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474560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讲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知识讲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知识讲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知识讲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知识讲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讲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讲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章复习与巩固审稿:张灿丽 责 编: 宋杰【学习目的】1、理解化学反映中能量转化的因素和常用的能量转化形式;、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对的书写热化学方程式;3、理解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并能进行简朴的计算;4、懂得盖斯定律,能用盖斯定律进行反映热的简朴计算;理解反映热计算的过程和措施。【知识网络】1、知识构造 2、知识联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反映热及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1、反映热: 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映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映所释放或吸取的热量为该反映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燃烧热 (1)概念:在101kPa时,1ml物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燃烧热的单

2、位一般用kJ/mo表达。 ()表达的意义:例如的燃烧热为393.k/ml,表达在101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J的热量。要点诠释: 规定是在11 kPa压强下测出热量。书中提供的燃烧热数据都是在101kPa下测定出来的。由于压强不同,反映热有所不同。 规定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ml(这样才有可比性)。因此,表达可燃物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她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常浮现分数。例如,CH的燃烧热为1k/ol,用热化学方程式表达则为 C8H18(l)+O2(g)=CO2()+92() H518k/o 规定生成物为稳定的氧化物例如C CO2、HO(l)、S S2等。 C

3、(s)O2(g)=CO(g) H=-1105kJ/mol C(s)+O2(g)=CO2(g) 395kJmo 的燃烧热为393.5J/mol而不是1105kJ/m。 论述燃烧热时,用正值,在热化学方程式中用H表达时取负值。 例如,C4的燃烧热为89.k/mol,而H903ko。必须以1mo可燃物燃烧为原则。、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映而生成1ml2O,这时的反映热叫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达:H+(aq)+H-(aq)H2O(l)H-7.3kJ/ol。 要点诠释:这里的稀溶液一般规定酸溶液中的c(H)1moL,碱溶液中的c(O)1ml/。这是因浓酸溶液和浓碱溶液互相稀

4、释时会放出热量。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映其实质是和OH-反映(即与酸、碱的种类无关),通过许多次实验测定,1mlH+和1mo反映生成1olH2时,放出热量57.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q)=HO()H=-53kJ/mol 因此,所有中和反映的都相似,都为5kJo。 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HO为基准,由于表达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水的化学计量数为1,其酸、碱或盐的化学计量数可觉得分数;中和反映对象为稀溶液;强酸与强碱中和时生成l 2O均放热57.3kJ,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取热量,因此它们参与中和反映时的中和热不不小于7.kJmol。、中和热的测定 (1)重要仪器:大烧杯(500mL)、

5、温度计、量筒(50mL)两个、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实验环节: 组装仪器如图-1所示。分别量取m0 ol/L的盐酸和50 0.55mol/L OH溶液,记录起始温度1。 混合反映并精确量取混合液最高温度,记录终结温度t。反复实验二次,取平均值。计算H=(3)也许的误差 未及时测出最高温度其值偏小 使用一种量筒且未洗干净其值偏小 烧杯过大其值偏小要点二、化学反映的焓变、焓的定义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性质,符号为H。用焓变()来描述与反映热有关的能量变化。 H=H(生成物)-H(反映物) 为生成物的总焓与反映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化学反映的焓变。 注

6、意:H 0,表达吸热;H 0,表达放热;单位:J/mo或Jmol2、反映热与焓变的关系 热化学研究表白,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映,如果反映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只转化成热能,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她形式的能,则该反映的反映热就等于反映前后物质的焓的变化。数学体现式:Q=H,其中:QP表达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化学反映的反映热。要点三、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1、概念:能表达参与反映物质的量和反映热之间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既表白了化学反映中的物质变化,也表白了化学反映中的能量变化。 要点诠释:().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映物和生成物的汇集状态,由于反映

7、热除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还与反映物和生成物的汇集状态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达物质的量,因此可以用分数,但要注意反映热也发生相应变化。3、书写注意事项:(1)要注明反映物和生成物的汇集状态(若为同素异形体,要注明名称),由于物质呈现哪一种汇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即反映物的物质相似,状态不同,H也不同。 (2)要注明反映温度和压强。由于H的大小和反映的温度、压强有关,如不注明,即表达在101kPa和25C。()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达分子个数,而是表达物质的量,故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相似物质的化学反映,当化学计量数变化时,其也同等倍数的

8、变化。 (4)的表达:在热化学方程式中H的“”“”一定要注明,“+”代表吸热,“-”代表放热。的单位是:kJ/mol或J/o。要点四、焓变的计算盖斯定律及其应用、盖斯定律的涵义:化学反映不管是一步完毕还是几步完毕,其反映热是相似的,也就是说,化学反映的反映热只与反映的始态(各反映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的反映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种反映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映的反映热和该反映一步完毕的反映热相似,这就是盖斯定律。2、盖斯定律的应用: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有些反映进行的很慢,有些反映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映的产品不纯(有副反映发生),这给测定反映热导致了困难。此时

9、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的把它们的反映热计算出来。3、反映热计算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和燃烧热的数据,可以计算某些反映的反映热。反映热、燃烧热的简朴计算都是以它们的定义为基本的,只要掌握了它们的定义的内涵,注意单位的转化即可。热化学方程式的简朴计算的根据: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还等于反映热之比。 (2)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当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反映热同步相加(减),得到一种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典型例题】类型一、热化学基本概念 例1 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明显地放热的是 . 固体aH . 生石灰 C.尿素颗粒 D固体NH4NO3

10、【答案】AB【解析】解此题的核心是看清放热两字,注意此题所研究的不一定是放热的化学反映,放热过程也可。举一反三: 【变式1】“碘受热升华,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未破坏I-I共价键,因此未发生吸热反映”的说法与否对的? 【答案】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映叫做放热反映,把吸取热量的化学反映叫做吸热反映。而碘升华属物理变化未发生化学反映,因此上述说法对的。 【变式2】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A. 在11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B.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映生成1mol水,这时的反映热叫中和热;C.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映热的种类之一; .在稀溶液中,1mo HCOOH和1

11、aOH完全中和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核对燃烧热、中和热的定义的理解,特别是两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类型二、热化学方程式 例2在一定的条件下,当64g O2气体被氧化成SO气体时,共放出热量98.3kJ。据此,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对的的是 A. . C.D.【思路点拨】本题考察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题目中给出的量出放出热量的相应关系。【答案】C【解析】此题旨在考察H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及书写热化学反映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mo S完全氧化为S3气体时放出热量为9l,即H为负值。 【总结升华】热化学方程式的对的书写是学好热化学版块的基本功。书写时注意物质的状态、化学计量数、

12、反映热数值的关系,并且规定精确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举一反三:【变式1】往有机聚合物中添加阻燃剂,可增长聚合物的使用安全性,扩大其应用范畴。例如,在某聚乙烯树脂中加入等质量由特殊工艺制备的阻燃型M(),树脂可燃性大大减少。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M(OH)2(s)=MO(s)+HO(g)H1+81.5mol1Al(O)3(s)=l23(s)+H2O(g)H2=877kml-1 Mg(OH)2和A(OH)3起阻燃作用的重要因素是_等质量Mg()2和A(O)相比,阻燃效果较好的是_,因素是_。 常用阻燃剂重要有三类:A卤系,如四溴乙烷;B.磷系,如磷酸三苯酯;C.无机类,重要是Mg(OH)2和A(

13、OH)3。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应用时较抱负的阻燃剂是_(填代号),理由是_。 【解析】M(O)2和(O)3受热分解时吸取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下降;同步生成的耐高温、稳定性好的Mg、A2O3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燃效果更佳。 M(H)2M()2的吸热效率为:815Jmol-/8l-1=11 kJ-1;Al(OH)3的吸热效率为:7.Jol-/78ol-11.12kJ-1等质量的g(OH)2比Al()3吸热多。 四溴乙烷、磷酸三苯酯沸点低,高温时有烟生成,且高温时受热分解产生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无机类阻燃剂M(H)和A(OH)3无烟、无毒、腐蚀性小。【总结升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用错误 未标明物质的汇集状态 没有配平反映热计算错误 反映热的值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匹配 反映热没有单位 反映热没有带上“”号或“”号。类型三、反映热的有关计算 例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映的前者不小于后者的是 C()+O2(g)=CO2()H C(s)+1/2O2(g)O() H2 S(s)O()=SO2() 3 (g)O2(g)2() H4 H2(s)1O2()=HO() H5 2()+O2(g)2H2O() H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