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环境局园林绿化工作总结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4665745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环境局园林绿化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市环境局园林绿化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市环境局园林绿化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市环境局园林绿化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市环境局园林绿化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环境局园林绿化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环境局园林绿化工作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环境局园林绿化工作总结绿化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市人大十五届二次会议作出了关于确保20年总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议。根据省政府制定的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要求,森林覆盖率必须达到20%,城市绿化覆盖率必须达到40%。为了解我市绿化工作现状,助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根据如皋市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的安排,20年4月下旬5月上旬和8月,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市绿化工作的主要成效我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多地少,绿化工作底子薄、基础差、工作难度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

2、实森林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为目标,以全国园林城市等“六城同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增加绿化总量、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为重点,政府引导,社会联动,多元投入,强力推进,全市绿化造林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近五年全市新增成片造林9273.3公顷,全市林地面积达32878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2.26%,农田林网控制率95.04%,村庄绿化覆盖率31.99%,国省道绿化率为100%,县乡道路绿化绿为97.14%,江河沿岸绿化率96.38%,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为41.8%和35.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平方米。95%的

3、村达到省绿化合格村标准(其中143个村已通过省级验收),以市为单位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并先后荣获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生态农业示范县(市)、绿色江苏先进单位、江苏省园林城市、江苏省最佳宜居城市等荣誉称号。二、主要做法和特点(一)高点定位,制定完善绿化规划。坚持以科学的理念和发展的眼光规划全市绿化的建设规模、标准和特色,把“城乡一体化”理念始终贯穿于城市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了城市绿化更加贴近如皋实际,我市对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了调整修编,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规划和完善的指标体系。新一轮绿地系统规划于20年3月通过了南通专家组的正式评审,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市有关职能部门实行“

4、建筑线”、“绿化线”双线同划和“绿色图章”制度,在审批新建、改建、扩建单位、居住区规划时,确保绿化用地配套建设到位。为了提升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档次,还对6个高速公路出入口进行了重点规划设计,栽植广玉兰、雪松、香樟、女贞等高档苗木,特别是新204国道全线加植银杏,既符合道路绿化挺拔、伟岸、气势宏大的要求,也体现了如皋银杏之乡的特色,得到了省林业专家的好评。在农村绿化中,各镇根据市政府下达的成片造林任务,组织专人编制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绿化小斑规划,将成片造林任务落实到村、组和具体地块。我市的绿化规划还注重了城乡的衔接,体现了花木之乡的水平和档次,在苏中、苏北处于领先地位。(二)加强宣传,营造浓烈

5、的舆论氛围。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绿化动员大会,进行层层发动。通过召开会议、印发资料、组织义务植树宣传咨询、赠送树苗、报道典型事例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开展绿化宣传。电视台在新闻节目前打出公益广告和流动字幕宣传绿化工作进展,如皋动态开辟绿化专栏;农林部门每年2月中旬起开动绿化宣传车在全市宣传;水务部门出动宣传艇沿骨干河道开展宣传工作。特别是在“3.12”植树节前后,市、镇两级广泛开展、精心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发动和组织党员干部、企业职工、学生、城乡居民等社会力量投身义务植树。通过典型示范、舆论推动、全民动员,植树绿化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全民造林绿化高潮迭起。(三)强化领导,大力

6、度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化工作,专门成立了绿化工作领导班子,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农业农村的副市长负责农村绿化,分管城建的副市长负责城区绿化。农林、建设、交通、水利、国土、财政等部门为责任单位,实行由市主要领导挂帅、部门主要负责人为联络员的挂钩包镇督查制度,共同推进绿化工作。为把绿化造林任务落到实处,市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将绿化造林工作纳入各镇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和镇领导工作实绩综合考评体系,定期检查、督促。开展了四套班子领导督查、新农村建设督查、阶段性重点工作督查、重点部门督查、绿化工作专项督查等活动。各镇按照统一部署,把绿化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成立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形成了一把手

7、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镇村联动的良好局面。为确保20年绿化指标达到全面小康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加大工作的组织力度,20年2月13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召开了全市“六城同创”暨绿化工作推进大会。20年3月,一个月内就召开了五次现场推进会,20年先后召开七次绿化现场推进会。强有力的组织推进为确保绿化达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工程。以创建园林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绿化。一是狠抓城区公共绿地建设。按照傍河建绿、依路植绿、建设城市绿带的总体要求,突出城河立体绿化、城区主干道线状绿化等几大重点,新建了护城河风光带、海阳南路景观带、青云路景观区、滨河路风光带、安定广场、新世纪广

8、场、市政府广场等大型公共绿地,五年新增绿化面积57.57公顷。城河风光带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二是高标准实施道路绿化。对主城区的宁海路、海阳路、中山路、福寿东路、益寿路、滨河路、滨溪路、李渔路、万寿路等19条道路实施绿化带建设,总长度29.6公里。三是实施小区绿化工程。大力整治和提升老小区环境。以提升绿化水平为重点,对健康西村、皋南新村等老小区进行了全面综合整治,通过补种树木、铺设草坪等措施,力求提高老小区绿化水平。新建小区绿地率必须达到30%以上,城建嘉园、龙游御境、浅水湾、金九华府等小区绿地率均达35%以上。四是积极实施单位庭院绿化。每年开展绿化达标单位评比,对绿化水平不达标的限期整改。

9、20年底,我市创建东方花园、申港豪园等省级园林式居住区3个,如皋检察院、泰慕士服装厂、实验初中、供电局等省级园林式单位11个。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提高农村绿化水平。一是绿色通道工程。以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铁路和县乡、镇道路绿化为重点,大力推进绿色通道建设。20年,市政府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的意见,涉及的12个镇(区)积极行动,掀起高速绿色通道建设热潮,截止今年三月底,高速公路两侧新增成片绿化总面积315.6公顷。自2003年以来,投入巨额资金重点对如港公路、沿江一级公路、334省道、316省道、江曲线、疏港公路等骨干道路进行绿化,对新204国道和白雪线实施高标准绿

10、化,另对全市1800余公里农村公路实行了绿化完善和等级提升。二是江河绿化工程。在江提、河道两侧营造生态防护林。对4条一级河道进行了绿化带建设,总长100多公里,造林1660余公顷。三是农田林网工程。大力建设以速生树种为主的农田防护林和以农业园区为重点的高品位、高档次的林带。四是绿色家园工程。将村庄绿化与小康示范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了庭院经济林果开发和绿化合格村建设工程,目前我市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0%以上,95%的村庄达到了省绿化合格村的标准。五是特色林业工程。大力发展花木、湖桑、银杏等产业,实行规模化经营,形成有区域特色的林业经济板块。此外,市政府还依照加强古树名木

11、管理保护的有关规定,对古树名木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开展了古树名木认养活动,建立了古树名木养老金制度。签定了委托管护协议,落实了管护人员,所有古树名木生长良好。(五)多元投入,化解资金瓶颈。为了缓解资金的不足,我市明确投入政策,创新投入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绿化造林的积极性,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投入政策上,明确规定公共绿地和生态林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经济林以社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近年来,市政府组织实施了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绿色江苏建设等二十多个项目和道路、河道等方面的绿化建设工程,先后投入绿化资金超过30亿元。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的土地流转费,由市镇两级政府按

12、8:2比例进行分摊。通过政策引导,典型带路,社会资本投入已成为推动造林绿化的强大动力,全市涌现了一大批工商资本、企业法人和居民投身造林绿化的典型。加拿大国泰林业有限公司积极参与我市合作造林,在焦港河堤常青段、如海河堤袁桥、郭元、磨头段营造意杨林130多公顷。石庄、雪岸、江安、东陈等镇由园林绿化企业或者镇相关站所承包经营,由他们与所在镇政府签订树木栽植、管护协议。如皋经济开发区天河桥村将绿化面积发包,期限为30年,承包商自购苗木种植,享有林木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并支付村集体一定的综合费用,该村集体没有投入一分钱就让村道路全部实施绿化,每年还有一笔固定的收入。(六)创新举措,建立绿化长效管护机制。市

13、政府坚持建管并重,创新管护机制,实行长效管理,使全市绿化管护迈入了市场化、专业化的轨道。市管绿地积极推进养护管理的市场化运作,通过公开招投标,将城区的海阳南路、益寿南路、福寿西路、外城河风光带、滨溪路、大剧院绿地等,交通工程如沿江一级公路、新204国道、如港公路等绿地养护进行发包,通过对参与竞争的绿化公司的资质、信誉、人员配制、机械配备、管理水平及报价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和审核,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优秀的专业绿化单位进行养护管理。为保证养护质量,业主单位与管护单位签定了严格的管护合同,做到五个明确:明确养护标准、明确养护单位为提高管理水平应采取的措施、明确养护管理所发生的费用、明确承包

14、方必须服从建设单位安排参与抢险及其它应急活动、明确考核办法。农村绿化推行股份合作、承包经营、专业队养护、树随田走等多种管护模式,巩固绿化成果,较好的解决了“春天栽树秋天黄,冬天枯枝进灶膛”的问题。三、存在不足尽管我市绿化指标总体上达到了全面小康的要求,但绿化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一)少数干群对绿化造林的意义认识不足。植树造林是一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集于一体的事业,其重在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发挥,对于经济效益而言,见效慢、周期长,不能短期内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少数人重眼前轻长远、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部分干群对绿化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对绿

15、化造林、护林管林的自觉性、主动性、责任性不够强。个别镇为了应付考核,绿化苗木规格小,栽植质量差,成活率低。(二)绿化工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量的方便讲,全市还有五个镇区森林覆盖率达不到全面小康的指标要求。一、二级河道由于确权定界工作没有全面推开,还有不少宜林地没有栽树绿化,离应栽尽栽还有不小的距离;农田林网不全、等级不高;部分地区的村庄绿化水平偏低,全面建成绿化合格村仍需加倍努力;城市绿化老小区改造任务依然艰巨。从质的方便看,我市绿化树种偏少,缺乏地方特色。城市绿化多为常绿树种,落叶乔木偏少,道路绿化个性不够明显,未能形成一路一特色,品味、特色需进一步提升。(三)长效管护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尽

16、管市政府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长效管理机制问题,但这项工作的开展很不平衡,少数镇还没有落实长效管护机制,部分镇虽有责任制,但还停留在纸头上,导致管护措施不落实,为巩固全市绿化成果留下了隐患。调研中发现,部分新栽树木倒伏较多,扶正修整不及时。新204国道两侧沟系不配套,大雨过后,长时间大量积水,影响树木的成活或生长。(四)绿化投入尚显不足。绿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必须要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做保证。目前城建经费财政拨款每年为4000万,而每年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就达4亿多元,其中绿化建设和养护就达4000万,资金缺口较大。各镇财政状况不一,有些镇财政状况较为拮据,无更多的资金投入绿化,每年到了植树季节,都要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购买苗木。由于资金问题,导致了苗木质量差、成活率不高等问题。投入不足还表现在人才的培养、引进不足,养护装备落后。市建设局园林管理处有编制10人,除今年引进两名研究生外,多年没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