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野草的艺术特色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05KB
约4页
文档ID:484767600
野草的艺术特色_第1页
1/4

野草的艺术特色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凝聚着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以后思想上处 于彷徨时期对人生、对人的存在价值、对中国文化的特征和社会发展的深沉思考 在鲁迅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五四”运动高潮后的回落、“新青年”阵营的裂变、 统治阶层的专横和欺压,一系列社会的矛盾让鲁迅陷入消沉抑郁的海洋、感受心 灵苦闷的煎熬黯淡的情绪和痛苦的情愫孕育了《野草》的诞生这部作品是鲁 迅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方式同痛苦作“绝望的抗战”而催生的小花,是他灵魂深处 流淌出来的心泉所化成的艺术瑰宝,是一部“心灵斗争的记录”鲁迅以他不可 模仿的艺术才华,将自己微妙的感觉、情绪,难以言传的心理、意识,复杂万端 的心态与情感,愤激与焦燥,感伤和痛苦,苦闷与彷徨,探索与追求,溶入这丛 野草之中,从而把内心的痛苦转入《野草》,这是他建立在精神死亡之海上的墓 志铭他的一生就是这样以绍兴人那一碗黄酒垫底的生命底气,以来自尼采权力 意志哲学的那一派野力,绝望、反抗绝望、坚持绝望这种绝望的坚持尤其艰忍 殷海光先生曾说,鲁迅既感觉到了生命的虚无,又要在为虚无的压迫下致力于求 索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新生之路这是一个极大的悖论更痛苦的是鲁迅在求 索民族新生之路上又是这样四处碰壁。

这样的鲁迅我们可以把他描写成一位举着 盾牌的战士,盾牌的后方是生命的虚无,盾牌的前方是出路的虚无战士要博击 的是双向的虚无这种战斗就尤其惨烈这样的鲁迅才是一个够味的鲁迅这样 的鲁迅才配称中国在二十世纪的精神高峰《野草》在它的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有很多,采用象征主义方法,以创造有物 质感的象征性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自然景物,如过客、 战士、枣树、雪等,都是象征性形象;作品中的故事,如耶稣受难故事等,都具 有象征意义由于采取象征主义方法,因而构思奇特,多篇写梦,创造了许多非 现实性的奇异怪诞的艺术形象,如冰谷中的死火、存在知觉的死人、会讲人话的 狗、全身颤动引起天地颤动的老妇人,等等;创造了神秘幽深、奇幻诡谲、丰富 多姿的艺术境界《野草》的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 特点一、优美精炼的语言特色野草》最先吸引人的是其独一无二的语言,简洁凝练,寄托遥深,具有无 限的诗意美它或近于散文或近于诗,是诗化的散文与散文的诗化鲁迅先生的 语言特点,多被体现在其小说杂文中,被概括为:冷峻、深沉、泼辣、简洁与幽 默这些特点也多少表现在《野草》里,不过由于其是一部散文诗,它有着自身 的显著特色。

《野草》的语言是最上乘的语言,他表现的是鲁迅先生那浓郁而有 沉静下来的诗情,丰富了先生的语言宝库,并且开拓了新文学的散文诗领域具 体表现如下:首先,语言的高度凝练较之于鲁迅先生的其他语言,《野草》显得更浓缩 简练,极富表现力它往往用很少的字句表现出极其复杂的感情;寥寥几语就可 以传神的描摹出事物的特点如《秋夜》里的语言,首句就可见先生语言的功力,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的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简简几语就很好的表现出后园环境的单调空旷,这种表现语言可谓匠心独运接 着写天空,“奇怪而高”、“仿佛要离人间而去”;写星星是“冷眼”;枣树是 “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月亮“窘的发白”等等抒情达意、状物写景,无不 运用自如,笔触工细,宛如神来之笔另外,语言极具美感《野草》里优美动人的语句的在某些篇章里的密集度 是其他文体里所不能企及的,虽然写《野草》时,先生的内心是苦闷的,可此时 他不是战斗的激愤的,他像遗忘在黑夜的孩童,独自品尝着夜之深沉与平静这 种沉静的诗情赋予《野草》语言高度的审美性如在《雪》里的语言,第一段的 所有语言描写的都很美,如“江南的雪,可谓是滋润美艳之至了而对梅花白 描式的语言,读来生动优美。

通篇对话的《过客》也显得诗情浓郁,耐人寻味, 富有哲理美在白话文写作刚刚起步的历史时期,先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已达到了 这样的高度,与其对艺术的自觉追求是分不开的其次,它的语言还具有较强的音乐性整篇《题辞》,犹如一曲乐章,沉郁 是它的基调,但又不乏炽热的弦响,澎湃的激情在句式上,时而采用短句,时 而采用长句,时而长短相间,错落参差全篇多用排比,加上雄放明快的节奏和 抑扬顿挫的内在韵律,产生了极强的音乐美这就是散文诗的又一特点,具有音 乐性二、大量象征等手法的运用《野草》全集中几乎每篇都用了象征这一艺术手法,夹以比喻、对比等手法 象征手法通过暗示、寄予或种种联想,赋予具象以特定的象征意义,使作品中的 艺术形象更富有质感,更鲜明突出当时中国革命的现状让鲁迅先生的思想矛盾 而消沉,有些话难以直说所以措辞含糊这种手法的运用是很符合先生当时苦闷 的心境的从而使作品读来有种神秘朦胧的色彩,似真似幻,具有很大的不确定 性导致对今日我们对《野草》的解读众说纷纭,除了先生在后来的英文序中对 有些篇章做了解读外,其他学者们的考证诠释有些还颇受争论不要说《影的告 别》、《墓碣文》、《死火》这些篇目,就连比较明朗的《雪》、《好的故事》、《秋夜》 也有歧义,颇像诗鬼李贺神秘奇谲的诗风,又有李商隐之幽深朦胧之美。

它用象 征手法描绘出一种意境与形象来表现内心的某种情感或思想几乎每种客观对象 背后都用着不同寻常的象征隐含的指示意义,下面就举几个已得到确定的例子来 说明此说法的高妙如《影的告别》,他表现的是先生不愿以自己的“黑暗”思想和“毒气”来影响 青年影子这一意象就是比喻他自己,朋友象征着奋发有为的有志青年他不说 青年离开自己,而是说自己要向青年告别,这就造成一种特别悲凉的气氛,增强 了表现效果由此可见先生心中的深沉悲戚与对青年的爱护期待人们多看到先 生的“恨之切”,怎能忽略了这“爱之深”呢《过客》是《野草》中唯一的诗剧,运用象征手法是很有代表性的剧中三个人 物是三种不同人生态度的象征剧中荒凉阴冷的场景和过客对他所来之处的描 绘,显然是当时黑暗社会的象征此外,那不断呼唤过客的声音,过客和老翁所 说的坟,小女孩所说的野啬薇、野百合以及她送给过客的破布,也都是应该从象 征意义去理解而不能受限于原句字面上的意义的由于剧中较多地运用了象征手 法,就使得思想内容的表达既形象生动,又含蓄深刻,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而《秋夜》也是运用不少象征手法的篇章,枣树就是象征着坚韧顽强的革命战士 形象,也是作者的形象这幅秋夜图就是先生当时身处的黑暗社会以及自己斗争 心境的写照。

三、在抒情风格上,形成了民族化抒情散文诗的鲜明特色鲁迅先生像一个辛勤勇敢的垦荒者,不断地开拓出新的艺术领域,浇灌出这 一奇崛不俗的《野草》来当然,《野草》也不是从荒瘠的土地凭空冒出来的, 它自有其艺术渊源《野草》是鲁迅先生在借鉴别人的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 来的,它博采众长,撷取异域果汁,经过自己的精心构造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 风格在接受外国作家影响中,首推日本的著名文学评论家厨川白村,他的《苦闷 的象征》深深的影响了鲁迅先生《野草》的艺术创造,在写作《野草》之前和写 作过程中,鲁迅还在翻译他的《苦闷的象征》与《出了象牙之塔》 还有法国诗歌领域象征主义流派先驱的波特莱尔,他写的两本散文诗集《巴黎的 烦恼》和《人造的乐园》是现代散文诗艺术发展的先导鲁迅先生是翻译过有关 于波特莱尔及其散文诗的叙述介绍的而屠格涅夫散文诗启蒙主义的思想与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裴多菲诗歌中反 抗虚无思想坚韧前进的乐观精神,尼采文章在冷峻中洋溢着箴言与警句的风格特 色,这些都对鲁迅《野草》的创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是,就像鲁迅先生提倡的对外来文明的“拿来主义”主张一样,对于这些外来 艺术营养他也是创造性吸收的,而并不是简单的模仿。

所以《野草》对其的吸收 并没有降低其艺术品位,民族属性他做到了既“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 大胆创新”;又注意“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作品别开生面既含有 外国散文诗影响的烙印,又散发着民族的气息如《秋夜》的幽深严肃,《雪》 的明丽温馨,《腊叶》的亲切朴实,都具备中国现代散文诗的独有特色又如《好 的故事》、《雪》、《风筝》等篇,我们看到了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强烈的乡土生 活气息而像《过客》、《立论》等篇,则像他的杂文般,闪露着深沉严肃、幽默 辛辣的风格与笔致还有《求乞者》、《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等篇中,我 们分明能感觉到鲁迅先生是怎样熟练地运用我们的民族语言,使散文诗具有和谐 的节奏与优美的内在韵律这些都充分说明《野草》在抒情风格上已经形成了民 族抒情散文诗的鲜明特色鲁迅先生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 装饰的地面。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