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回答案例分析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4654649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回答案例分析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怎样回答案例分析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怎样回答案例分析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怎样回答案例分析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怎样回答案例分析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回答案例分析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回答案例分析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回答案例分析题?1、审阅案例的内容和情节。为了弄清案例发生背景和来龙去脉,可以采用5W2H的方法。 即Who (何人),When (何时),Where (何地),What (何事),Which (何物),How (如何做), How much (费用)等一连串的疑问,即从时间、空间、人物、过去、现在与未来等多维度、 多视角提出问题,然后再认真思考,只有对提问逐一地做出正确的回答,才能真正把握案例 实情。在分析案例发生的背景和隐含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文中的细节。2、应当根据正确的判断,提出具体的评析意见或者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已经解决问题 的事件,应当对事件做出系统、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即需要对

2、“从事件的发生到问题的解决 的全部过程”进行剖析;对“事件解决的途径、所运用的策略、方法、工具和实际效果”进 行评估;对“事件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做出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3、对尚未解决问题的事件,不但要解析事件,指出事件的症结所在,还要针对事件的未 来走向和趋势做出必要的推断和预测。要求提出计划或实施方案的问题,应根据题意提出切 实可行的计划方案;要求提出问题解决方法的问题,应依据所学到的公共管理的理论知识, 紧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工作体会,阐明自己的见解,提出详实的对策建议。4、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仅仅围绕案例中的原始材料。案例分析:计划生育的“高招”某县计划生育政策 案例描述:

3、我国南方某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多年来一直徘徊在全省倒数1 -3名的位置。1998 年,新一届领导班子走马上任,为了建立政绩,完成好上级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任务,甩掉 计划生育的落后帽子,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措施,即对计划生育实行高额罚款。具体的罚款 标准是:超生第二胎罚款为2000元,超生第三胎罚款5000 元,超生第四胎或更多罚款为 10000 元。县政府希望通过这项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控制县里的生育数量。考虑到基层计划生 育工作的艰巨性,为了解决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有效地调动计划生育人员的 工作热情,该政策还作出了罚款提成的相关规定,即罚款所得,村、镇两级各提成30%。该 项政策实施两年多

4、后,县政府调查后发现,根本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目标,超生问题仍然很 严重。许多人宁愿交纳高额罚款也要生育第二胎和第三胎, 有些没钱的家庭甚至举债生育也在所不惜。似乎有很多人觉得,交了罚款就等于购买了计划 生育指标,就具有了合理合法的权利,不少人甚至在未生育之前就预先把罚金交了上去。当 然,这一方面是因为重男轻女、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当地群众思想中根深蒂固;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些基层干部把超生计划当作一种创收的途径,为了多来钱,对超生现象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甚至对超生予以暗中鼓励。背景透视:a. 政策制定主体:政府b. 政策目标:通过高额罚款来实施计划生育,甩掉落后帽子c. 政策执行

5、手段:通过经济的方式进行行政命令和强制d. 政策执行结果:未达到预期目标,超生问题仍然严重。政策本身存在缺陷 政策本身存在缺陷。这项政策的重点是想通过实施高额罚款政策来控制计划外生育,而忽略 了罚款以外的其他途径,把重点放在了“罚款”上,使之作为计划外生育的唯一惩罚措施, 这导致政策的目的出现了本末倒置,即目标与执行措施相矛盾、相冲突,执行越有效,罚款 越彻底,则离政策的实际目标越远,大家没想着怎样控制生育,而是怎样催缴罚款和怎样上 交罚款。而钱罚的越多,计划生育的控制反倒更加失效。这悖离了政策制定的初衷。政策的制定及其夕卜部制约因素案例中提到了该县的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所以,对于收入

6、菲薄的基层干部而言, 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调动,尤其有了经济利益的驱使,能够冠冕堂皇地从“政策的执行” 中获利(提成),他们的工作中心和执行重心偏向“多罚款、多获利”,而罚款带来的直接效 果是促使了更多的计划外生育的出现,他们的所作所为与原政策目标背道而驰。对于政策执 行对象,生育并非经济行为,它具有不计较经济得失的性质。因此,决策者在没有转变他们 这种思想之前,并不可以寄希望于这些个人的经济理性,而只有靠直接的行政措施强行抑制 人们的生育冲动。政策执行者需要进行大量的解释和说服工作,而该县的执行干部在这些方 面的工作力度很不够,放任自流,从而导致这项政策的执行者和对象都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 圈

7、。政策执行方式上存在问题a. 问题构建的错误性,这涉及到了政策相关主体之间的博弈问题。计划生育因素的作用同该 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交织在一起,而该县的解决资金的“重要举措” 是一种错误诱导的 方式,激励的资金本不应当与罚金牵扯在一起的,这让两个相互排斥的矛盾主体转化成了相 互依存的关系。 “罚款”成为政策重点,没有考虑适当的“对计划内生育予以适当奖励” 的措施,这也是导致大家的积极性都去追究“罚款”的重要原因。b. 执行方式的问题。在必要的情况下,行政强制比单方面的罚款要有效的多。催缴罚款是工 作职责,而且还可以从中得利,这比做思想工作轻松多了。同时,超生者也觉得能够通过经 济方式来弥补,总比

8、没有任何超生机会要好得多,宁愿选择缴纳罚金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政 策执行的失效。应该怎么做?要理性地分析和明确政策目标。目标的正确与否和清晰程度直接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要转 变“高额罚款带来的政策实施无效”的现状,首先就要转移政策目标,把政策的重心由“罚 款”纠正到“防止计划外生育”的轨道上来。从操作层面上看,需要通过政策措施的更改来体现,需要政策制定者在决策时提出多元化的现实的利益格局也对政策的执行产生深厚的影响。提成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提高工作积极性不应该把目标转向罚金,因为罚金的牵系的利益主体过多,造成政策的有效执行受阻。要弥 补执行干部的辛劳,可以采取奖励措施,转变这种传统的落后的生育观念

9、,采取有说服力的表达方式让他们从直观层面上进行理解 需要素质较好的政策执行者经济发展是根本。涉及到中国现实制度的架构体系问题。良好的政策运行离不开完善的制度结构的支撑,要使 一项公共政策更有效地落实,就必须要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如对于惩罚方面的行政强制、 行政命令,对于维护政策、配合政策执行的奖励条例,对于落实社会福利和养老资金等条例 要进行相应的补充,以更好地配合政策的执行。令人悲喜的阿斯旺 失败决策案例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埃及工业化的拓展,能源紧张状态成了制约埃及国民经济发 展的瓶颈因素,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的电力资源。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埃及政府决定在尼罗河 上游的阿斯旺建立一座巨型水

10、电站。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后,1973 年阿斯旺 水坝终于竣工。它不仅给埃及人民带来了廉价的电力,而且控制了尼罗河流域的水旱灾害, 灌溉了两岸肥沃的农田,使这条曾经是人类古代灿烂文明发祥地的河流重新焕发出青春光 芒。随着时间像河水一样流淌,万万没有想到由于阿斯旺水坝这一巨大水利工程修建而破坏 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这条曾经造福于埃及人民的巨龙反过来进行着肆无忌惮的报复:1、由于水坝修建,尼罗河水中夹带的大量泥沙和有机质被截流沉积在水库底部,致使尼罗 河下游两岸绿洲失去了肥源,土壤日趋盐渍化、贫瘠化。2、由于泥沙截留,尼罗河口供沙不足,合口三角洲平原从过去的逐渐向地中海延伸转变为 朝

11、陆地退缩,其许多工厂、港口、国防工事等面临下陷地中海的危险。3、由于缺乏来自陆上的盐分和有机物,曾经盛产沙丁鱼的鱼场毁于一旦。4、由于大坝阻隔,尼罗河下游曾经奔流不息的河水变成了相对静止的湖泊,为血吸虫和疟 蚊的繁殖提供了生存条件,致使水库一带居民的血吸虫发病率高达80甚至 100。这一切, 使埃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思考:造成埃及政府重大决策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关键在于没有系统的、综合地考虑大坝建成后给整个尼罗河流域带来地负面影响。对不可控 因素把握的很不够。埃及政府只是从水力发电和灌溉农田出发,却没有想到这一决策打破了 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带来了人类无法控制的严重恶果。启示是决策面对的是一

12、复杂系统, 其中各组成部分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决策时必须有系统观念,从全局着眼,深刻认识系统 内外各项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楚的洞察巨大正面效应背后可能潜在的种种负面影响,统 筹兼顾协调各方,务必使决策呈现全面优化的理想状态。案例1:谁来牵走这条破船?编辑同志:环岛路是我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太阳湾海滨浴场的潮间带却长期搁置着 一条废弃的渔船,实在有碍观瞻。在媒体曝光后,这条破船仍“巍然不动”。希望有关部门尽 快清除这一瑕疵,恢复环岛路的美丽风光。 读者 王某一条破旧不堪的渔船,却让几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都皱起了眉头。因为“目前没有相关 规定,我们没有办法解决。”2005年,记者以破船脏了环境为

13、题对王某反映的问题作了报道。 18 日早晨, 记者再次来到该处,看到这条已经腐朽的渔船依然占据着沙滩一隅。记者绕船走了一圈,发 现船体上没有牌照或可以显示主人身份的标志。“太阳湾”海滨浴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 者,这条渔船从今年 4 月份就停靠在这里。他还说,环岛路沙滩上还有不少这类破船,它 们与周围的景观极不协调,而且船体的碎片也成了沙滩垃圾的“制造者”。哪个部门对清理这条木船负有责任?受市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委托,当日下午,记者以 游客身份,在近一个小时内拨打了多个单位的电话,可是仍然无法找到能牵走这条破船的“主 管部门”。某管理办。工作人员态度还算温和,询问了渔船的停放地,然后说他们管的是海

14、上, 沙滩上的事情他们会和执法部门联系。记者追问这个问题究竟属于哪个部门管,他回答说 环岛路有很多部门管辖,“职责有交叉”。“有没有直接主管的部门呢?”对记者这一问题,他 没有回答,只是记下了记者的联系电话,表示“处理后会给一个反馈”。城监某大队。工作人员听到记者的陈述后,回答说:“可以去看一下”。记者问他们是 不是主管部门,他回答说:“如果是侵占沙滩、影响市容就可以管。如果是在水上,我们就 管不了。”“这艘船是停在海边的沙滩上,你们能管吗?”“如果是沙滩公共的地方,我们就可 以管。如果是营利性的,应该别的部门管。”并说该片沙滩属于“太阳湾”的卫生管理范围,应 该由“太阳湾”管理处找到船主,视

15、情况清理。“如果找不到呢?”“这个具体情况不太清楚,我 们也解决不了。”某监督局。记者问:“渔船上一般都应该有船牌号,渔船的报废归哪里管?”“归我们。 渔船报废后,由我们就地拆解”。“如果是停在海滩上的报废的渔船呢?你们会管吗?”“那要 请示领导。”“为什么要请示领导?”“我们现在没有接到通知要管这件事情。”他还说:“这件事 情比较复杂,我是值班的,不太清楚该事的具体过程”。同时,他还对记者的游客身份表示 质疑。后来,他还是记录下记者所说的情况,表示要调查一下这艘船的船主。某管理局。工作人员说,船可能是当地渔民的,要记者与那里的相关部门联系。记者 问,这种情况究竟有没有部门管,他回答说:“目前

16、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最好能找到船主, 事情会比较好办,在没有找到船主之前,各个部门都不好贸然处理。”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说:“这种情况要市里统一协调,我们没有办法管。”记者说: “一条破旧的渔船停在那儿,跟周围环境很不协调。” 这位工作人员很快打断了记者的话:“那 种船停在环岛路的沙滩上有几百条,有的还停了好几年呢。”她还说,她们已经接到不少类 似的反映,因为没有统一规定,所以“没有办法解决”。大概由于这些原因,直至 25 日,这条破旧渔船仍停在太阳湾的沙滩上。摘自某报 2 一则报道请运用公共管理的相关原理分析此案例,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案例2:喝水只喝“响水洞”一彭州市用红头文件扶持当地一产品引起争议据新华社成都电 为扶持一家“处于占领市场初期”的企业,四川省彭州市委、市政府办 公室联合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当地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一律使用这一企业的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