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4673326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三基础知识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文化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不同条件为依据的。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

2、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人类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点上,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族的人类群体概莫能外。从这一意义上讲,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 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考古学家对“

3、文化”一词的经典使用方式,就是从不同地域的出土文物在建筑、工具、器皿的风格和样式上入手的。由于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中尚无风格和样式上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龙山文化的发现即是由一片黑陶引起的,由于这种黑陶器皿与仰韶文化的彩陶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样式,从而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再如,良渚的玉器不同于大汶口的石器、红山的陶俑不同于马家窑的人像正是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千差万别,才使得同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整个人类文明更是如此。 虽然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有高低之分,但就这些风格、样式、特征与其所属的民族、地

4、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论,文化本身并无贵贱之别。譬如穿衣,衣料能否满足保暖舒适的基本需要,这其间是一个文明的问题;至于是穿西服还是穿和服,这其间又有着一个文化的问题。在前一种意义上,可以说衣衫褴楼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后一种意义上,却不能说穿中山装是没有文化的标志。 文化没有高低之分,却有强弱之别。譬如语言文字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其作为人类的日常交际工具和信息传递手段却有着是否丰富、准确、容易掌握、便于处理等差别。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固然不能说云南纳西族人保存至今的东巴文字没有价值,但这种古老的象形文字系统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却难以发挥更大的影响。文化在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强势文化”常居于主导和支配地

5、位,它使得“弱势文化”不得不改变其固有的状态,以提高其文明含量。不过“弱势文化”也不是毫无作为,强势文化也要从弱势文化那里汲取必要的营养。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使得全球文化面貌日渐趋同。如何在增加人类“文明”总量的同时尽量保持“文化”的多样化,便成为当今人类的重要课题。 (选自陈炎文化与文明,有删改)1下面对文化与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不存在一件不具有文明价值的文化产品,也不存在一种没有文化形式的文明。B作为文化内在价值的文明,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而文化有着时代、地域、民族的差别,这使得文明相应地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样式。C文明

6、是人们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在这一点上人类有着共同的衡量尺度,因而文明是一元的。D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作为文明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文化就呈现出多元性。2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一词没有在对旧石器时代的研究中被考古学家使用,原因是那个时期不同区域出土的器物还没有风格和样式上的差别。B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呈现出样式和风格的千差万别,这使得那一时期的华夏文明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C客观上说不同的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有高有低,因而我们就可以在石器、陶器、青铜器等器物之间排出文

7、明的高低序列。D世界一体化使得文化的全球交流不可避免,世界一体化的好处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形式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文明需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不同的人类群体面临不同的生存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因而满足其文明需求的文化方式也不会相同。B一片黑陶受到考古工作者的重视,从而引出龙山文化的发现,这是因为器物的不同风格和样式,往往意味着不同的文化形态。C就文明与文化的性质而言,器皿会不会渗水、是不是坚固,这是一个文明的问题;至于是用彩陶还是用黑陶,这又有一个文化的问题。D云南纳西族人的东巴文字被“强势文化”所改变是人类文化的进步,也是打

8、破固有的“文化疆界”,实现文化融合的必然趋势。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祯明初,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大业中,授太常博士。时炀帝将改置宗庙,亮奏议曰:“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谨详立别图附之。”议未行,寻坐与杨玄感有旧,左迁西海郡司户。时京兆郡博士潘徽亦以笔札为玄感所礼,降威定县簿。当时寇盗纵横,六亲不能相保。亮与同

9、行,至陇山,徽遇病终,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慨然伤怀,遂题诗于陇树,好事者皆传写讽诵,信宿遍于京邑焉。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及举灭,太宗闻亮名,深加礼接,因从容自陈。太宗大悦,赐物二百段、马四匹。从还京师,授秦王文学。时高祖以寇乱渐平,每冬畋狩。亮上疏谏曰:“臣闻尧鼓纳谏,舜木求箴,茂克昌之风,致升平之道。伏惟陛下应千祀之期,拯百王之弊,平壹天下,劬劳帝业,旰食思政,废寝忧人。用农隙之余,遵冬狩之礼。获车之所游践,虞旗之所涉历,网唯一面,禽止三驱,纵广成之猎士,观上林之手搏,斯固畋弋之常规,而皇王之壮观。至于亲逼猛兽,臣窃惑之。何者?筋力骁悍,爪牙轻捷。连弩一发,未必挫其凶心

10、;长戟才捴,不能当其愤气。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高祖甚纳之。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裨益。又与杜如晦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十六年,进爵为侯,食邑七百户。后致仕归于家。卒时年八十八。太宗甚悼惜之,不视朝一日,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 (旧唐书)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写B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 瘗:埋葬C信宿遍于京邑焉 信宿:两天时间D军中宴筵,必预欢赏 预:事前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11、 )A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B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C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D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亮年幼时聪颖过人,博览全书,过目不忘,祯明初年,担任陈朝尚书殿中侍郎,陈朝灭亡,归顺隋朝。B褚亮针对隋炀帝要改置宗庙进献奏议,他认为如果依照周制,于情于理均不合理,而汉朝礼仪不能采用。C薛举称帝,重用褚亮。等到薛举灭亡,听到褚亮的名声,唐太宗招贤纳士,礼遇了褚亮,并重用了褚亮。

12、D褚亮上疏劝谏高祖的冬天狩猎的行为,太祖很认真地采纳。十六年,加官进爵,去世后,太祖扼腕痛惜。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5分)译文:_(2)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5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赠程处士(唐)王绩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注姬旦:周公。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订的。8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答:_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

13、句简要分析。(5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以环境从侧面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_,_”。(2)李白蜀道难中用“_,_。”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3)红楼梦中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_,_”两句。乙 选考题请从11、12两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右侧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所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4)题棋魂游子清晨,家丁刚刚打开大门,突然跌进一个人来。这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双目紧闭,浑身水湿,左臂负了刀伤,鲜血湿透了衣袖。王管家赶忙吩咐送到下房急救。许久,青年人才醒了过来,问道:“这里可是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