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软化”传统产业-产业软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84654648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软化”传统产业-产业软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信息化“软化”传统产业-产业软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信息化“软化”传统产业-产业软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信息化“软化”传统产业-产业软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信息化“软化”传统产业-产业软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化“软化”传统产业-产业软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软化”传统产业-产业软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化“软化”传统产业|产业软化 编者按山东省不但是“中国农业第一大省”,也是中国的工业强省之一。有数字为证,2021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为亿元。别看这个数值很高,这当中有二分之一的贡献来自第二产业,即纺织、建材、冶金、造纸、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又同时是高能耗行业,在GDP占全省二分之一的同时,能耗也占到88%。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法粗放、资源消耗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一直深深困扰着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最近,本报连续发表了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地域调查报道。这不,本报记者又来到山东省调查了一批含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有生产第一辆重型汽车的中国重汽,有老企业济南二机床集团,还有老字号企业济南钢铁

2、集团,经过对这些企业的调查走访,第一线的记者发觉: 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挑战,作为传统产业大省,两化融合为山东省转变经济增加方法、使产业结构由“硬”变“软”提供了主要路径。智能销售网络在走访山东省的企业时,记者发觉,提升产品销售网络的智能化水平是表现信息化的一个主要方法。中国重汽这些年的销售直线上升。这家企业的前身是济南汽车制造总厂。1960年,这里发明了一个历史,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八吨载货汽车的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2021年,新重汽成立,重型汽车产销量从2021年的3800辆增加到2021年的突破10万辆,市场拥有率从2021年的4%增加到202

3、1年的21%。2021年整年产销重型汽车10万多辆,位居全国重卡行业之首。“这么的成绩要归功于中国重汽多年来一直经过信息化手段不停提升管理水平。” 中国重汽实施董事王善坡表示。中国重汽的营销网络分布在全国各地,而且条件各不相同,不适合采取传统的计算机管理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重汽利用GPS全球定位技术、GPRS移动通信技术、RFID智能标签技术、互联网网络系统、车载专用设备,结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地图技术等,建立了“车辆销售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送车系统”,应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物流管理水平,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每辆车下生产线之前,我们全部在驾驶室外粘贴了含有信息存放功效的智能

4、标签,并在车辆下线时使用手持设备把车辆的基础信息写入智能标签。经过质检、入库、出库等步骤,在车辆出厂前使用手持设备把车辆的保修卡号、合格证号等信息写入智能标签。”王善坡介绍。在车辆的销售步骤,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企业、4S店、经销商和改装厂则使用“物流管理手持机”来完成接车、盘库、交付等操作,然后扫描车辆上的智能标签,车辆所在的经纬度信息、时间信息、经销商信息、车辆信息等,经过移动通信的方法直接传输到集团管理中心,无需计算机和因特网的支持,操作简单,方便使用。为了实时监控来自生产厂、分企业、经销商等的多种信息,管理中心以电子地图的方法直观查询,立即、正确地对车辆进行监控。同时,系统还实现了各分企

5、业和经销商的库存管理。经过“车辆销售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送车系统”,中国重汽的盘库操作均由经销商自己完成,分企业无需派人操作。并实现了在1小时之内把全国各经销商库存全部盘点,对车辆物流的监控由215天缩短到几秒钟,且能够确保完全正确,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正确度和管理水平。中国重汽年产重型汽车现在已达10万辆份,营销网络快速扩大,已延伸至全国各地和海外市场。“这种业务的复杂性和规模化,决定了重汽的销售业务必需甩掉账表,走信息化管理的道路。”王善坡表示。“软化”产品产品信息化是直接表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产品中应用信息技术,使产品含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提升产品智能化的比重,

6、进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我国市场快速和国际接轨,中国机床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技术发展的逐步升级,使经过单纯的技术引进,取得关键技术的空间也越来越少。企业要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并胜出,必需不停提升本身关键竞争力。“要挑战国际顶尖企业的垄断地位,打造国际一流机床企业,就迫切要求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济南二机床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卢建生表示,基于三维的设计、分析、加工一体化技术一直是济南二机床研究应用的目标。作为构建企业关键竞争力一个主要方面,济二集团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外订单的增加,使企业对信息化的依靠程度也越来越高。2021年,济二集团购置了SOLID

7、WORKS三维软件系统,配置了满足一个设计小组的三维设计软硬件环境,选择了多个压力机产品和经典部件进行三维设计、仿真分析一体化应用,基础上达成了应用目标。2021年,济二集团和UG企业进行合作,使用UG三维软件设计了奥运福娃三维模型,同时生成加工程序代码,并使用济二集团自己生产的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实现了设计、加工的一体化应用技术。“现在,集团企业领导层已经把三维设计的全方面实施和应用,提到了企业发展的主要位置,并正在进行着具体的调研和论证过程。”卢建生透露,在济二集团的五阶段信息化计划中,2021年计划和实施数控机床网络环境,改造数控机床网络接口,把数控设备连入PLM系统,构建设计、工艺、加工

8、一体化应用的网络环境; 并开发和实施工艺信息管理系统,拓展PLM系统的应用功效,实现设计、工艺、加工一体化应用。“柔性”生产目前,装备制造业正展现智能、柔性、精密、绿色和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发展,技术含量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在记者走访中,山东省的企业,不论是离散型生产企业还是步骤型生产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均采取了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有的已达国际优秀水平。经过生产过程数字化,企业的经济效益逐年提升,有效提升了在该产业中的竞争优势。济钢集团的生产运行一体化管理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但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对传统观念、粗放的管理模式的挑战。”济钢集团副总经理徐有芳认

9、为,对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必需同时计划、同时实施、相互依存、共同提升,这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主要标准和必由之路。济钢是1958年建厂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经过50年的跨越式发展,现在已成为产品以中板、中厚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为主的我国板材基地。在信息化推进战略实施8年来,济钢结合本身实际,以结构调整为根本,利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索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之路,加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进程。“现在,信息化已经渗透到财务、销售、采购、生产等越来越多的业务范围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各个领域,济钢以信息化为脉络的科学、精确、高效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已初步形成。”徐有芳如是说。2021年,低速增加使中

10、国钢铁业进入“优秀淘汰落后”的阶段,我国钢铁企业在品种、质量和服务上全部剧烈竞争。济钢集团是行业内信息化武装生产的先行者。早在2021年,济钢就开始采取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法,在关键产品生产线实施建设MES系统,并前后建成了三炼钢-中厚板MES系统、冷轧产线MES系统、三炼钢-热轧MES系统。这三条关键产线MES系统的开发投运,使济钢形成了以ERP、MES为关键组成部分的产销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了济钢从订单、生产计划、作业计划、产成品入出库和发货管理的全部业务步骤,伴伴随业务流,实现了产品质量自动设计、自动判定及质保书的自动查询,从而实现了产销业务步骤的优化和高效,为济钢扁平化生产组织

11、管理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MES的实施内容,是冶金企业信息化建设产销衔接的关键步骤。”徐有芳表示,MES的关键是建立了以用户订单驱动生产的灵敏制造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产销一体化。济钢的MES系统,则真正实现了生产运行一体化管理。首先,基础处理了产销矛盾。基于产线管理的思想,建立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订单生产模式,提升了承接个性化订单和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的能力,达成产销配合。其次,改变了生产指挥模式。从ERP系统接收订单、计划下达成生产和装运发货,根据扁平化的模式,建立了贯穿全过程的一体化生产计划指挥体系。第三,实现了全过程质量管理。实现了数字化的在线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构筑了高效的质量判定系统。尤

12、其是三炼钢-中厚板MES的基于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及质量自动判定,成为我国钢铁行业质量管理创新的亮点。“自己动手”定制开发“信息化富有富的搞法,穷有穷的搞法,不一定靠国外引进。”这是济钢集团信息化部门的一句名言。济钢有280人的信息化队伍,大部分的信息化工作全部由自己的队伍完成,而且水平很高。“自己动手”的观念起源于济钢最初考虑实施ERP系统的时候。那时,济钢内部就选择套件还是定制开发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和论证,并最终决定选择套件。“我们的目标不是为了开发软件,而是利用软件系统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关键在于用。”徐有芳表示。定制开发的困难可想而知,济钢不但要靠自己的力量理清步骤,而且开发人员流动大

13、,系统的延续性很差。“当初我们认为,经过实施ERP,引进优秀的管理理念愈加主要。”济钢的ERP项目经过引进国际上优秀的管理平台,并充足结合钢铁行业的实际情况,对采购、库存、财务、成本、生产、质量、销售和设备管理等生产经营关键步骤的管理步骤进行了梳理、优化和变革。系统上线后,济钢的生产经营过程控制得到了强化,业务步骤有效精简,生产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协议兑现率,产品交货期和交货精度、库存周转天数、采购结算时间等指标全部大大优化,管理费用和库存资金占用显著降低。同时,集团各业务范围190多个绩效考评指标全部从系统中提取,为生产运行绩效管理提供了客观、有效的依据。接

14、着,济钢以ERP为依靠,还建立了企业数字化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ERP、MES、计质量系统中,实现了从销售到生产的全过程产品质量设计、质量过程控制和质量结果自动判定,应用范围涵盖了企业全部品种和规格,在生产质量控制、设计、判定中发挥了主要作用。ERP项目标成功实施,为济钢的生产经营管理带来全新的变革。它不但为济钢从全局的角度分析企业生产运行提供了全方面的数据支撑,而且也为济钢战略决议层面的企业管理提供了科学手段。链接中国重汽的定制开发自己动手,定制开发软件平台好像成为大企业的通用作法。中国重汽在生产管理方面也是采取自主开发的方法,开发了,包含生产管理系统、集团版物资管理系统、整车质量档案管理系统

15、、整车库存管理系统、总成生产管理系统及商务平台等关键模块,对企业的全部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并实施全方面管理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经过对整车生产全过程的控制管理,从接到用户订单开始,对订单进行维护,根据订单配置制订预排产计划,形成要货指令,同时,采集从车身上线到整车入库全过程的时间和相关信息。集团版物资管理系统则经过采购管理、计划管理、仓储管理、质量管理等模块的结合,衔接好生产中的各个步骤,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整车质量档案管理系统,经过条码技术维护整车质量档案的系统,为售后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整车库存管理系统是对整车进、销、存进行管理。商务平台则是重汽集团企业向配套供给商提出要货信息、向4S店网上销售配件的综合B2B网上交易系统,将传统的要货方法和配件销售步骤实现电子化和数字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