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德化溪霞分校永汤城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联考试题无答案粤教沪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4686440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德化溪霞分校永汤城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联考试题无答案粤教沪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德化溪霞分校永汤城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联考试题无答案粤教沪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德化溪霞分校永汤城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联考试题无答案粤教沪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德化溪霞分校永汤城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联考试题无答案粤教沪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德化溪霞分校永汤城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联考试题无答案粤教沪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德化溪霞分校永汤城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联考试题无答案粤教沪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德化溪霞分校永汤城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联考试题无答案粤教沪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德化溪霞分校、永春汤城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联考试题(无答案) 粤教沪版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或不选得0分)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2、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交警部门在校园和校园附近安放了图l所示的四个标志,其中表示“限速5公里”的是( ) 3、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5.37cm,5.36 cm,5.36 cm,则木块的长度应记作( )A. 5.3633 cm B. 5.363 cm C. 5.36

2、 cm D. 5.36333 cm4、如图2所示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5、2020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3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可选的参照物是( )A刘翔 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C地面 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6、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7、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汽车、地

3、面 B.地面、汽车 C.汽车、汽车 D.地面、地面8、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站在地球上的人决定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9、旗鱼在海洋中游动的速度可达到 290 dm/s;猎豹在地面上奔跑时速度为 1.68 km/min;灰面鸫在空中飞翔时速度达 80.5 km/h;世界冠军博尔特的百米记录是 9.58s,其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是( ) A. 博尔特 B

4、.猎豹 C. 旗鱼 D. 灰面鸫10、晓燕在学校秋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1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36m的路程,则它在前2s内的速度是( ) A4.5ms B9ms C 18ms D无法确定12、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13、下列四个句子:这首歌调子太高,我唱

5、不上去;引吭高歌;她是唱高音的;图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AB CD14、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4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15、如图5所示,是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板,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 图5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同时完成以上三种途径16、如图6所示,下列

6、说法正确的是( )图6A. 太空中宇航员能 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B. 手在小提琴上不 同位置按弦,主要 目的是改变响度 C. 道路两旁的隔音 墙是在声源处减 弱噪声D. B超检查身体是 超声波在医学中 的应用1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18、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6:5,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3:2 5:3 5:8 9:1019、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

7、动速度,图7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20、如图8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21、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1)某学生的身高为1.6 _; (2)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_;(3)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_; (4)你的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6 _ 。22、人坐在橡皮筏上随湍急的河水漂流,人相对河岸是_的,相对_是静止的。23、下列做法采用哪种方法来防治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8、1)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_;2)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_;3)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_;24、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震耳欲聋”说的是声音_大。 (2)“悦耳动听”说的声音_美。(3)“尖厉刺耳”说的是声音_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5、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s内通过的路程是160m,它的速度是_m/s,它在25 s内通过的路程是_m,它在第30 s内的速度是_m/s. 三、简答题(本题共4分)26、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宽度,如图9 该同学测量中的错误是:甲_;乙_。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3分)27、如图10(a)所示为某同学用刻

9、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物体A的长度是_cm.如图10(b)所示,停表的读数是s.28、如图11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_(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有关。29、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_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判定最_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快。30、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

10、多次被弹开如图12(a),这个实验说明_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如图12(b)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真空不能_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如图如图12(c)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_我们通过声音的_这个特征,来区分门铃发声和音叉发声图12(c)图12(b)图12(a)31、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 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13的照片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照片序号123456时间ts01020304050路程smm012.022.248.761.2(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

11、中的内容补充完整(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整个50 s内的平均速度是_mm/s。32、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14的装置。(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 有_和_。 (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 (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m/s。33、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14(a)所示。(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12、 。(2)图14(b)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 四、计算题(共16分)34、用激光测速仪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激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为2.56s,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35、小东在暑假时和父母到天津去旅游,在乘出租车时得到一张天津市客运出租行业专用发票,如右表所示,此人乘车所乘车时间为多少分钟?该车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36、近年来道路相继进行了拓宽,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一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1)如图15示,小赵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40m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他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