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预习关键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4762449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两则预习关键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闻两则预习关键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闻两则预习关键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闻两则预习关键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闻两则预习关键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两则预习关键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两则预习关键点 新闻两则是七年级的同学马上要学习的课文,那么同学们应该怎样进行预习呢?需要掌握哪些关键点呢?一起来看看XX整理的,期望对您有用。一有关文体新闻是实用文体中的主要门类,在传输信息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胡乔木同志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人人要学会写新闻的文章,文章中写道:“新闻是一个时代的科学,时代的艺术,它的发展前途正是广阔无边。假如人人全部学会这门科学和艺术,不仅对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有极大的好处,而且对于我们的全部工作以至每个工作人员的品质,一定全部有极大的好处。”“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含消息、通讯、汇报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消息这种文体的关键特点,能够概括为四条。

2、一是用事实说话。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二是快速立即。快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传输;立即,是指快而适当,适合需要。三是高潮在前。写消息时,通常把最关键、最新鲜、大家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四是简明扼要。简明,就是既简练又明白;扼要,就是正确地把握事物的关键之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是充足表现上述特点的一篇经典的消息。 首先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约内容。二有关字词1.字的读音芜湖 溃退 泄气锐不可当 荻港 歼灭2.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

3、或越出范围;掌握。溃退:众多、大批败下阵。要塞:在军事上有主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其次学习本文。1.这篇消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本篇消息的标题只有正题,没有引题、副题。这个标题明确、简练、突出,传输了全文最关键的信息。“百万大军”“横渡”的用语,表现了磅礴的气势,充满了胜利的豪情。2.新闻电头怎样写,为何要写这些内容?新闻电头也是新闻的主要组成部分,写在一篇新闻的开头,包含:通讯社名称、发电报稿地点、时间和记者姓名。本篇通讯是由新华社发搞,发电地点:“长江前线”,时间:“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电头里写明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地点和记者姓名全部是表现真实性的手段。时

4、效性是新闻的主要特点。新闻,就要注意一个“新”字,它在反应现实的速度方面居于多种文体之首。在当今世界上,消息的时效性是各国通讯社尤其注意的问题,往往事件发生后的多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就立刻经过广播或报纸向全世界公布。因为时效是消息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则消息写得再好,失去时效等于废品。为了说明时效,本篇在电头里,不但注明日期,而且还注明了时间,用来强调报道的是截至二十二时所发生的事件。3.本篇的导语是什么?导语在新闻报道中有什么作用? 本篇导语是开头的两句话。它概括告诉读者三个情况:一是参战部队及数量“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二是战斗的详细区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纵横一千余华里”;三是战果“已

5、经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导语通常在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二句话。它用简明生动的语言点明消息最关键的事实,揭示全篇的中心思想。导语使读者了解文章概貌,能够激起读者有深入了解具体情况的欲望。4.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作者报道三路大军渡江情况,并未平均使用笔力。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因此先写。21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待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和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因此此路略去。次写西路,略些。21日下午5时起至22日22时已渡过20多万人,余下三分之一,估计23日可渡完

6、。写到受阻情况时,交代了一句“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删去这句,对报道西路情况无损,而前面对中路受敌情况就要加上“毫无斗志,抵御微弱”之类反复的话。把相同的情况合并起来写,详略分明,用语更为简练。最终写东路。因为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御较为顽强,更主要的是这一地域在战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所以报道写得十分详细。尤其是最终两句详尽地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已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度已十分明朗。5.我军所遇之敌,抵御力量甚微的原因是什么?原因以下:一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二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署和平协定,而国民党部队的广大官兵一致期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政府拒绝和平,全部很泄气。6.这篇报道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渡长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况,简明叙述敌军在政治上、军事上失败的原因,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必定覆灭的命运。7.“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一句中“丝毫”的含义是什么?“丝毫”指作用极小或极少,勾画了汤恩伯捉襟见肘的狼狈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