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466994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生物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境的特点和变化采用的达到一种或多种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 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作了深入地研究。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中生物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启蒙阶段,虽然他们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多数基本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抽象难懂,又由于目前老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上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兴趣逐渐消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 努力探索、研究讨论的最

2、佳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开始、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束前提出一些经过教师有意设计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胜任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我们生物教师,应充分发挥生物的学科优势,努力营造最优化的自主学习发展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激励和鞭策每一个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经验。一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生物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3、,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把自己当作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学生由于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 可能提不出问题而在问题面前束手无策,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可能产生的疑惑, 或者是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法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架一座桥梁, 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逐步会问善问题。在教学中利用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生物学科中很多知识点与日常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也是学生具有浓厚兴趣、

4、迫切想探寻的。例如,“中小学生健康的饮食结构”、“饮用碳酸饮料的利弊”、“餐饮与野生动物的保护”、“洋快餐和中国餐营养结构的比较”等。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等。其次,合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科学探究从一开始就把目标指向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上,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假设和与验证结论等能够培养问题意识。教师提出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主动收集和处理问题信息,并且产生质疑和做出自己的假设,然后找出适合自己

5、的方法和方案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到解决的喜悦和快乐,从而逐渐地形成问题的意识观和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考虑到初中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应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到答案,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不爱深入思考问题和不爱从复杂的联系中思考问题的不良习惯;问题过于深奥,在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上不能解决,这样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不利的。并且尽可能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还要避免将问题设计得太

6、过具体、琐碎。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可以有多种,运用生物实验、设计的启发性问题、利用多媒体和其它技术等等。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之前,给学生布置作业:取同样大小的萝卜(或马铃薯) 两块,分别放入清水和盐水中,观察其变化;自己做一道糖拌西红柿,观察其变化。上课时学生列举出大量实例,但无法解释其中的道理,从而产生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二 、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培养学生交流互动意识学生相互交流信息对构建个体和群体的理解来说至关重要,当学生公布自己的解释时,别的学生就有机会就这些解释提出疑问、审查证据、挑出逻辑错误、指出解释中有悖于事实证据的地方,或者就相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解释。教

7、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导致学生思维冲突的生物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充分发表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在相互讨论各自问题的解释时,能够引发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将实验证据、己有的科学知识和他们所提出的解释这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交流意识就会在讨论过程中逐步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起来,一旦发现问题,他们就会相互交流,以此获得正确的结论。讨论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进行的,精心设计讨论问题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础。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是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不能太难,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太简单,否则流于形式。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阶梯性原则,不断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

8、度。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异质小组内不同学生水平的需要,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的功能。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理念;还要研究学生,精心设计既有联系性又有开放性的生物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总之,要保持学生对课程的长久兴趣,就需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注入更新的血液和活力,使他们走进科学,站得更高而勤奋学习。那么教师就要在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充分利用实验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生物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 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参考文献:1 王琴芳. 初中生物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镇江高专学报,202X,17(): 15-117.2 王业忠生物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思考.赤峰学院学报,202X, 22(4): 123123 康建芳.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2,1(4):-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