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84724855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说:“要想劝日耳曼游牧者去耕种土地和等待一年的收成,那是很困难的。而且他们还觉得,可以用流血的方式获取的东西,如果以流汗的方式得之,未免太文弱

2、无能了。”作者意在说明( )A. 游牧民族的迁徙阻碍农耕文明发展B. 外来民族的入侵影响中西历史走向C. 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导致尚武文化D. 生活方式的不同决定社会制度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罗马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日耳曼人以游牧的方式生活,用流血的方式获取生存资料,具有崇尚武力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游牧民族的迁徙对农耕文明发展的阻碍作用,排除A项;日耳曼人的迁徙影响了西欧历史的发展进程,与东方世界无关,排除B项;不同的生活方同对社会制度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决定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2. 公元前290年

3、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专门收藏文化珍品以供学者研究的缪斯神庙,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学术中心;830年,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创建了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之宫”,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两个机构的建设( )A. 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B. 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C. 刺激了封建经济的发展D. 保留了希腊城邦的特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埃及亚历山大城和巴格达都属于近东地区,这两个地区保留了大量文化遗产,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A项正确;缪斯神庙建立于公

4、元前290年前后,和文艺复兴的兴起并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缪斯神庙建立于公元前290年前后,当时埃及封建经济还未产生,不能刺激封建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希腊城邦的典型特点是“小国寡民”,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3. 如图是中国青花瓷盘和土耳其大青花盘。这反映了( )A. 土耳其的殖民扩张B. 土耳其手工业发达C. 区域间文明的交流D. 全球贸易中心转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中国、土耳其)。根据材料可知,土耳其大青花盘与中国青花瓷盘风格相似,说明当时中国与欧洲存在联系,反

5、映了区域间的文明交流,C项正确;土耳其的殖民扩张与中国无关,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一件土耳其的瓷器,不足以说明土耳其手工业发达,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4. 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并于1893年做出修正。此后,公共图书馆得以稳步发展,并逐步消除了图书馆使用上对性别、阶层、经济状况、身份、年龄的诸多限制。到20世纪初,欧洲已经普遍建立起公共图书馆体系。这表明,欧洲图书馆( )A. 担负着保存文化典籍的职责B. 逐渐具备了服务公众的职能C. 彻底实现了文化大众化D. 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答案】B【解析】【

6、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近代欧洲公共图书稳步发展,面向群体逐渐放宽,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说明欧洲图书馆逐渐具备了服务公众的职能,B项正确。存文化典籍的职责是图书馆的职责,但材料强调其服务公众,排除A项;“彻底实现了文化的大众化”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大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排除D项。故选B项。5. 在山东考古发掘的100多座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猪的头骨。有的墓中埋葬着成套成组的上百件陶器,而有的墓中随葬品却很少。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 社会贫富分化加大B

7、. 社会经济分工扩大C. 早期国家初具雏形D. 原始农业日益成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有的墓中埋葬着成套成组的上百件陶器,而有的墓中随葬品却很少”及所学可知,大汶口文化遗址中的墓葬随葬品存在多少的差异,这从本质上说明了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形成了贫富分化的现象,A项正确;材料主旨反映的是墓葬随葬品的多少差异,未涉及社会经济分工扩大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大汶口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此时早期国家尚未产生,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日益成熟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6. 睡

8、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记载,“吏有五善:一曰中(忠)信敬上,二曰精(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龚(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这表明秦朝( )A. 重视官员执政标准化B. 重视官员的品德修养C. 实现了选官的规范化D. 完善了基层治理效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秦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秦朝对官吏的为官道德做出考核。表明重视官员的品德修养,B项正确;材料是重视官吏的道德,不是执政的标准化,排除A项;“实现了”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是官吏的品德修养,不属于基层治理的效果,排除D项。故选B

9、项。7. 两汉时期,百姓外出必须携带通行文件,证明已经完纳赋役、非属在逃罪犯,并交代旅行目的、交通工具。文件先由旅行者所属里的基层吏员验证内容,再向乡的主管提出申请,乡再呈报给县。逐级审核通过后,发给旅行者,由旅行者所经官署查验、放行。这一制度运行主要是基于( )A. 分工严密的地方行政组织B. 消除割据因素的国家统一C. 人民对汉帝国的绝对忠诚D. 地方广泛设立的刺史机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两汉时期。根据材料可知,两汉时期,百姓外出必须携带通行文件,由各级政府审核通过后方可放行,体现了地方各级政府以通行凭证的方式加强对人

10、口流动的管理,由此可见,这一制度运行主要是基于汉代形成了严密的地方行政组织,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割据因素被消除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对民众流动的严格管理,体现不出人民绝对忠诚于汉帝国的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控,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8. 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产品的加工方法传入中原,乳制品花样繁多,出现了酪、酥、乾酪等,使汉族饮食中乳制品的摄入量大大增加。这说明( )A. 边疆与中原地区民族交融同步进行B. 胡汉交融以汉族吸收胡人文化为主C. 民族交融推动汉人生活习惯的改变D. 胡人文化在中原地区

11、得到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对中原汉族产生了一定影响,说明民族交融推动了汉人生活习惯的变化,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边疆地区民族交融的相关信息,“同步进行”的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胡汉交融体现出双向吸收的特点,并不是以汉族吸收胡人文化为主,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饮食文化方面的变化,无法得出胡人文化“广泛传播”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9. 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连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连漕商旅,往来不绝”。该公共工程是( )A. 秦朝的

12、驰道B. 隋朝的运河C. 唐朝的驿道D. 明清的商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的中国。根据题目中的描述,该公共工程指的是隋代的大运河,它的修建连接了河洛和江淮地区,使得南北之间的交通和经济交流得以加强,B项正确;驰道是秦始皇时始修筑的一种古代高等道路,排除A项;驿道是古代中国设置驿站的通途大道,古代陆地交通主通道,同时也是属于重要的军事设施之一,主要用于转输军用粮草物资、传递军令军情的通道,排除C项;商埠是指商业发达的城市,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0. 关于如表文献材料的相关记载,主题最为准确的

13、是( ) 材料来源文献材料资治通鉴唐纪十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旧唐书吐蕃传“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唐蕃会盟碑碑文“患难相恤,暴掠不作”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B. 中外民族关系的和与战C. 大一统国家局面得以最终奠定D. 唐朝历史演变的风和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朕独爱之如一”“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患难相恤”可知,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吐蕃友好的民族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

14、;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族内部,不能反映中外民族关系的和与战,排除B项;大一统局面经历了不断发展巩固的过程,在唐朝“最终奠定”的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材料主题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并未描述唐朝兴衰的历史演变,排除D项。故选A项。11. 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国朝自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尝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武人干政B. 提高行政效率C. 削弱州府权力D. 提升军事能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宋朝在各州设

15、置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造成地方事权分化,因此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削弱州府权力,C项正确;知州和通判都是文官,因此并不是防止武人干政,排除A项;设置通判增加了行政程序,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B项;材料所述属于地方官制,无法提升军事能力,排除D项。故选C项。12.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的一景:“其卖麦面,每秤作一布袋,谓之“一宛”,或三五秤作一宛,用太平车或驴马驼之,从城外守门入城货卖,至天明不绝。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大内南面,即皇宫南面)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多种、多样)。”由此可知( )A. 官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 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C. 市民阶层社会地位提高D. 宽松环境促进商业繁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从城外守门入城货卖,至天明不绝。更有御街州桥至南内(大内南面,即皇宫南面)前,趁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多种、多样)”和所学可知,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因此在北宋都城汴京可以沿街叫卖,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说明宽松环境促进商业繁荣,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北宋商业的发展,不属于官营手工业,排除A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