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试卷月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4740946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试卷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试卷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试卷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试卷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试卷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试卷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试卷月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九年级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3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汉字。(2分) (1)狡黠 (2)(kung)骗 (3)虎视眈眈 (4)死心(t)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娴熟 赐教 溢于言表 痛心疾首 B聆听 标致 不可思异 鞠躬尽瘁 C蠕动 诘问 万事具备 侃侃而谈 D驾驭 统筹 油光可鉴 白鹤亮翅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犯的是万恶不赦的大罪,你还敢替他求情? B自从生意失败后,他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C美国一份报告称,中国可能成为一个科技发达的超级大国,与美国和

2、欧盟分庭抗礼。 D经有关部门的可行性论证,手机单向收费的政策呼之欲出。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李商隐一定想不到,他本来意欲表现爱情忠贞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几千年后却被赋予了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为人们经常引用。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不只是作者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更是他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 C“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而且以雄辩的事实给人们一种警示。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誓言掷地有声,雄健有力,突出地表现了爱国志士们捍卫自己家园,誓灭强敌。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朝花夕拾是鲁迅

3、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是其中的几篇。B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他的少年中国说一文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奋发图强。C.我的叔叔于勒是英国小说家莫泊桑的作品,选自小说集羊脂球。D隆中对选自战国策,作者是西汉时的刘向,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6课文原文填空。(9分)(1)白居易的观刈麦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句子是: ,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激烈紧张的句子是: , 。(3)沁园春雪中“ , ”两句化静态为动态,描绘了北国山原的壮丽雪景。(4)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

4、子)(5)出师表中表现作者本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 。7、综合性学习。(4分) 材料一:写字教育在汉字文化圈有着悠久的传统。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等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韩国甚至要把书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的多位前总理曾联名上书现任总统李明博,要求在小学实施汉字教育;日本则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2000书写个汉字。材料二:由于学校及家长不重视写字教育,广大中学生的书写水平有逐年下降的倾向。目前,中国90%以上的中小学生没有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书法课,但名存实亡,书法教育基本上已经淡出了中小学教育,多数学生的写字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

5、草难认、错字屡出,提笔忘字的情况十分普遍。据某地对几所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字情况的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40份试卷中,有6份识别不出答卷学生的名字;10份抽查作文本,其中7本字迹潦草、不整齐。有的学生被抽查时,竟辨认不出自己的笔记本。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阅读两段材料后得出的结论。(2分) 随着敲击键盘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字却越写越难看。为此,学校特地举办“推广写字周”活动。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该开展哪些活动,请列举两项。(2分) 二 古诗词阅读(5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

6、发征夫泪。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二字)_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3、读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的名句:_ _,_ _。三 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

7、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加点的词(4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 : B.所欲有甚于生者:C.乞人不屑也 : D.此之谓失其本心:2.翻译句子(4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非独贤者由是心也,贤者能勿丧耳。3.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什么?(

8、用原文回答)(2分)_4.本文在论述观点之前,先写“鱼”和“熊掌”,起什么作用? (2分)5.中国自古以来不乏舍生取义之士,请举出一个著名的例子。(2分)四 现代文阅读闲话状元,完成1518题。(11分)闲话状元“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在从前每一个中国人最热衷的人生大喜事。“金榜题名”更是每一个读书人,十年寒窗,梦寐以求的。多少人为此而青春作赋,皓首穷经。我国早在隋朝就开始举行科举考试,到了唐朝,有了状元这个名称。1000多年来,中国出了多少状元,就无可稽考了。清代每隔3年进行一次考试,在府里考取的为“秀才”,在省里考中的为“举人”,在京里考试为“进士”。考取进

9、士后,再在太和殿殿试,礼仪十分隆重。考试的前一天,在中和殿内摆设黄案。第二天黎明,考生列队午门前,等待唱名进宫,然后从午门的左右掖门鱼贯而入,齐集在大殿前。身穿礼服的内阁官员,把昨天夜里印好的密封试题,放在殿内的黄案上。在仪仗的前呼后拥下,皇帝临轩策士。鼓乐大作之后,大学士把试题授给礼部官员。官员行三叩之礼,把放着试题的黄案举起,放在御道正中。考生由大臣们带着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尽平生所学夺取状元。阅卷是由主考官与阅卷大臣把成绩最好的十本卷子碱封,上呈御览。得圈最多的一本放在面上,一下九本,按得圈多少排列次序。皇帝亲临养心殿,所谓“亲览”,只阅十本卷子。皇帝看完后,在第一本

10、上用朱笔点了一下,就算是点了状元了,故状元也称“天子门生”。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成“探花”。于是布告天下,三鼎甲琼林赴宴,骑白马在京城游街三天,期间万人空巷,争睹状元风采,犹如鲤鱼跳龙门,从此进入仕途,一举成名天下闻。在历代状元中,宋文天祥是位杰出者,宋理宗宝祜四年(公元1256年)考中状元,时年仅21岁,考试时,试题是治国的原则和当时形势,其远见卓识,深得主考官赏识。他在宋亡后,被元朝俘获,囚禁三年,坚贞不屈,从容就义。文天祥狱中所写的正气歌,凛凛有生气,华夏千古传颂。国外留学的状元有光绪戊戌科(公元1898年)翁同龢。翁同龢中状元后去了日本留学,毕业回国,是一位有状元、东洋留学的双重资

11、格,在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历史上的末代状元,就是光绪甲辰科(公元1904年)刘春霖。中状元不久,清朝就被推翻,辛亥革命后,住在北京,毕竟是殿元公,名尊位高,鬻字度日,生活也颇优裕。据传甲辰恩科时,光绪已被幽居在瀛台。慈禧看到进呈的十本卷子中的第一本为朱汝珍,原来她把珍妃视作眼中钉,看到朱汝珍名字中有一个珍字很不高兴,于是把刘春霖拔为第一,对主考官说,连年干旱,还是祈求上苍,早沛甘霖吧!一言九鼎,于是刘春霖便大魁天下了。从前,还有一个布衣状元的故事。宋代朱梅渠,浙江永嘉人,28岁时,晋京赴考。宗师看了他的文章,字字珠玑,准备拔为状元,携了他的文卷回府复阅批点,但由于年迈健忘,竟把他的文卷遗忘在枕

12、边。放榜时,朱梅渠名落孙山,甚觉怀疑,便去要求查阅试卷。宗师带着歉意安慰他,答应下届一定让他独占鳌头。朱梅渠感到十年寒窗,废于一旦,便绝意功名,退归林下。后来偶然认识一个名叫王十朋的寒士,见此人丰姿俊秀,聪颖过人,于是收为弟子,悉心教导。十朋在先生家里进修三年,文才大进,进京会试,得中状元。恰在那年,鞑靼国向朝廷进贡一根木头,声言中原有人识得此木何处是顶,何处是根,便岁岁进贡,年年来朝,若无人识得,便兴兵犯境。满朝文武都分辨不出,王十朋推荐自己的恩师,皇帝便命他回永嘉请教梅渠,梅渠笑道:“太极历判书上已载明:轻清为天,重浊为地。你把木头放在水里,浮者为顶,沉者为根。”十朋急忙回京,试之果然,外

13、邦信服。十朋又将梅渠的学问,以及前届主考官疏忽使他落榜的事奏明皇帝。皇帝原有求贤之意,但梅渠早已把功名利禄置之度外。皇帝说梅渠称得上是布衣状元,拟赐匾额“天下第一”。十朋忙奏:“天下第一”恐言过其实,皇帝便改题“溪山第一”。这块“溪山第一”的御题匾额,至今仍树立在永嘉县花坦村的村头。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四大喜事中的“久旱逢甘雨”含有比喻义。B第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封建统治者对选拔人才非常的重视。C“据传甲辰恩科时,光绪已被幽居在瀛台。”中的加点词表明作者并不确定后面的故事是否真实。D题目中的“闲话”是“闲谈”的意思。2从第段到第段介绍了两位宋朝的状元两位清朝的状元,能否把第段提到第段之前?为什么? (3分)答: 。3末代状元和布衣状元的故事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