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探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470700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探讨(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农业科技革命与现代生物技术摘要:针对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新农业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所面临的形势及条件是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人口爆长,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农业;科技;革命;现代生物技术;进展一关于新农业科技革命(一)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其特点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本源”。与此同时,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也将兴起。知识经济和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到来,对我国是一次发展的机遇,但也是挑战。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农业经济(

2、主要依靠土地)、工业经济(主要依靠资本)和知识经济(主要依靠知识)三个阶段。我国现在尚未完成工业经济的建设,因此,从现在开始,必须既要继续完成工业经济建设,又要开始知识经济建设,使两者协调发展,以便迎头赶上世界经济的发展。(二)准确地把握世界科技新动向1996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就发出了“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伟大号召,明确指出:“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革命”。并且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199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999年8月

3、2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针对当前国际竞争形势的发展又发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这些是党中央对我国各项工作,也为我们农业工作的开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此,研究和掌握21世纪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发生背景、特点和内涵对搞好我国的“科教兴农”事业和西部大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三)21世纪新农业科技革命所面临的形势与条件1、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各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定位。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发展最快。在信息技术中,一方面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正在孕育着重大

4、变革,如新型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分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即将问世,其智能化趋势已经显现;另一方面互联网腾飞,规模空前,现在全球已有12亿用户,跨越240个国家和地区。互联网正在更新换代,下一代互联网的速度比目前的快1000倍。同时,电子商务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生物学,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理论成就和当代主要尖端技术诸如微电子学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生物技术的渗透,使传统的生物技术已演变成现代生物技术。这是生物技术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性变化。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涉及到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

5、酶工程、发酵工程和基因工程等各个领域,并且形成了以前四种工程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主导、全面综合利用组成的新的生物工程体系。它是诱发21世纪新农业科技革命的技术条件。这些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应用后有希望使农作物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因而必将带来一次新的“绿色革命”。3、全球人口爆长17世纪以来,世界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倍增时间越来越短。现全世界有50亿人口,据预测,至2025年将增加到80亿,形成越来越严重的“人口爆炸”。我国在秦代时人口为5000万,20世纪40年代为4.5亿,60年代为6亿,1995年为12亿,2000年为13亿,预计2010年将达到14亿,2020年为15亿,2030年

6、为16亿。以上情况构成了人类生存危机,迫使世界各国不得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4、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第一主义”的思想影响,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迫使人类不得不转向以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开发“绿色产业”,谋求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来摆脱生态危机和发展危机。以上前两个条件是诱发21世纪新农业科技革命的技术条件,后两个条件为诱发21世纪新农业科技革命的社会条件。(四)新农业科技革命的特点1、“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将替代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第一主义”,并成为主导各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2、建设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3、农业产业化和高技术化将普及并

7、形成高潮;4、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将成为技术革命的制高点,生物工程农业将成长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此外,还要进行市场革命、经营革命和人才革命。通过以上看出,新农业科技革命是农业方面的一次全新的革命。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无论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应用开发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物技术成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医药业、工业、环保业等领域,并日益显示出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效益衰减等问题的巨大作用。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的主导技术,其广泛推广应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必将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一)国外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

8、状1、农业转基因动植物研究开发取得新进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发展之快,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以转基因动植物研究开发最为活跃。应用转基因技术将有特殊经济价值的基因引入动植物体内,对家畜、家禽及农作物进行品种改良,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1999,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植物已达3990万公顷,产值23亿美元,估计在21世纪,将有更多的转基因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1)抗病虫草害农作物育种新突破在缺乏抗病虫品种的情况下,为了减少病虫的为害,常常需要施用大量的化学农药,既费工费钱,

9、又污染环境和产品。利用转基因育种技术可以把抗病、抗虫基因导入植物,避免或减少病虫害。例如: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t)毒素基因导入植物,成功地培育出抗虫棉花、玉米、马铃薯等新品种;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真菌草莓新品种,减少了草莓病害,并延长了草莓保鲜期;将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植株,成功地培育出抗病毒马铃薯;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油菜、棉花、玉米等也培育成功。(2)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新途径利用转基因育种技术把特定基因导入植物体内,也可改良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例如:美国把月桂树基因导入油菜,生产出含月桂酸油约40%的油菜籽,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增加了产量;应用转基因技术把形成蓝色花瓣的色素

10、基因引入玫瑰植株,开出了蓝色玫瑰花;将菜豆储藏蛋白质基因导入马铃薯,培育出高蛋白的“肉土豆”;转基因蕃茄,比未经改良的蕃茄贮存期长,并且在采摘和运输方面都具有商业优势;澳大利亚将豆类蛋白质基因导入牧草,使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得到提高。(3)转基因植物研究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全世界进入田间试验的转基因植物已4000多例,分离和鉴定近1000个基因,其中一半已批准进入田间实验或释放。为了提高转基因农作物育种水平,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植物基因图谱的研究,并获得了初步成果。近年来,构建了番茄、水稻、玉米、大麦、油菜等二十余种作物的分子遗传图谱,为克隆基因或分离其未知产物,加快转基因植物育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1、4)转基因动物育种异军突起自1982年获得第一个转基因“超级鼠”后,先后培育出转基因猪、羊、牛、鸡、兔、鱼等。例如: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研究出一种带牛基因的小猪,这种转基因猪个头大,体重增长快,饲料利用率高,可为养猪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应用转基因技术还可培育生产人的血红蛋白的猪;也可用转基因山羊生产血清白蛋白,从每只山羊的奶中,每年可提取10公斤这种蛋白质;从以上进展可见,转基因动物育种的技术进步,不仅可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还可拓展家畜的新用途。2、医药生物技术的新进展(1)生物技术药物开发硕果累累一般来说,采用DNA的重组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称为生物技术药物。自20世

12、纪80年代以来,仅日、美两国开发的生物技术新药物约有224种。据预测,到2003年美国与生物技术有关的药物销售额将高达130亿美元。最近报道,小分子蛋白药物和小分子多肽药物很有发展前途。(2)基因治疗技术研究取得突破目前,发达国家的基因治疗技术研究日新月异,有可能革新整个医学的预防和治疗领域。原本用于治疗单基因缺陷遗传的基因治疗技术,现已快速扩展到治疗癌症、爱滋病、乙型肝炎、心血管病等严重疾病。美国一家公司还发明了通过口腔传递进行基因治疗的新方法,并已获得全球独家专利许可。该方法尤其有益于血友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的治疗。美、英、日、德、法、中等六国专家已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为

13、人类进一步认识人类基因组的功能提供了一个结构基础。这意味着人类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有助于分析、测定人类遗传疾病的基因位置,探索人类疾病产生的内在根源并加以根治,为基因治疗技术和生物技术药物研制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二)国内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我国在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起步较晚,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一批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办起了生物技术学报等多种专门学术刊物,已获得了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有的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出版了一批专著,每年约发表近千篇有关论文,组织召开了多次国际或国内的专门学术会议。1、生物种质资源搜集、整理、开发利用成绩显

14、著(1)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专门负责搜集、整理和研究利用,并在北京、青海建立了低温保藏库长期保存,各个省(区)也做了大量工作。(2)选育了一大批新的种质,包括多种遗传背景的小麦单体、双二倍体、异代换系、异附加系和易位系等。利用上述种质资源,先后育成了如“丰产3号”、“小偃6号”、“陕农7859”、“陕229”等一批小麦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3)研制成功杂交水稻、杂交小麦、杂交油菜和杂交大白菜等,都已在全国推广,特别是袁隆平院士在世界上首先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增产显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获得国家特等奖。2、染色体工程和细胞工程取得很大进展在染色体工程方面: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15、组织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创制了小麦和黑麦、山羊草、簇毛麦、天蓝冰草、中间偃麦草、长穗偃麦草等各种近缘植物的双二倍体和部分双二倍体以及小麦的单体系统和缺体系统,为开展染色体工程提供了基本材料,并且在此基础上创制了各种异缘的附加系、代换系和异位系,为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有用资源。在组织培养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单位利用叶片、茎尖、幼穗、花药、子房等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利用无性系变异,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方面选育出一批早熟、矮秆优良品系。结合应用人工诱变方法进行细胞突变体筛选,已选育出一批抗病、抗除草剂、抗胁迫等不同类型的突变体。3、动物胚胎工程研究居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动物胚胎工程研究,虽起步较晚,但进展十分迅速。至今,几乎每个省(区)都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取得了不少成果。(1)取得了山羊鲜胚与冻胚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