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三首》《古代诗歌三首》知识点复习梳理

上传人:嘻哈 文档编号:484754107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三首》《古代诗歌三首》知识点复习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三首》《古代诗歌三首》知识点复习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三首》《古代诗歌三首》知识点复习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三首》《古代诗歌三首》知识点复习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三首》《古代诗歌三首》知识点复习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三首》《古代诗歌三首》知识点复习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三首》《古代诗歌三首》知识点复习梳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迢迢牵牛星同步品读全文迢迢牵牛星(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创作背景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作者简介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译文迢(tio)迢:遥远的样子。牵牛星:河鼓三星之一,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

2、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皎皎:明亮的样子。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隔河相对。河汉,即银河。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擢(zhu):伸出。素:洁白。札(zh)札:象声词,机织声。弄:摆弄。杼(zh):织布机上的梭子。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此句是用诗经小雅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而这里则是说织女因相思,而无心织布。涕:眼泪。零:落下。清且浅:清又浅。相去:相离,相隔。去,离。复几许:又能有多远。盈盈:水清澈、晶莹的样子。一说形容织女,文选六臣注:“盈盈,端丽貌。”一水:指银河。间:在中间;空间。脉

3、(m)脉:相视无言的样子。东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内容梳理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运用了互文的手法,既指牵牛星迢迢,也指织女星迢迢;既指牵牛星皎皎,也指织女星皎皎。“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实写了星空之景,“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是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皎皎”叠音,使诗歌音节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盘然,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

4、情思。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这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札札”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娲练和纯熟。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思念亲人的孤寂苦闷心情。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运用比喻的修辞(或“夸张的手法”)写出织女对牛郎的思念,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织女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的不满。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这是写景句。“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可望却不可及,咫尺胜天涯。这样就

5、更加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中心思想借用了织女与牛郎被银河阻隔而不能相见的故事,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表现了织女想念牛郎而又不能相见的悲伤无奈之情,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或借天上的牛郎织女星故事,以织女思念牛郎写人间的夫妇离别之苦,表达了深沉的哀怨之情。)默写考点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运用了互文,交代背景的句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动作描写,描

6、写织女的姿态美,意在表现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牛郎织女可望却不可及的句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描写了牛郎和织女虽然只有一水之隔,但却相视无言的爱情悲剧;直接写出相视无言,抒发别离之苦的诗句选择高频考点1织女对牛郎的情感,不是牛郎对织女2情感是痛苦忧伤的,不是欢乐愉快的理解考点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 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 请说说你的理解。“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

7、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赏析“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皎皎”“迢迢”,既是实写星空星辰的清亮,也是想象人之情态,写出

8、织女的娇美姿态,还表现了内心之感受。“纤纤”状写素手之修美,“札札”状写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墓声,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和织女勤劳的形象。“盈盈”写水清浅的样子;“脉脉”写人含情的样子。一水之隔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情景并生,哀怨动人。天上的街市中写到“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本诗中也写到“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两首诗中均强调天河的“浅”,其用意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解。天上的街市中把银河写得“浅浅的”,“不甚宽广”,这样牛郎织女可以自由来往,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迢迢牵牛星中的牛郎织女相距并不太远,但只能隔河相视,不能相守相语。全诗表达了在封建礼教束缚下,

9、天下有情人的离恨相思之浓之深,是对封建礼教无声的控诉。诗中说织女“终日”织布,为何却“不成章”?织女虽“终日”织布,但内心饱受相思之苦,无心织布之事,因此“不成章”。寒食 同步品读全文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创作背景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借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作者简介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

10、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译文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太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东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

11、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内容梳理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飘飞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刻画了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诗中充溢着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同时暗含委婉的讽谏。中心思想作者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皇宫里的情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特权的腐败现象,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嘲讽和讽刺之意。写作手法这首诗采用白描手法,善于选取典型景物,表现了皇室的气派,但诗人的笔法巧

12、妙含蓄。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对当时受宠的权贵进行委婉的讽刺。默写考点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两句描写了整个长安城的美好春景,热闹非凡,引人遐思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描写古代宫廷寒食节的情况,其中诗人以汉比喻唐,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和宦官当道的腐败现象选择高频考点1暮春时节,不是早春。2情感是讽刺,不是感谢。理解考点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 为什么?不可以。因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深刻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君平以寒食诗得名”尤其在遣词炼字方面颇具

13、匠心。请结合“飞”字来体会诗人用字的精妙。“飞”就是落花随风飞舞。“飞”字的动态感十足,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写出了春天的落英缤纷之姿,极具画面感,引人联想。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金写花而暗写风,与后句中的“东风”和谐呼应。“日暮汉宫传蜡烛”中的“传”字有何妙处?“日暮汉宫传蜡烛”,意思是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写的是黄昏时宫中向宠臣分赐蜡烛的习俗和热闹情景。诗中用“传”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十五夜望月同步品读全文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

14、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创作背景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作者简介王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译文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地面的样子。鸦:鸦雀。冷露:秋天的露水。尽:都。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落:在,到。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

15、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内容梳理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写)景物有月光、庭院、乌鸦、露水、桂花。用“地白”从视觉角度写中庭月色澄静素洁,用“树栖鸦”从听觉角度写鸦部栖树情状,烘托了月夜的寂静,秋露打湿挂花,暗写诗人望月,用“无声”细致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气氛。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抒情)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更具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心境。诗人借景抒情,由己及人,全诗意境悠远,情韵含蓄,令人回味无穷。中心思想这首诗写了地、树、鸦、露、桂花、月等事物,渲染了中秋望月的凄清、孤寂气氛,将离别思聚,希望与家人团聚、对月怀人大情怀表现的委婉动人,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