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4797724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一部分第四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2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一、选择题洋面封冻产生的环境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 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解析:“洋面封冻”会导致“气候变冷”“生物衰退,光合作用减弱”;“生物衰退,光合作用减弱”又会使大气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大气中的二氧化

2、碳会增加,温室作用加强;而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答案:D2图中所示的各项内容之间的平衡,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规律性 D不均衡性解析: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平衡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A 上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 B C D解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流由于气候不同,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答案:A4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

3、形成的箭头是()A B C D解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故选B项。答案:B读东欧和北亚的植物和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回答57题。5左图沿线植物和农业带分布规律的形成基础是()A水分 B热量 C光照 D海拔解析:左图中植物和农业带的分布是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结果,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B6左图分布示意图与右图中甲丁四线所经地区,对应正确的是()A. 甲 B乙 C丙 D丁解析:丁表示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甲、乙、丙表示的都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但能体现左图中荒漠、草原带的只有乙。答案:B7左图中草原带形成的原

4、因是()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B受到西风的影响较为湿润C冬季风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D多高山冰雪融水,水源较为丰富解析:左图中草原带位于里海西北部,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较为湿润。答案:B(2020临沂模拟)读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与经纬度的关系图,回答89题。8该森林带是()A常绿阔叶林带B常绿硬叶林带C落叶阔叶林带D针叶林带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森林带在低纬度地区分布在海拔4 000米左右的高山地区;而在平地上,主要分布在纬度大于60的地区,说明其是比较适应高纬生存环境的针叶林带。答案:D9形成该森林带自沿海向内陆分布高度逐渐升高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解析:由图

5、可知,该森林带在不同的经度地区分布的高度也有差异,大体是沿海地区的分布海拔较低,内陆地区的分布海拔较高,这是由于沿海地区水分条件较好所致。答案:B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1011题。10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经度地带性规律的是()A图中的变化B图中的变化C图中的变化D图中的变化解析:图中横坐标从西向东表示热量和降水的变化是从高寒逐渐变为湿热,而纵坐标从北向南表示热量由少逐渐增多,所以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降水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逐渐减少)的是B项。答案:B11图中处的天然植被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草原 D温带荒漠解析:由上题的分析

6、可以得出表示森林带,为草原带,为荒漠带。答案:C(2020河南平顶山)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13题。12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13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2,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A1 000米 B2 000米C3 000米 D4 000米解析:本题组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能力,以及对自然带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是值得关注的经典复习题。图中显示同一自然带在山脉的北坡分布位置较高,说明北坡热量条件好于南坡,则可能位于南半球;山脉自然带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地位于温带地区。该山地顶部为高山草甸草

7、原带,没有出现冰雪带,说明顶部气温高于0;依据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6,以及山麓年平均气温为12,可推知该山地海拔不超过2 000米。答案:12.C13.B二、综合题14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山脉西部海域位于_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2)图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_现象,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_。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该变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3)若此山脉变为平地,试分析其可能给南美洲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4)图中D处的植被会对全球环境产生什么影响?(5)据国际环保组织研究统计,近年来亚

8、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的降水减少了约20%,但流入江河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试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问,读图可知,该山脉为安第斯山脉,它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碰撞而成,所以有可能升高。第(2)问,图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是因为山脉(安第斯山)的隆起阻挡西风进入,使该地降水少;引起南美洲南部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的运动,它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D处植被为热带雨林,它能调节全球气候,维持全球生态平衡。第(5)问,该地区的雨林被大量破坏导致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降水减少,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答案:(1)

9、南极洲该山脉可能升高。原因: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2)非地带性山脉(安第斯山)的隆起阻挡西风进入,为背风坡,降水少地壳运动(或地形抬升)整体性(3)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可能会横贯大陆东西;东南沿海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可能会消失;亚马孙河可能向西流,注入太平洋。(4)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5)森林被砍伐,其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降水以地面径流的形式汇入河流;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水位抬高,泄洪能力下降。15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

10、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_,_,_,_,_。(2)图内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在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_,其形成雨季的原因是_。(3)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4)没有标出的自然带是_,没有详细画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_。(5)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_。解析:依据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析归纳。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答案:(1)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夏

11、季盛行从印度洋赤道附近吹来的西南季风,降水丰沛(3)(4)温带荒漠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5)洋流、地形起伏、大气环流16读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回答下列问题。(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将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排序。(2)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乙地雪线高度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4)近年来,雪线高度逐年升高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对策?答案:(1)丁乙丙甲。(2)甲地东坡为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降水偏少,形成稀树草原带。(3)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向阳坡,北坡为背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且乙地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故北坡雪线低于南坡。(4)全球变暖。对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加强国际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