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2015年高中地理2.3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说课稿湘教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4741892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焦作市2015年高中地理2.3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说课稿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南省焦作市2015年高中地理2.3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说课稿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南省焦作市2015年高中地理2.3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说课稿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南省焦作市2015年高中地理2.3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说课稿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焦作市2015年高中地理2.3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说课稿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焦作市2015年高中地理2.3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说课稿湘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热力环流及其应用,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3节。整个说课共分四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1、地位作用(1)承上启下:本节课既是上节大气热力状况的实际应用,也是下节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理论基础。(2)理论性强:它涉及较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和读图分析能力,因此成为高考的重点。(3)实践性强:它涉及许多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气温、气压、风、降水等,可以学以致用。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2、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热力环流示意图,让学生自主分析、归纳变化规律;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获得热力环流的感性认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2)教学难点:等压面的变化规律。二、说教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和思维能力,我主要采用了下列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教学法。在本节教学中,涉及许多物理知识,学生理解起

3、来难度大。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我实施多媒体教学法,借助直观的动画演示来增强感官刺激,以求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2、启发式教学法。在本节教学中,教师讲授虽然很重要,但学生不应该是被动接受学习。为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我实施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案例式教学法。在本节教学中,涉及许多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实施案例式教学法,例如通过“烟雾在玻璃缸内的飘动方向”这个案例加深对热力环流的理解;通过“火烧上方谷的失败”这个案例加深对山谷风的理解。三、

4、说教学过程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说教学过程。包括新课导入、新课教学、课堂训练、课堂小结四部分。1、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该环节引导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为学好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在本节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新课导入的。引入三国演义中的一则故事: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欲围困司马懿。司马懿进退无路,面临火焚灭顶之灾,正在此时突降大雨,司马懿趁机逃走。引导学生思考:“火烧上方谷”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2、新课教学包括三部分内容:介绍有关气压的基本概念、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的应用。(1)介绍有关气压的基

5、本概念:首先讲解气压的概念,再让学生比较同一垂直方向上P1、P2气压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一: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关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通过:(一)视频导疑,提出问题。先让学生用12分钟的时间仔细观察密闭的玻璃缸内烟雾的运动方向,并且思考:空气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得出结论: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二)课件展示,原理分析。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最后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加水平运动即热力环流。最后再让学生利用地理关联图的形式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进行深刻理解。(三)读图分

6、析,深化理解。等压面的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主要通过下列方法进行突破。首先观察动画演示,在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中,等压面会发生弯曲。高压处的等压面向高处弯曲,低压处的等压面向低处弯曲,最后概括为:“高高低低”原理,便于学生记忆、掌握。其次通过一道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最后教师点评展示答案,加深学生对“等压面变化规律”的理解。(四)总结规律,提高能力。总结热力环流的一般规律,采取学生自主分析归纳的方法,先从垂直方向进行归纳,再从水平方向进行归纳。(3)热力环流的应用:关于热力环流的应用,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这部分内容我主要通过五道问题探究的形式进行突破,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达到学以

7、致用的效果。首先海陆风和城市风比较简单,主要采取学生先画,教师展示答案的方法进行。问题探究一,在海边拍照时,应该如何站位才能拍出更好的效果?学生比较感兴趣,通过讨论加深对白天吹海风的记忆。问题探究二,城市风对城市有何影响?学生讨论回答,进一步理解城市风。关于山谷风,学生较难理解。首先通过问题探究三,李商隐的诗夜雨寄北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巴山地区多夜雨?”从而引入山谷风的学习。教师以白天为例,详细讲解最后让学生自主画出晚上的风向。通过学习可以看出谷底地区白天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晚上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所以巴山地区多夜雨。问题探究四呼应课前的设疑,“火烧上方谷”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通过动

8、画给学生演示其失败是必然的,既增加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又加深对山谷风的理解。最后问题探究五,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出有污染的企业不能布局在谷底地区。3、课堂训练为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明确本节课在高考中的考查形式,我精心选择了课堂训练题,包括基础篇和真题篇。(1)基础篇:通过这两道题,考查学生对等压面的变化规律这个教学难点的掌握。(2)真题篇:第一题,考查对“山谷风”的理解,第二题,考查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理解。【例1】(2013浙江卷)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9、( C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例2】(2013山东卷)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B )A6时 B9时 C12时 D14时4、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热力环流及其应用,从而对热力环流的能量来源、根本原因、形成过程、基本规律有了初步了解。以后我们还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学习中去。四、说板书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力求层次分明、言简意赅。热力环流一、基本概念1、气压2、等压面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三、热力环流的应用1、海陆风2、城市风3、山谷风结束语:以上是我对热力环流这节课的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教学“三主”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