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484724854 上传时间:2024-05-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化学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考生将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所有答案均要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l-35.5 Fe-56 Cu-64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阳离子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A铵根离子水解,使水电离平衡向右移动,A

2、正确; B硫酸电离出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B错误;C醋酸根离子水解,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但钠离子不水解,C错误;D硫酸钠电离出的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都不能水解,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D错误; 故选A。2. 以下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A. 生铁比软铁芯(纯铁)容易生锈B. 电工操作规定不能将铝线、铜线直接相连使用C. 银质器皿久置后表面变暗D. “暖宝宝”撕开包装迅速发热【答案】C【解析】【详解】A生铁中含有碳,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反应,铁做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所以容易生锈,与电化学腐蚀有关,故A不符合;B铜、铝在潮湿的空气中能构成原电池,铝做原电池的负极被损耗,所以不能将铝线

3、和铜线接在一起,则电工操作中不能将铝线和铜线接在一起与电化学腐蚀有关,故B不符合;C银质器皿久置后表面变暗是因为金属银与空气中的氧气、硫化氢等反应生成了氧化银、硫化银等的结果,该反应属于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无关,故C符合;D“暖宝宝”撕开包装迅速发热是因为铁、碳在氯化钠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铁做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吸氧腐蚀而放出热量的缘故,则“暖宝宝”撕开包装迅速发热与电化学腐蚀有关,故D不符合;故选C。3. 在以下的变化中,体系的熵减小的是A. 冰熔化B. 乙烯聚合为聚乙烯C. 蔗糖在水中溶解D. 红磷转化成白磷【答案】B【解析】【详解】A冰融化,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熵增变化,故A错误;B乙烯

4、聚合为聚乙烯,正向气体减少,属于熵减反应,故B正确;C蔗糖在水中溶解,混乱程度增大,是熵增变化,故C错误;D红磷转化为白磷,混乱程度增大,是熵增变化,故D错误;故答案为:B。4.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 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工业上可用作制冷剂B. 锌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所以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C. 溶液呈酸性,可作为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腐蚀液D. 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碱、自润滑等性能,可用于制作滴定管活塞【答案】C【解析】【详解】ANH3易液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液氨常用作工业制冷剂,性质对应用途,A不符合题意;B锌具有还原性可失去电子,还具有导电性

5、,所以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性质对应用途,B不符合题意;CFe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Cu,可作为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腐蚀液,性质不对应用途,C符合题意;D聚四氟乙烯具有抗酸碱、自润滑等性能,可用于制作滴定管活塞,性质对应用途,D不符合题意;故选C。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g原子由时,原子释放能量,产生吸收光谱B. 元素周期表中从第IIIB族到第IIB族的8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 N能层中有4s、4p、4d、4f四个能级,共16个轨道,可容纳32种运动状态的电子D. 氯气与NaOH反应的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AMg原子由时

6、,有激发态变为基态,原子释放能量,产生发生光谱,A错误;B元素周期表中从第为三个纵列,故从第B族到第B族共10个纵列,B错误;CN能层中有4s为1个轨道、4p为3个轨道、4d为5个轨道、4f为7个轨道,四个能级,共16个轨道,每个轨道能容纳2个电子,共可容纳32种运动状态的电子,C正确;D氯气与NaOH反应的过程中,无非极性键的形成,D错误; 故选C。6.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A. 四氯乙烯空间填充模型:B. 的键电子云图形:C. 基态溴原子简化电子排布式:D. 核电荷数为24基态Cr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答案】B【解析】【详解】A氯原子的半径比碳原子的半径大,故A错误;B氯气

7、中的共价键由2个氯原子各提供一个未成对电子的3p原子轨道重叠而成,则的键电子云图形:,故B正确;C基态溴原子简化电子排布式:,故C错误;D核电荷数为24的基态Cr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故D错误;故选B。7.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打开可乐饮料后会产生大量气泡B. “”球浸泡在热水中,颜色变深C. 工业合成氨时采用500的高温(已知该反应)D. 加水稀释溶液,其电离程度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打开可乐饮料后,压强减小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平衡逆向移动,产生大量的气泡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符合;B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颜色变深,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

8、不符合;C工业合成氨时采用500的高温是为了兼顾反应速率,故C符合;D加水稀释溶液,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其电离程度增大,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符合;故答案为:C。8.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 中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负极相连而形成铜镀层B. 中用于排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C. 中用于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D. 中测量的分解速率【答案】D【解析】【详解】A中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电极反应为,待镀铁制品表面形成铜镀层,故A正确;B把碱式滴定管上的橡皮管向上弯曲,挤捏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快速喷出,气泡即可随之排掉,故B正确;C是简易量热计,测量中和反应反应热,故C正确;D中产生的气体

9、可能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因此不能用该装置测量的分解速率,故D错误;故选D。9. X、Y、Z、W、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Z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W的单质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R属于过渡元素,基态有电子填充的轨道无成单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R在周期表的d区B. 第一电离能:C. 电负性:D. 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只含极性共价键【答案】B【解析】【分析】X、Y、Z、W、R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即H,Y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Z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只能取2,故Z价层

10、电子排布为2s22p4,为O元素,故Y为N元素;W的单质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W为Si;基态有电子填充的轨道无成单电子,故R为Cu。【详解】由分析知,X为H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Si,R为Cu元素;AR为Cu,在周期表的ds区,故A错误;B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是N的2p能级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难失电子,故第一电离能:,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故B正确;C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电负性逐渐减小,故电负性:,故C错误;D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只含极性共价键,如N2H4,故D错误;故选B。10. 关于反应

11、,下列叙述与图像不相符的是A. 图1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相同时间时A的百分含量,可知M点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 图2表示反应在一定温度下B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则x点是非平衡状态,且x点体系中B的百分含量有增大的趋势C. 图3为C的百分含量,由图可知该反应的,且D. 图4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的含义是该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量【答案】D【解析】【详解】AA反应物,根据图像,M为平衡点,M点右侧,随温度升高,A%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项正确;B图像中的曲线为平衡线,根据图像,x点没有达到平衡,在等压下,需要降低B的转化率,才能达到平衡,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x点体系中B

12、的百分含量有增大的趋势,B项正确;C当压强均为p2时,T1温度下比T2温度下先达到平衡,则,T1T2,又升温,C%减小,即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当温度均为T1时,p2压强下比p1压强下先达到平衡,则,p2p1,又加压,C%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即,C项正确;D根据反应速率的定义,阴影部分面积的含义是该物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即与时间的乘积,D项错误;答案为D。11. 我国科技工作者运用DFT计算研究HCOOH在不同催化剂(Pd和Rh)表面分解产生的部分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参与反应的反应

13、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B. Pd和Rh分别作催化剂时HCOOH分解产生的不同C. HCOOH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是一个放热过程D. 是该历程的决速步骤【答案】B【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0,则参与反应的反应物总键能小于生成物总键能,故A正确;B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因此Pd和Rh分别作催化剂时HCOOH分解产生的相同,故B错误;C由图可知HCOOH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是一个放热过程,故C正确;D的活化能最高是该历程的决速步骤,故D正确;故答案为:B。12. 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减少CO和NO的污染。查阅资料可知使用同种催化剂,质量相等时催化剂的

14、比表面积对催化效率有影响。某实验小组的实验数据、图像分析与结论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编号t/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实验图像I28080IIa120IIIc80A. 汽车尾气处理的化学方程式为B. 由图像可知:,C. 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该化学反应的速率将减小D. 第I组实验中,如果反应5min达到平衡,用NO表示该化学反应速率为【答案】C【解析】【详解】A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NO和CO反应生成对空气无污染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B由控制变量法和实验目的可知,实验、的催化剂比表面积不同,、的温度不同,则实验、用于探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用于探究

15、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他各变量均应该相同,故,根据反应速率大于可以判断,故B正确;C由曲线、可知,实验的反应速率比实验的快,即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反应速率增大,故C错误;D第I组实验中,如果反应5min达到平衡,则,故用NO表示该化学反应速率为,故D正确;故选C。13. 氯碱工业是高耗能产业,一种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的新工艺,节能超过30%,在此工艺中,物料传输和转化关系如图(电极均为石墨电极)。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燃料电池中阳离子的移动方向是从左侧移向右侧B. 丁电极上的反应为C. 若两池中所用离子膜类型相同,则D. 标准状况下,若电解产生22.4LY,则消耗空气56L【答案】C【解析】【分析】丁为燃料电池的正极发生,丙为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