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考试重点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467737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学考试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文学考试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文学考试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水文学考试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水文学考试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学考试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学考试重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 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海水盐度: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水资源:广义: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及大气 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及水资源 狭义: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在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 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 的过程。水量平衡:所谓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区域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 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

2、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头)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 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蒸发:水由液态转为气态的过程。水汽扩散:指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于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水汽输送:指大气中的水分子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 程。降水:是自然界中发生的雨雪露霜霰雹等现象的统称。降水要素:降水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前者指一场降水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后者指对应于某一降 水而言,其时间长短通常是人为划定的,在此段内并非意味着连续降水。 降水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 降水面积:降水所笼罩的面积

3、,以平方公里计。可能最大降水:系指在现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特定的区域在特定的时段内,可 能发生的最大降水量(或暴雨)下渗:又称入渗,是指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径流: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叫做径流。径流的表示方法:流量:流量Q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 径流总量(W):指T时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W=QT3径流深度R: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R=QT/1000F4. 径流模数M: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F的比值M=1000Q/F5. 径流系数a: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深度R与降水深度P之比值水情

4、要素是用来表达河流水文情势变化的主要尺度,包括水位,流速、流量等。 水位: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平面以上的高程。流速: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V=L/T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洪水:大量降水或冰雪融水在短时间内汇入河槽,形成特大径流称为洪水。层流:指全部水流曾平行流速运动,即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平行,在水流中方向一致,流 速均匀。紊流:指水流中的水质点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随时随地都在变化,而且其变化是围绕一个 平均值上下跳动的。从层流转为紊流的判别数称为临界雷诺系数。洪水波:设雨前河道中愿友谊稳定水面,降雨后流域地表径流大量注入河槽形成洪水波。 稳定水面上的水量,称为洪

5、水波流量。水内环流:河水内部的不同水质点或水团,在重力、惯性离心力及地转偏向力的综合作 用下,呈螺旋状下移,或是旋涡状运动,这种现象称为水内环流。波浪:是海洋、湖泊、水库等宽敞水面上常见的水体运动,其特点是每个水质点做周期 性运动,所有水质点相继振动,便引起水面呈周期性起伏。风暴潮: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 异常升降现象,叫风暴潮。洋流:即海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地或垂 直地向另一海区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水分子的聚合体包括单水分子,双水分子和三水分子。1)随着水温的升高

6、,水分子聚合体不断减少,而单水分子不断增多。当温度高于iooc 呈气态时,水主要有单水分子组成。2)随着温度的降低,水分子聚合体不断增多,单水分子不断减少。水文到达0C结冰时, 单水分子为零,强力缔结结构的三水分子增多。3)水温在3.98C时,结合紧密的而水分子最多,此时水的密度最大,比重为1.世界大洋表层水温特点:世界大洋表层水温最高值出现在热赤道,由热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大洋东西两侧水温明显不同(中纬度海区西侧水温高于东侧,中高纬海区则相反,因为洋流对局部海区水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水温的水平梯度大)水的物理性质; 水温:纯水冰点为0C,沸点为100C,相对密度最大时为3.

7、98C.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各 种水体的主要热源之一。(大洋水温南北纬40度之间海水垂直结构分为两层,即表层 暖水对流层和深层冷水平对流层,表层暖水流的最上一层称之为表层扰动层,在此下部与冷水之间形成一个温跃层,水平垂直梯度递减率达最大值。 密度:1 )纯水密度:纯水的介电常数很大,缔结力强,温度变换直接影响水的密度 2)海水密度: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海水质量,习惯上使用的密度是海水的比重, 即指在一个大气压下海水的密度于水温3.98r时蒸馏水密度之比。水平方向上大洋海水 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等密度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垂直方向上海水的结构稳定,密 度向下递增。南北纬20度50-100米出现密度的突变

8、层,对声波有折射作用,潜艇在下不 易发现。在深层,密度几乎不随深度而变化。 水色:纯水无色,自然界的水色是由水体的光学性质以及水中悬浮物质、浮游生物的 颜色决定的,与天空状况,水体地质也有关。水色是水体对光的选择吸收和散射作用 的结果海水多成蔚蓝色,绿色。 透明度:表示各种水体能见程度的一个度量。水面上光线越强,透入越深,透明度就 越大,反之越小。水色越高透明度越大,水色越低透明度越小。水资源特性: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广泛 性和不可代替性利与害的两重性海陆循环过程: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入渗,以及地表、地下径流。水循环的基本类型:大循环,小循环(海

9、洋小循环,陆地小循环-大陆外流区小循环和 内流区小循环)水循环与全球气候: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者水循环通过对地 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利用再分配,是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矛盾得到缓解。水循环 的强弱及其路径,还会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状况,甚至可以决定地区的气候的基本特 征。水循环与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其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 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底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形态。水循环不仅重新塑造了地表形态,而且还影响到地壳表层内应力的平衡,是触发地震, 甚至引起地壳运动的重要原因。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公式1通用公式P全球=E全球2全球P海

10、+P陆一(E海+E陆)=AS 趋向03 海洋P海+R E海一AS趋向04 陆地P海+R=E海P (降水) E (蒸发)R (入海径流)蒸发类型:水面蒸发、冰面蒸发、陆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洪水波的推移运动:洪水波上任一项的水位,在河段下段面出现的时间总是迟于在上段 面出现的时间,这个时间差,称为该位相的水位的传播时间t,洪水波总是以一定缓变的 波形不断向下游河段推移运动的。洪水波的展开:洪水波波前水体运动速度大于波后,因此波长相对增大,波高逐渐减小。 洪水波的扭曲变形:洪水波各处水深不同,波峰处水深最大,其运动速度大于洪水波上 任何一点,因而在洪水波推移运动中,波前长度逐渐减小,比降不断

11、增大,波峰位置不 断超前,而波后长度逐渐拉开,比降逐渐平缓,这种现象称为洪水波的扭曲变形。 浆河现象:当含沙量超过某一极限后,在洪峰突然退落,流速减小的情况下,有时整个 水流已经不能保持流动状态,就地停滞不前。这种高含沙水流所造成的河槽堵塞现象, 称为浆河。浆河出现后,若上游又有大量浑水继续下行,使能量不断积蓄,则重新转化为运动状 态,有时浆河也并非全部停滞,而是具有间歇性阵流特征。如果上游没有浑水下行,则 浆河也会持续下去,以致泥沙逐渐淤积密实。泥沙组成越粗,出现浆河时的含沙量也越 大。揭河底现象:在黄河干流龙门、渭河临潼一带,有时当通过高含沙大洪峰时,河床发 生强烈的冲刷,可以看到厚达一米

12、的成块河床淤积物被掀起露出水面,再塌落水中,或 者把成片的河床淤积物像卷地毯一样卷起,一次洪峰可以将河床冲深几米乃至近十米。 这种高含沙水流的强烈冲刷现象,称为揭河底。大片淤积物整体掀起,说明淤积物中有 相当细颗粒物质,具有一定的粘结性,已经沉积密实了。冰川的类型:按冰川形态和运动特性划分:1.大陆冰盖(面积大,冰层巨厚,分布不 受地形限制,冰川呈盾形,中部最高,冰体向四周辐射状挤压流动,至冰盖边缘往往伸 出巨大的冰舌,断裂后入海,形成巨大地海洋漂浮冰,现主要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两处)2.山岳冰川(运动占优势,积累与消融大致平衡的冰川,一般散布于高山地区,规模 和厚度远不及大陆冰川,其运动基本上

13、受下伏地形的限制,以重力流方式向下滑动,主 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南北美大陆的高山区)按冰川发育的水热条件和物理性质分为:1. 大陆型:大陆型冰川又称为冷冰川,成冰过程以渗浸冻结为主 特点是补给少, 降水量不超过 1000 毫米;温度低,冰温恒为负温;雪线高,比海洋型冰川高出 1000 米;消融弱,尾端进退幅度小;运动速度缓慢,一般年运动约30-50 米,侵 蚀作用软弱。我国天山、祁连山的中部和东部,昆仑山、青藏高原内部山地至喜 马拉雅山中段北坡和西段的冰川。2. 海洋型:海洋型冰川又称为暖冰川,成冰过程以暖渗浸重结晶成冰为主。特点: 补给充分;冰川主体温度较高;运动速度快;雪线分布低,冰面消融强

14、度大。我 国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东段和川滇横断山脉的冰 川。湖水运动有具有周期性升降运动和非周期的水平流动两种形式,前者如波浪、波漾运动, 后者如湖流、混合、增减水等。通常波动与流动是相互影响、相互结合同时发生的。湖泊波漾:湖泊整体或局部区域,由于风力、气压突变、地震等影响,发生周期性的摆 动波漾,也称驻波、定振波。湖泊波漾有单节、双节和多节。波漾摆动的轴心称波节,波节处无水面升降运动,两个波节间水位垂直升降变化的最大 幅度处称为波腹。影响波漾波腹大小、周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湖泊形态、面积和湖水深 度等。面积小,深度大的湖泊,通常波漾摆动快、周期短、水位变幅也大;泛指则周

15、期 长、变幅小。湖泊增减水:由于强风或气压骤变引起的漂流,使湖泊迎风岸水量聚积,水往上涨。背 风岸水往下降,前者称为増水,后者成为减水。一岸増水,一岸减水,必然造成两岸水 位差,湖面变成倾斜状态。倾斜的湖面反过来又阻滞着漂流作用,并在水下形成与漂流 反向的补偿流。水库异重流:异重流是两种重率不同的流体相汇合,由于重率的差异而发生的相对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各层流体能保持其原来的特性,不因交界面上的紊动作用而发生全局性 的掺混现象。水流比重异多数是由于水温、含沙量、溶解质的含量不同所导致。温差异 重流常见于热电站冷却水的引口,盐水异重流常见于入海河口,而浑水异重流则主要发 生在河流入库处。根据河

16、、海的动力条件,可以将入海河口划分为不同的区段。河流的动力是径流,海洋 则是潮流、海流,河口视为径流与潮流相互作用的区域,其上界为潮汐影响的上限(潮 差为零处)潮区界,下界为径流在海洋中扩散的末端水下三角洲的前缘。 根据径流和潮差对比程度的差异自上而下可把河口分为三段 近口段自潮区界至潮流界,因受潮水的顶托,水位虽有周期性的升降,但流向始终 指向下游,径流作用占绝对优势,水文属性和河槽演变规律与河流基本一致。河口段自潮流界至口门,水流呈周期性往复流,水位也有周期性的涨落变化,动力 条件与河槽演变特别复杂。口外海滨段自口门至水下三角洲前缘。径流因素影响逐渐削弱直至消失,潮流、波 浪等海洋因素则起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