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霍泰山封禅到尧都平阳的文化脉络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4739209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黄帝霍泰山封禅到尧都平阳的文化脉络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黄帝霍泰山封禅到尧都平阳的文化脉络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黄帝霍泰山封禅到尧都平阳的文化脉络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黄帝霍泰山封禅到尧都平阳的文化脉络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黄帝霍泰山封禅到尧都平阳的文化脉络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黄帝霍泰山封禅到尧都平阳的文化脉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黄帝霍泰山封禅到尧都平阳的文化脉络(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帝霍泰山封禅到尧都平阳的文化脉络寻觅霍山五千年前的文明足迹蔺长旺摘要本文利用现代卫星高清地图,从探讨霍山上古时期位于冀方之中的空间地理位置入手, 以霍山名称与称谓的文化内涵起笔,多视角、多层次的对霍山及其周边5000年前华夏文明与文化遗存进行了大广角、大视野的管窥和梳理,并对从黄帝霍泰山封禅到尧都平阳的文化 脉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据此,足以可见霍(泰)山在上古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之显赫, 足以可见霍山文化具有极为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外延,霍山文化的形成与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狭小的霍州地域,而是涵盖了整个古冀州大地乃至更为广阔的河水流域,可以说霍山在上古时期不仅是古冀州大地的象征,而且是黄帝到尧

2、舜禹时期中国的象征。关键词:斗维之野冀方之中元帝颛顼黄帝封禅五岳之尊尧都平阳霍山非同寻常的空间地理位置霍山,又名太岳山,位于上古时期的斗维之野、三河域内、冀方之中。禹 贡称曰太岳,风俗通称霍山,言万物霍然大也。主峰霍山高出临汾盆地约 1800米,更显其巍峨高耸之状。本文引用的“斗维之野”这一称谓,最早出自于古文献竹书纪年中:尧“母 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一旦, 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佑。眉八采,须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 足履翼宿。继而阴风四合,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所谓“斗维之野”者,按照星野之分是指在地面上显示为斗维

3、形状的原野, 是与天上斗维之天(参见北斗七星图)相对应的地面上的那个区域。 地面上斗维 之状的原野就是指被古三河河道所框围以内的呈斗方形的区域,而天文星宿中北斗七星的那种长杓和斗维之态,与地面的古代黄河水道的“斗维”之势,遥相呼 应。古之所谓“三河”,即秦晋大峡谷、风陵渡至河南省武陟县附近、再到 天津市东郊之入海口,这三段古黄河体,史书上称西河、南河、东河。现今的山 西省偏关县之万家寨,天津市之海河入海口,山西省芮城县之风陵渡,河南省武 陟县之东南处,此四点乃构成斗方之野的四隅。 而这三段古黄河体,就是当年连 结上述四隅、而被古人称之为的“斗维之野”。jt.1t呵皆珂uT斗维之野在冀方,“冀方

4、”就是古冀州,所以附以“方”者,宋人蔡沈先生 释道:“言冀方者,举中以包外也。”就是说冀州之周边有个框维存在。蔡先生 又释道:“冀为帝都,东、西、南三面距河。兖河之西、雍河之东、豫河之北, 周礼职方,河内曰冀州。”此处的“河内”,就是指被“三河”所框围以内的 区域,此域呈斗方形,所以古冀州特称为“冀方”,其他州者不能附加“方”字。唐人张守节先生在史记?正义中写道:“黄河自神州东,直南至华阴, 即东至怀州南,又东北至平洲碣石入海也。东河之西、西河之东、南河之北,皆 冀州也。”可见冀州乃是被其框维的斗方之野。由此可见,从大的空间与地理范 围上来看,霍山就位于古冀州斗维之野的中心地域,它上应斗维之天

5、的魁都,下 居斗维之野的中枢区,可谓是从黄帝始乃至到帝尧时期的天之中与地之中。笔者之所以从大的空间与地理范围上来强调霍山位于古代的斗维之野、冀方之中,旨在说明以下两点:一是“斗维之野”与古“三河”这两个地理称谓与确定帝尧的出生和活动 地域直接相关,不可小觑,如果尧生于斗维之野的冀州域内这一命题成立,那么, 这与之后尧封于陶唐和定都平阳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十分自然与合理的事 了,对于探讨霍山山麓南端的陶寺遗址与尧都平阳的关系进而进行深入的定性分 析,无疑将是一个极有价值的可参考的空间地理坐标。二是“斗维之野”与古“三河”这两个地理称谓在“冀方”域内,因此它与 最早关于“中国”这一概念的形成极其

6、相关,对探讨研究昔日黄帝曾登临的霍山 以及其附近的陶寺遗址在上古时期诸多方国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冀方”域内, 从陶唐乃至近代、现代、当代,都是全中国的中枢,地面上的“紫微”区域。淮 南子?览冥篇 :“女娲杀黑龙以济冀州。 ”此处的“冀州”乃中国的代词。 路 史云:“中国总称冀州。”黄帝、尧、舜、禹建都冀州,夏、商二代建都冀州。 顾炎武先生指出:“冀州为中国之号。”正如周文洁先生在斗维之野在冀方一文中所云:“在上古时代,特别 是陶唐时代,冀州就是中国,中国也就是冀州,建都于冀州称一统天下,寄 寓于其位于斗分野的吴越者被贬为偏安一局。冀州的这种微妙而尊贵的地 位,九州之中非其莫属。” 据此,我们完

7、全可以这样判断,在三皇五帝和 原始初民极其崇拜山岳的上古时期, 对位于冀方之中、 巍峨高耸的霍山来说, 当 时其地位之显赫与重要是毋庸置疑的。二、 霍山人文底蕴深厚的名称与称谓霍山的 霍 字本身就是初民原始信仰符号组合的产物,具有图腾崇拜的性质,与初民的 天体天神(大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 “凤鸟 ”)有关。霍州志?沿革载: “古轩辕氏相厥山川,始行封建,霍即以名,取其恢大也” 。霍山之形,与天地同始;霍山之名,与黄帝共传。 周公职录载:黄帝割地布九州。 帝王 世纪 颛顼画天下为九州。 载: 冀州排名为九州之首。 霍州志载: “九州皆有山,必 以其魁硕伟杰者为镇,谓其能蒸云泄雨,障敌固围,系民

8、望而安地德也。 ”周礼 ?职方氏载:“九州之镇山,在扬曰会稽(即今浙江会稽山,后为南镇),在荆曰衡(即今湖南衡山,后为南岳) ,在雍曰华(即 今陕西华山,后为西岳) ,在豫曰嵩(即今 河南嵩山,后为中岳) ,在兖曰岱(即今山东泰山,后为东岳) ,在青曰沂(即今山东沂山, 后为东镇), 在并曰恒(由河北恒山转祀今山西恒山,后为北岳) ,在幽曰医无闾(即今辽 宁医巫闾山,后为北镇) ,在冀曰霍(即今山西霍山,又称霍太山,尊之为“大岳” ,转为“太岳”,后为中镇),名于后世不可易。惟冀明据北方,地最旷邈,河东尤称山水之雄,独 以霍为镇,意在其巍大隆峻,深厚广博,子诸峰而隶群垤,其气象有以冠境内。由此

9、可见,九州中,乃冀州最大,九镇中,乃霍山最雄,其人文底蕴之深厚非其莫属。 自黄帝割地布九州, 颛顼画天下为九州之后, 尧都平水之阳, 后舜以冀州之地辽阔,分置幽 州、并州,以青州遥远分置营州变九州为十二州。是时,冀州 仍为十二州之首。禹恢复九 州建置,禹都安邑,安邑亦在冀州之域,故冀州仍居九州之首。霍山为冀州镇山,依列九镇 之首位。 正因唐虞夏三世,帝郡皆在冀州之域, 而且冀州位居中原。由此可见,霍山之名 谓集中反映了中华上古文明的历史文化内涵。夏禹以后,随着古代政治统治中心的不断变迁,九镇亦随九州的不断变异至隋而定制 为“五岳五镇” 。霍州志载: “隋制祀四镇, 以霍为中镇,是为五镇” 。自

10、隋文帝开皇十 四年( 594 年)诏冀州镇霍山立祠,唐太宗贞观四年( 630 年敕重建,以后中镇霍山历代祀 典有加。 历代帝王在中镇霍山的祀祭活动仅有史记载的就多达 63 次,同时还有很多在霍 山散落的碑文铭刻。 这种具有原生态文化物征的镇山文化不仅折射出了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史 中人治与神灵的高度统一,而且反映了古人山岳崇拜依附于自然并能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 念。历史上见诸文献记载的以“霍山”命名之山岳,举其要者就有 9 处之多。据 有关学者考证,炎帝姜姓部落在东迁过程中先后发现了华山、 山西霍山(霍太山)、 河南嵩山, 山东泰山。四岳后裔们就把这些山当作岳神来崇拜。 从四岳后裔的迁 徙和多座霍山

11、的由北而南分布, 不难看出四岳后裔南迁和山岳崇拜的痕迹。 当然 历代帝王对五岳、 五镇山的分封已经超出当初四岳后裔山岳崇拜的范畴, 但从初 民山岳崇拜和多个霍山的地域分布来看, 华夏大地上“名山多霍”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由西而东,从北而南有那么多座霍山,一点也不奇怪,都不过是初民山 岳崇拜的历史遗存而已。本文所讨论的霍山,此霍山,非彼霍山,乃是位于上古时期斗维之野、冀方 之中的霍山, 其地位远远高于其他各地的八处霍山。 位于上古时期斗维之野、 冀 方之中的霍山, 就其名称而言, 它还有多种蕴藏着深远历史信息密码的称谓, 例 如:泰山、太山、西泰山、霍泰山、霍太山、泰岳山、太岳山、崧高山、中镇霍

12、 泰山等等。笔者认为在以上这诸多称谓中,有一个称谓亦即“西泰山”尤为值得注意和 考究,为何古人将其称为“西泰山?”它与当今被称之为“东岳泰山”的泰山又 有何关系?对此, 学者周文洁先生曾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当代学者王大有先生 的观点也很明确,他在三皇五帝时代一书中的有关章节里,曾详细地介绍了 当年黄帝封禅泰山的盛况, 文中引用了 韩非子 ?十过篇 关于黄帝封禅的记载, 并于西泰山三字之后专门在括号内注释了案:山西霍太山”。霍山地处山西省中部,归属当年冀洲之中偏东部,位于黄帝称天子时管辖的 中心区域,被尊为“泰”者,当在情理之中。昔日炎黄大战,其主战场就发生在 渭、汾流域、 今山西省之中东部及

13、河北省的西北部和泰岳山及其周围, 根本涉及 不到如今的东岳泰山及其周围地区。因此,王大有先生关于黄帝当年所封禅的 “西泰山”乃当今的霍山(霍泰山)的观点,是言之有理的。再者,淮南子览冥篇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据有关 考证,大约在公元前 5400年到 4300年间(炎帝、神农、黄帝交替取代期间), 由于大自然气温升高较大,冰山消融,江河泛滥,海水西浸,东海岸线曾经内移 至太行山以西的部分区域, 山东境内的泰山因海水西浸, 已成为孤立于海面的小 岛。而将黄帝封禅的“泰山”冠以“西”字的韩非, 则处于战国末期,

14、距黄帝时 期有数千年之久, 当时海水已退, 华夏大地出现了两个泰山。 人们为了两座泰山 有所区别,故有“西泰山”之称。关于历史上对霍山的称谓及其演变过程,周文洁先生曾先后撰写平阳域内的东岳泰山 亮出你的中岳来 、尧都平阳有此证等文章,旁征博引,慎密论证,为汉代(司马迁著 史记)之前霍山曾被称谓 “中岳 ”和“太岳”的重要历史地位进行了无懈可击的论证和正 名。概言之, “西泰山 ”,亦即本文所讨论的今之霍山,是汉武帝之后的“中镇霍泰山 ”,是尧舜禹至汉初时期的 “中岳 ”霍泰山,更是上古海水西浸时期的 “东岳泰山 ”。据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今之霍山在山岳崇拜的上古时期,因黄帝封禅和尧舜禹曾建都

15、于冀州大地而享有五岳至尊的崇高地位。 况且帝尧时期的中国之中在平阳,天地之中也在 平阳,平阳则成为万国林立的国中之国,简称“中国” ,国家不仅由此而生,中国也缘此而 生。既然昔时的尧都平阳在冀州, 自然冀州也就是九州之中名副其实的中心之州。 作为中心 之州的镇山霍山, 当然会享有中镇之称谓。 再者 ,霍山的地理位置对于尧都平阳的生存和发 展也十分重要。 作为尧都所在的冀州, 将之确定为镇山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 且唯此霍山才 可能会和中镇联系起来。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称中镇霍山是九州第一州的冀州之镇山, 是中国 之镇山。 由此看来, 我们完全可以说尧在中华文明史上有多高的地位,中镇霍山就有多高的地

16、位。中镇霍山会缘帝尧创造的辉煌,将永远彪炳于世,光照人寰!霍山周边 5000 年前的文明足迹一)今之霍山周边留有万年前伏羲、女娲活动的遗迹20 世纪末,国家启动并成功实施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的重大课题,填补了 中华文明的断代鸿沟, 延伸了中华文明史的时间坐标; 世纪之交, 国家又启动了 以晋南地区为重点地域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而且取得了重大成果, 陶寺遗址的 发现把中华文明史的时间坐标进一步延伸到了距今 4500 年前的帝尧时期。苏秉 琦认为山西的晋南保留了距今 7000年前到距今 2000余年前的文化传统, 是中华 民族总根系中的“直根”(见苏秉琦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著名史前学者 王先胜在其“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究中论述:“伏羲早于神农,距今约 10000年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