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电大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4696107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电大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平台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电大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平台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电大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平台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电大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平台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电大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平台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电大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电大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平台建设(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改革与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一、主要问题现行的教学与管理体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如何进一步适应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二是课程体系与教学机制如何适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升职业竞争能力,实现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三是教学运行与质量控制机制如何进一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二、指导思想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教学改革精神为依据,以全国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为目标

2、,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建设现代高职教学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竞争能力,做好示范建设工作。三、建设思路1. 课程体系建设围绕职业导向,突出能力目标,注重素质教育,构建课程体系;增强第二课堂个性能力培养,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能力,增强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竞争能力。2. 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体现职业性和开放性,体现环境育人理念;岗位技能训练与国家职业资格要求融合;顶岗实习校企共管,做透做实,考核以获得由校企双方签发的工作经历证书为依据。3.深入进行课程内涵建设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教学手段,教材建设与改革要符合课程改革要求。4. 教学管理改革与质量监

3、控体系改革教学运行与质量控制要适应教学改革要求,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教师的执教标准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行灵活的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制订校企共建共管激励机制;改革质量监控管理,引入企业评学、社会评学机制,改革评教标准和评教内容,建立信息反馈系统,规范与完善教学管理。5.教学共享资源库建设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优质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具备自学服务和远程教学管理功能,为远程教学提供保障。第二部分 建设目标一、教学改革目标打破学科型、知识系统型的教学体系,构建以岗位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系。围绕职业导向,强化素质教育;以第二课堂建设为个性培养方式,强化职业能力训练。以工

4、学结合为切入点,加强实践教学内容,顶岗实习达到半年以上;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教材建设与改革,保证优质教材进课堂。教学改革以6个重点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建设为中心,以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带动全校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在建设期内,6个专业群共建设40门以上的优质核心课程,6门左右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编写特色教材15种以上,出版相关的高职高专教材50本以上。其中6个重点专业共建设20门以上优质核心课程,6门左右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编写特色教材12种以上,出版相关的高职高专教材30本以上。主干课程全部建成网络课程。二、教学运行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

5、适合教学改革条件下的教学运行与质量控制体系。教学运行方面重点是运行管理机制建设、教学标准建设、激励机制建设和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在原有的评教、评学基础上,重点引入企业评学、社会评学机制,加强学生评教力度,改革督导评教标准,建立评学、评教反馈机制,实行教学动态管理。 三、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依托我校园网建立一个共享型专业资源教学资源库。以6个重点专业的教学资源建设为龙头,引进国内外相关行业资源,建立一个开放的、标准的、使用方便快捷的,集资源共享、教学与管理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第三部分 建设内容一、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建设课程体系和教

6、学改革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平台。课程体系构建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为目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及教学管理上进行全面改革,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全校的教学改革以6个专业为重点,带动相关专业群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在探索和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示范,具体措施如下:1.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建设 深入行业和企业调研,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技能与素质的要求,突出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构建适应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的课程教学体系,突出技能培养目标,强化职业训练,注重道德素质教育,形成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素质教育分为基本素质

7、、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课程内容,道德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行业操守,提高基本素质,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事业心和人生职业规划目标;能力培养包括基本能力、专业单项能力、综合能力、拓展能力、核心能力等相关课程。基本能力是指英语、计算机应用等通用能力;专业单项能力根据专业不同而不同;拓展能力是根据个人的兴趣而选修的个性化课程;综合能力是多个单项能力的有机集成,如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课程;核心能力是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的体现,表现专业核心技能,每个专业设置35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既体现专业培养的岗位技能目标,同时也表现专业定位与特色。道德素质教育要不仅设置相关的课程,更重要的是

8、要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要体现相关的素质教育内容,实践教学环节要有相应的职业素质教学要求,促使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强化素质教育效果。这种课程体系的建立破除了以知识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形成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为满足行业、企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打下基础。图1表示课程体系构成。 图1 课程体系构成示意图第二课堂建设第二课堂是课程体系课程的有效补充,是个性能力发挥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的良好方式。第二课堂丰富和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专业技能,实现能力迁移与素质提升,实现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增强可持续竞争能力。在

9、第二课堂中,除原来的社会实践、学生社团活动等内容外,将逐步推行劳动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八项能力的训练,即“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自我提高、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的设置 通过行业调研,根据现代产业岗位技能要求,紧贴岗位开发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是完成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的载体。根据岗位技能与素质的要求,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按照工作环节、生产流程对岗位能力的分解,将知识与能力、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行业标准与职业素质要求融于一体,构成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实现能力与素质培养目标。工学结合核心课程要涵盖国家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标准及要

10、求,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资格鉴定融通,职业技能资格鉴定不另设培训课程。 每个重点专业建设35门工学结合核心课程,作为构成专业核心能力模块,达到培养学生的岗位(群)技能目标。图2为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示意图。 图2 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构建示意图实践教学与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是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结合点,是“工与学”的结合。为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在实践课时与实践教学方式上进行深入改革。实践教学部分是课程考核的重点。教学计划制订要求重点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50%以上,生产性实践课时占实践性课时80%以上,顶岗实习达到半年以上。 实践教学是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11、。教师讲授只能给学生传授知识,实践训练才能使学生获得能力。能力培养是一个阶梯式、循序渐进的过程,实践教学设计遵循“基本能力-单项能力-多项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顶岗实习”的培养过程,最终达到掌握岗位技能的培养目标,实现岗位技能与国家职业资格要求接轨。设置顶岗实习环节是实践教学纵深改革的需要,顶岗实习是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课堂教学与社会教学、技能学习与应用的有机结合,顶岗实习实现学习与就业的“零过渡”。在顶岗实习中,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和素质养成。学生与老师均赋予“双重身份”,老师既是老师也是师傅,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员工。指导老师来自学校与企业双方,实行双导师制管理。在顶岗实习

12、中,学生接受学校-企业的双重文化熏陶,双重制度管理,促进学生的职业个性发展。企业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企业管理规范的教育,利用企业的真实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动力,启发学生对专业理论认知的兴趣,自觉进入职业训练状态。顶岗实习通过岗位轮换,培养学生的岗位群技能,培养转岗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做实顶岗实习环节,对于圆满完成顶岗实习的学生获得由校企双方签发的工作经历证书。实践教学要营造职业教学氛围。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需要相应的育人环境。校内实训基地要融合职业氛围和企业文化,校外实习基地要嵌入校园文化。做到实训就是模拟工作,顶岗就是真实工作,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职业操守,提高素质修养,

13、体现环境育人。2.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在教学方式改革将推行个性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发展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基础不同,英语、计算机课程进行分层次授课,推行“以证代考”制度,做到能力培养符合行业规范要求。体现以人为本,根据个性不同,实行分流培养,如三校生与普高生生源不同,基础不同,在相关课程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学方法改革是配合教学改革的必要因素,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效应剂,直接反映教学改革效果。如何上好一堂课,能否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目标要求,与教学方法的正确采用有密切关系。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要符合三个原则:以能力训练为目标而不是以知识传授为目标;以项目驱动为内容而不是以灌输系

14、统知识为内容;以学生评价为主体而不是以老师评价为主体。因此教学方法改革将推行以“项目教学”以及相关的“产品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 将 “教、学、做” 融为一体,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了配合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对任课教师推行“执教能力”测试,以保证老师全面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工学结合课程教学的需要。3.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传统教学方法通过语言、实物、图片传授知识,信息量少,感知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受到了制约。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改革的要求。改革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多媒

15、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资源,依靠教学共享资源平台,提供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必须适应教学改革要求,具体表现在:网络教学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了远程教育与管理,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分散与集中教学的矛盾。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通过仿真性实训方法将真实的生产实践搬上讲台,使实践教学变得简单易行,补充了实训条件不足;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平台,实现了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充分表现个性,学无定式,改变了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养成使学生职业生涯终生受益,回归了理性教育;网络教学为校企合作、师资互聘、企业家进讲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提供了有

16、利的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平台的应用为工学结合的教学需要提供了管理手段。 4.教材建设与改革教材建设是根据课程的改革而进行,课程建设以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教材编写要充分与行业、企业合作,充分体现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践技能训练部分请企业专家执笔。确保编写的教材符合行业规范,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保证优质教材进课堂。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打破了传统专业教材的知识体系,按照现代岗位技能要求,将知识、能力、行业标准、技能鉴定融为一体,纵横整合课程,按照“能力目标、项目驱动、学生主体”的思想,体现时代技能特征。教材建设要符合课程建设标准,争取纳入国家规划教材建设范围。优质教材要结合立体教材建设,形成特色教材,进入优质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