应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优先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水文测报 技术和自动化仪器设备,提高监测

4、精度和时效性,力求做到技术先进, 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测验方式以自动监测和巡测为主,新建站尽可能减少驻测方式。3、经济合理性原则监测系统建设应尽可能依托现有管理机构与体制负责测站的运 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及服务系统,实现水文信息的形式统 一、快速传送、集中接收和处理。监测系统建设要在保持技术先进, 实用可靠的前提下,采用的设备和方式,充分考虑经济合理性,充分 利用公共资源和现有设备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4、统筹兼顾原则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的水文站原则上应为防汛专用站, 但 根据站网规划分析,符合水资源监测需要的站,可结合水资源监测站 网规划进行建设,符合基本站条件的站,可结

5、合规划按基本站建设。五、防洪与测洪标准水文测站设施建设应分别满足防洪标准和测洪标准的要求。 当出 现防洪标准相应洪水时,应能保证设施设备、建筑物不被淹没、冲毁, 保障人身安全。当发生测洪标准相应及其以下洪水时, 测验设施设备 应能正常运行,当发生超标洪水时应有相应测洪预案。中小河流水文站、水位站的防洪、测洪建设标准可按表1的规定 执行。表1中小河流水文站、水位站防洪及测洪标准级别防洪标准测洪标准中等河流(区域代表)站不低于50年一遇(或不低于当地堤防防洪标准)30年一遇(或不低于当地堤防防洪标准)小河流(小河)站不低于30年一遇 (或不低于当地堤防防洪标准)2030年一遇重点防护区或重要防护目

6、标上游新设水位站、 水文站的,具设立地点应确保洪水从该测站到防护目标(区)有一定的传播时间,一般 应有30分钟的预见期。六、雨量、水位、水文站设备通用要求监测系统仪器设备的数据传输处理及资料整编应实现全国统一 的水文数据业务模式。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选用的仪器设备, 其数据上传应遵循水文监测数据通讯规约(编制中),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应充分利用水文行业主管部门采用的水文测验管理公共数 据平台,水文数据、应急信息、图像视频等数据的接收处理应在同一 公共数据平台进行。选用的仪器设备应具有检测报告 (本专业第三方 质检单位,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检测)或鉴定证书(行业主管部门组织 的产品、技术鉴定)仪器设

7、备在发送观测要素实时数据的同时, 应能够传送资料整编用密集数据。 并可以通过水文测验管理公共数据平台业务处理软件直接生成符合水文资料整编程序和数据入库格式要求的数据文件。 仪器设备实时数据发送项目应包括数据所属单位、站名、设备编号、数据值、数据值对应时钟、设备温度、供电电压等。为保证水文数据及时准确的采集传输, 系统建设中应增加网络数据服务和业务数据服务的要求, 并充分把握设备系统集成、 运行维护的简易和方便, 从而减轻水文系统因站网扩充, 设备数量增加和数据处理任务繁重带来的工作困难和负担。 测验仪器设备应具备数据召测功能, 包括实时数据的召测和资料整编用密集数据的补召。 仪器设备工作参数修

8、改应通过远程操作完成,设置完成应回复操作者确认信息。仪器设备尺寸应尽量小,设备功耗要尽量低,易于隐蔽式安装。所有仪器设备均应尽量使用太阳能补充的直流供电, 避免通过电网感应雷电, 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 数据平台应能随时随地供水文测验管理人员和测验实施人员查询到本地设备发送的数据和设备的工作状况信息。七、雨量站建设雨量站仪器设备配置应按自动采集、 长期自记、自动传输的标准进行建设。 雨量站建设一般可采用杆式雨量装置, 有条件的测站按降水量观测规范的要求建设雨量观测场地。 杆式雨量装置的安装应避开树木和高大建筑物。仪器配备包括雨量传感器1套、GPRS/GSM (卫星)数据端机1 套、太阳能电源1

9、套。雨量计分辨力与数据端机可靠性指标可参照以下标准:1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大于 800mm 的地区,可选用分辨率为0.5mm雨量计。2、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800mm400mm的地区,可选用分辨率 为0.2mm雨量计。3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小于400mm 的地区,可选用分辨率为0.2mm或0.1mm的雨量计。4、雨量数据端机可靠性指标MTBF 应不低于16000小时。八、水位站建设水位站应按“无人值守、有人看护、巡测管理”模式进行建设,新建和改建的水位站应实现水位数据自动采集、长期自记、自动传输。水位观测设施应包括固定水尺和水位观测平台。 水位观测平台应根据测站的河床地形条件、水位变幅、河道冲淤

10、变化、水位传感器原理等情况,建设水位测井、水位计支架(水位计塔)或水位计管道等设施。在河床、 主流稳定的水位站, 应尽量建设水位测井。 其他情况下,河岸边坡陡直的宜建设水位计岸边支架, 可采用雷达水位计; 河岸漫坡的宜铺设气管通道,可采用气泡式水位计;在山溪性、浅水域断面可选用电子水尺或超声波水位计等进行水位观测。 方式选择可参考表2,设施设备配置见表3。对于水位变幅较大的水位站,水位观测可采用低水、高水分级解 决的方案。低水部分宜选用集成度高,便于拆卸安装的仪器设备,高 水部分上水频率较低,应选用数据通讯费用低的仪器设备。表2水位观测方式参考表选择条件浮子式(含斜井方式)雷达水位气泡水位电子

11、水尺超声水位稳定河床VV稳定河床边坡陡直VV稳定河床河岸漫坡VV不稳定河床VV山溪性、浅水小变幅VV大变幅VV表3水位站观测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装备表序号设施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建设与配置要求备注1水准点个32自记测井处1可采用岛式、岸式、岛岸结合式, 亦可依据地形建设简易井或斜井浮子式水位计适用3水位计支架(或水位计塔)处1必要时可建灌注桩;桥梁下安装 的可简化雷达水位计等适用4气管通道敷设处1气泡水位计适用5水位仪器房处14 7m26水位观测道路根据地形确定是否需要7浮子式水位计套1分辨力:1cm;误差: 2cm 或0.2%FS ;水位变率: 100cm/分711项选一种8雷达水位计套1精度:3

12、mm (里程小于20m),Smm (里程下于30m),由5mm(里程小于70m);工作温度:-20 C+55 C;相对湿度:95%。9气泡式压力水位计套1精度: 5mm 或 0.020.05%FS ;工作环境温度:-20 C+55 C10电子水尺可顺坡安装,数据端机斜率改正序号设施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建设与配置要求备注11超声波水位计水介质型含沙量影响不大,落沙影响量程12GPRS/GSM (卫星)数据采集终端套1MTBF应不低于16000小时13免维护蓄电池块114太阳能电池板块115太阳能充电控制器个1需注意连续供电,避免因保护电池断电丢数16防雷接地套117接插件及线缆套1考虑到经济合理的建

13、设原则,可根据需要在水位站增加雨量自动 监测项目。为提高水文数据传输可靠性,雨量自动采集部分可使用单 独的电源系统,防止电源故障时,水位、降水数据均不能正常发送。九、水文站建设各省(区、市)、流域水文部门,应对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 的防汛专用水文站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水资源管理、本地区(流域) 水文站网规划确定测站属于防汛专用站、 防汛兼水资源站还是水文基 本站,并注意统筹考虑,兼顾建设。属基本水文站的测站,应根据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 准相应的区域代表站或小河站规定的标准,结合有关规划进行建设。 属防汛兼水资源的测站,应根据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进行建设, 以满 足防汛和水资源管理的要求。

14、列入基本水文站或防汛兼水资源的测站 可采用自动监测、委托观测、巡测或驻测。仅属防汛专用站的测站一般应按巡测站建设设施和配置仪器设 备。有条件的站尽可能采用自动流量监测设备, 提高测站自动化监测 水平。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委托观测或驻测。 必要时可进行河段或断面 整治,提高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关系。1、流量测验流量测验方法选择与测验方式相关,应首先确定驻测、巡测或无 人值守自动测流的方式。中小河流流量测验可根据断面形态和河道冲 淤变化、水位涨落率、测验人员、交通便利等情况分别采用比降面积 法、超声波多普勒定点测流法、量水建筑物法、非接触式雷达表面流 测流法、声学波多普勒动船测流法、桥上测流法、缆道测流法、船测 法和浮标法等方法进行流量测验。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一种测流方法 作用常用方法,选择另一种测流方法作为备用方法。 测流方法选择可 参考表4。改建站和新建站可参照表 5进行测流基础设施建设,并配 置仪器设备。条件 选择断向齐整河道冲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