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论文高一数学知识要点与公式总结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477748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高一数学知识要点与公式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高一数学知识要点与公式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高一数学知识要点与公式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高一数学知识要点与公式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高一数学知识要点与公式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高一数学知识要点与公式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学论文高一数学知识要点与公式总结(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数学知识要点与公式总结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1)、 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 , 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2)、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1)若集合 中有 n个元素,则集合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3)、 若 ; 则 是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2、; 若 ; 则 是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若 ; 则 是 的充要条件 ; 若 ; 则 是 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 4)、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 ; 5)、 反证法:当证明“若 ,则 ”感到困难时,改证它的等价命题“若 则 ”成立, 步骤:1、假设结论反面成立;2、从这个假设出发,推理论证,得出矛盾;3、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结论正确。 矛盾的来源:1、与原命题的条件矛盾;2、导出与假设相矛盾的命题;3、导出一个恒假命题。 适用与待证命题的结论涉及“不可能”、“不是”、“至少”、“至多”、“唯一”等字眼时。 正面词语 等于 大于 小于 是 都是 至多有一个 否定

3、 正面词语 至少有一个 任意的 所有的 至多有n个 任意两个 否定 二、函数 1)、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 (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2)、函数的三要素: , , 。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定义法(拼凑):换元法:待定系数法: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3)函数值域的求法: 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y来表示x,再由x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y的取值范围;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

4、域的函数,化归思想;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基本不等式法: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3)、函数的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 与f(-x)的关系。f(x) f(-x)=0 f(x) =f(-x)

5、 f(x)为偶函数; f(x)+f(-x)=0 f(x) =f(-x) 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 图像法 ,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4)、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 y

6、=f(x)y=f(x+a),y=f(x)+b 注意:()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 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 (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 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 ,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x), y=f(x)y=Af(x+)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5)、反函数: (1)定义

7、: (2)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 ; (3)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 (4)求反函数的步骤:将 看成关于 的方程,解出 ,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将 互换,得 ;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 的值域)。 (5)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 (6)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7)原函数为奇函数,则其反函数仍为奇函数;原函数为偶函数,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数。 三、数列 本章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应切实进行全面、深入地复习,并在此基础上,突出解决下述几个问题:(1)等差、等比数列的证明须用定义证明,值得注意的是,若给出一个数列的前 项和 ,则其通项为 若 满足 则通项公式可写成 .(2

8、)数列计算是本章的中心内容,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 项和公式及其性质熟练地进行计算,是高考命题重点考查的内容.(3)解答有关数列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善于使用各种数学思想解答数列题,是我们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函数思想: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都可以看作是 的函数,所以等差等比数列的某些问题可以化为函数问题求解. 分类讨论思想: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应分为 及 ;已知 求 时,也要进行分类; 整体思想:在解数列问题时,应注意摆脱呆板使用公式求解的思维定势,运用整 体思想求解. (4)在解答有关的数列应用题时,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将实际问题抽象化,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有关

9、数列知识和方法来解决.解答此类应用题是数学能力的综合运用,决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套用所能完成的.特别注意与年份有关的等比数列的第几项不要弄错. 1)、基本概念: 1、 数列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数列的项与项数: 3、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4、 递增(减)、摆动、循环数列: 5、 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 6、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7、 等差数列、公差d、等差数列的结构: 8、 等比数列、公比q、等比数列的结构: 2)、基本公式: 9、一般数列的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an= 1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

10、的第k项) 当d0时,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当d=0时,an是一个常数。 1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Sn= Sn= 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1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1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 qn-1 an= ak qn-k (其中a1为首项、ak为已知的第k项,an0) 1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3)、有关等差、等比数列的结论 14、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

11、差数列。 15、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16、等比数列an中,若m+n=p+q,则 17、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m、S2m-Sm、S3m-S2m、S4m - S3m、仍为等比数列。 18、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差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差数列。 19、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组成的数列 an bn、 、 仍为等比数列。 20、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21、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22、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d,a,a+d;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3d,a-d,a+d,a+3

12、d 23、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q,a,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a/q3,a/q,aq,aq324、an为等差数列,则 (c0)是等比数列。 25、bn(bn0)是等比数列,则logcbn (c0且c 1) 是等差数列。 4)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关键是找数列的通项结构。 28、分组法求数列的和:如an=2n+3n 29、错位相减法求和:如an=(2n-1)2n 30、裂项法求和:如an=1/n(n+1) 31、倒序相加法求和:如an= 32、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 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

13、化思想的应用。 四、常用的初等函数: (1)一元二次函数: 一般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两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与 轴的交点为 ; 顶点式: ;对称轴方程是 ;顶点为 ; 一元二次函数的单调性: 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首先要采用配方法, 、若顶点的横坐标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若顶点的横坐标不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时: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时: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有三个类型题型: (1)顶点固定,区间也固定。(2)顶点含参数(即顶点变动),区间固定,这时要讨论顶点横坐标何时在区间之内,何时在区间之外。 (3)顶点固定,区间变动,这时要讨论区间中的参数 指数运算法则: 指数函数:y= (ao,a1),图象恒过点(0,1),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o,a1) 图象恒过点(1,0),单调性与a的值有关,在解题中,往往要对a分a1和0a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要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简图。 注意:(1)比较两个指数或对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是构造相应的指数或对数函数,若底数不相同时转化为同底数的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