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爆外壳的设计供参考讲课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4676622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隔爆外壳的设计供参考讲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隔爆外壳的设计供参考讲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隔爆外壳的设计供参考讲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隔爆外壳的设计供参考讲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隔爆外壳的设计供参考讲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隔爆外壳的设计供参考讲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隔爆外壳的设计供参考讲课稿(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隔爆外壳的设计(供参考)防爆电器丛书隔爆外壳的设计刘让编著二零零七年八月浙江乐清隔爆外壳的设计刘让编著一概述防爆产品的外壳设计,特别是隔爆型外壳的设计已有许多方法,本文想从理论基 础说起,尽量避免繁琐的高等数学的计算,并简化计算以达到实用性强、易掌握的目 的。使防爆产品的质量有更大的提高。本文主要针对从事防爆产品设计和防爆外壳工艺的技术人员,并具有中专学历以上的人员学习,隔爆外壳的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隔爆参数的设计;2.外壳强度的设计。外壳的隔爆参数主要是指隔爆结合面的形式、隔爆面间隙和结合面的宽度以及结合面的粗糙度等,这些参照 GB3836的有关内容正确选择就可以。近年来,随着技术 的

2、发展,方壳和快开门结构使用越来越多,外壳主腔使用螺钉紧固逐渐减少(但在厂用防爆产品中仍用的较多),矿用产品螺钉紧固方式大多用于接线箱和一些小产品中,因 此新的结合面紧固方式也是外壳设计的主要部分。外壳的强度设计,是如何用最少的材料设计出强度足够的隔爆外壳,这也是许多专家研究的课题,至今尚未见到一种成熟而又精确的计算方法,设计中采用经验数据较多,有的通过试验来验证,浪费材料和裕度过大是常见的。二外壳设计的理论基础1虎克定律PL公式 L 竺EA杆受拉力纵向伸长 L=Li- L (图1)单位长度杆的纵向伸长(线应变):L=LP轴向力A杆的横截面E弹性模量MPaEA杆的抗拉(压)刚度这样虎克定律的另一

3、表达式P社杆中的正应力(拉为正压为负)2低碳钢试件的拉伸图(1)标准试样(图2)L工作段在这一长度内任何横截面上的应力均相同L=10d 或 L=5dmuALL=11.3. 、A 或 L=5.65A精品文档I弹性阶段 L PL。 EAn屈服阶段试件长度急剧变化,但负载变动小。川强化阶段要继续伸长,所需要克服试件中不断增长的抗力,材料在塑性变形中不断发生强化所致,这阶段塑性变形。IV局部变形阶段 试件伸长到一定程度后,负载读数反而逐渐降低,出现 ”颈缩”现象,横截面急剧减小,负载读数降低,一直到试件拉断。(3)卸载规律在强化阶段如果终止加载,在终止加载过程中,负载与伸长量之间遵循直线关系,此 直线

4、be和弹性阶段内的直线oa近似平行,这过程为卸载,并将卸载时负载与试件的伸 长量之间遵循的直线关系的规律称为材料的卸载规律。(图4)由此可见,在强化阶段中,试件的变形实际上包括了弹性变形厶Le和塑性变形 Ls两部分,在卸载过程中,弹性变形逐渐消失,只留下塑性变形。若重新加载,仍从e点开始,一直到b点,然后沿原来的曲线。若对试件预先施加轴向拉力,使之达到强化阶段,然后卸载,则再加负载时,试件在 弹性范围内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将增大,这称为材料的冷作硬化现象,这可用来提高 材料在弹性范围内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4)应力一应变曲线或(T曲线(图5)S5应力一应竇峨比例极限:a点以下,应力和应变成正比,

5、符合虎克定律e弹性极限:弹性阶段最高点B,是卸载后不发生塑性变形的极限oeop与de数值相差不多,可统称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屈服阶段o有幅度不大的波动,最高点 C应力为屈服高限,D点为屈服低限。从试验结果可知,屈服低限较为稳定,故称为屈服极限os强度极限:强化阶段的G点为最高点,此点应力达到最大值,称为强度极限ob对低碳钢来讲,极限应力:o s,ob是衡量材料强度的两个重要指标。延伸率:L L1100% (L = 10d 时) L拉断后的杆长; L原长材料名称牌号EGPac sMPac bMPaS 5%(L 5d 时)低碳钢Q235200-21024040025-27中碳钢4520936061

6、016低合金钢16Mn200290-350480-52019-21泊桑比 卩横向线应变/,在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c p时,它与纵向线应变的绝对值之比为一常数3术语和公式(1)挠度:轴线上的点在垂直于 X轴方向的线位移u称为该点的挠度。横截面绕其中性轴转动的角度B称为该截面的转角。(图6)/ r(2)梁(把钢板当成两端被固定支撑的梁)在弯曲时,在横截面上既有拉应力也有压应力,在中性轴为对称轴时,拉压应力在数值上相等。(3)弯应力:MomaxWz1对圆形截面抗弯矩Wz nd332对矩形截面抗弯矩Wz - bh2 (图7)6三经验公式外壳的强度问题,归根结底是外壳壁厚的计算,按照GB3836的有关规定

7、,爆炸压力若以静压力考虑,对I类UA和U B产品的外壳为 1MPa ;U C 为 1.5MPa。受内压操作的筒体外壳壁厚的计算:PDe230 P式中:S:筒壁厚 mmP:容器工作压力 MPaDe:容器内径 mm:焊缝强度系数De= 400-500mm采用人工单面焊接取 =0.7De 600mm采用人工双面焊接取=0.95d :许用拉伸应力o =ob/nOb材料的强度极限o = 380-400 MPa (Q235)n:安全系数取3.5C:为弥补钢板负公差所增加的厚度钢板厚度在20mm以下取C= 1;厚于20mm取C = 0这一公式是大容器的经验公式,在防爆电器中壁厚大于20mm的很少,所以系数C

8、要酌情考虑。四大型矩形外壳的计算基础1考虑材料塑性时梁的极限弯矩一般的计算考虑材料是在弹性范围内工作,我们需要要进一步研究材料在受到弯曲时 的最大正应力达到材料屈服极限以后的弯曲问题。纯弯曲时,梁的容许弯矩 W = WX o|由以下分析可知,对于塑性材料制成的梁,以此W为梁的容许弯矩在强度方面尚未发挥材料的潜力。把低碳钢的C &曲线简化(1) 当应力不超过c S时,材料符合虎克定律;(2) 拉伸、压缩时的弹性模量相等,c s也相等;(图8)(3) 应力达到cs后,应变在此应力下增加,当外力大到一定时,距中性轴最远的应力为cmax=CS此时Ms=osXW,这即(*)式所允许的最大弯矩,此时,材料

9、并无塑性变形。(图9)当外力继续增加,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将按c s值 逐渐向中性轴发展,最后,全部达到c s,此时 的弯矩,就是考虑材料塑性时的极限弯矩 Mjx, 此时横截面上各点均发生塑性变形,在不增加外 力的情况下,整个梁将继续变形,前已说,由于卸载规律,材料发生强化作用,实际的Mjx比理想值要大。具体分析一下Mjx的变化。按静力平衡条件,整个横截面上的法向内所有元素所 组成的合力N = 0 (图11)N= A1 CdA + Aa (- C)dA 二 0得Al= Aa Al:受拉面积Aa:受压面积N = 0也是确定中性轴位置的条件,在此条件下,法向内力元素所组成的力偶矩就是梁的极限弯矩Mjx

10、Mjx =y oSdA +(-y)(- oS)daA1Aa= oSydA + y dAA1Aa= oS(Sl + Sa)对于具有水平对称轴的横截面 S1= Sa= S;Si + Sa= 2SS为半个横截面的面积对中性轴的面积矩Mjx =osWsWs= 2SWs为塑性抗弯截面模量(cm3)对于矩形截面(图12)2S= A x-h = bxh =也24248bh2 Ws= 2S= bh-4将Mjx =osWs与M =osW相比较得:MW*it| r对不同的截面形状Mjx/M的比值不同,但都大于1,所以,在考虑材料塑性时梁的容许弯矩Mjx也就相应地会比M有所增大。见下表:Is 1J5-1J7L27

11、L5 1.70几点说明:1初绕度实际上是利用材料的卸载规律,提高材料的强度;(图13a)2板材焊筋是提高零件的抗弯矩;(图13b)(图 13c)3板材上压筋是综合1,2的效应,即既利用卸载规律又提高抗弯矩。Sisc4对薄板而言,板材是绕着X,Y轴弯曲的,因而板材的变形是 X,Y两方向的综合。(图 14a 14b、14c)四矩形薄板大挠度近似计算方法近似计算的两个要点:1掌握并集中考虑矩形薄板的最大应力部位(1) 对侧压均布的薄板的最大应力部位与最大形变部位是相对应的;(2) 最大变形如边界是刚性的,是在垂直于长边的中点方向;(3) 最大应力点在矩形板的中心,向长边垂直方向。(图15)最尢应力点

12、力?152把变形的弹性面理想化为圆弧组成。近似计算的几何关系(形变和位移关系),把矩形板的最大变形线看成一个长板条(图 16)0H iIaa 22 /-9x /AB二矩形的短边a下面受压,板条上弯,形成 Ab,曲率半径为 x , Ab中心点在o, ab与Ab将有最大挠度f, X以度计。AB _ 2 xx2 _360令nx_代入AB _ 2 nx x2 _360nx X xa57.29572板条按X轴向的应变:Ab a_22 _ nx xx=a 57.29572Q x 二 sin 1 旦二 sin 1 丄2 xnx.i 1 sinx = nxnx1(4)57.2957同样,沿丫轴向(即沿长边方向)的应变.1 1 sin nyy= ny 157.2957这就是简化的几何方程。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物理方程y)x)1 (x= ( x E=1 (y=( y E式中 E = 206GPa=0.3 (钢)(4)、(5)、(6)可以画出以nx、 x为坐标的曲线但是公式中(6)每一组都有X、y,不能单独与(4)、(5)代入求解,但是X与y有一定的关系。长边比短边的比例值大时,可以认为y= 0长边接近短边时(或相等时),y = x1这样可以作出两条曲线,中间再作出一条y=- x的曲线,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