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掌控人员信息监控系统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4654646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掌控人员信息监控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云南省掌控人员信息监控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云南省掌控人员信息监控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云南省掌控人员信息监控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云南省掌控人员信息监控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掌控人员信息监控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掌控人员信息监控系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掌控人员信息监控系统,是以户籍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登记管理和旅店业住店旅客信息登记为基础,依托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和旅店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公安信息化网络优势,通过对网上在逃人员和重点人员的及时发现、准确认定、多点积累、动态跟踪,掌握确定其动态行为轨迹,实现对在逃人员的有效控制和精确拘捕,对重点人员的有效动态管控。该“系统”的基本功能,就是在已整合的数据库中有信息可查的掌控人员,只要到各基层派出所办理身份证登记、户口登记、户口迁移、项目变更、开具户口证明、暂住人口登记、出租房屋登记,或到已建旅馆业信息系统的旅店住宿登记,系统自动与全国在逃人员信息库、吸毒人员信

2、息库、全省重点人口信息库和历年在逃被抓获撤销人员信息库进行比对,发现疑似上述人员的,即向辖区派出所发出核查指令,随后“系统”还将根据预警信息定时进行督办提醒,要求受警单位按时反馈办理结果。辖区派出所根据“系统”发出的预警进行“落地”核查,并将核查结果反馈给“系统”。“系统”打破了信息壁垒,整合了信息资源,激活了信息数据,实现了信息共享,使信息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实战斗力,极大地促进基层派出所和其他一线实战单位组织体系和警务机制的实战化、精确化。一、系统应用基本情况为尽快将多年公安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强大的公安战斗力,云南省公安厅于2007年8月开始研发建设掌控人员信息监控系统,2008年起正

3、式投入使用,取得巨大成效。截止2008年11月18日止,“系统”自动直接向全省派出所发出预警186133条,派出所根据预警信息进行“落地”核查,抓获在逃人员6532名其中命案逃犯162名,查获吸毒人员33365名,查明并跟进管控前科人员、重点人口64588名。今年以来,按照省公安厅关于加强云南省掌控人员信息监控系统应用工作的部署要求,临沧市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掌控人员预警监控和查处工作,充分认识到预警通报在追逃、布控、打击犯罪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措施,狠抓落实,基层派出所运用掌控人员信息监控系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止2008年11月18日,临沧基层派出所共收到云南省掌控人员信

4、息数据调度中心发出的预警信息共6519条,共出警有效处置1877条,出警处置率为91.16%。通过预警信息抓获在逃人员389名,其中命案在逃8名,查获吸毒人员775名。各县区公安机关抓获在逃人员、查获吸毒人员数均取得了可喜成绩。“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引发和促进了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公安业务工作的革命性变化,得到了公安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公安部张新枫副部长作了批示:“方向对头,成效显著,向全国介绍”。2008年10月,省公安厅在红河州蒙自县召开了公安信息化工作座谈片会,演示人员结合网上实时案例讲解系统在追逃、重点人群管控及打击被盗抢机动车犯罪方面的提前预警、精确抓捕、重点管控功能。“系统”作用的发

5、挥,充分显示了科技强警的倍增效应和强大的公安战斗力,使我省的追逃和重点人口管理工作初步实现精确抓捕、精确管控。二、系统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今年对各县区“三基”考核情况看,基层派出所在“系统”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习培训不够。云南省掌控人员信息监控系统推广运用以来,省、市公安机关未举办过任何应用方面的培训,各级公安机关领导、治安部门和基层派出所民警对掌控人员信息监控系统的功能不了解,信息化应用意识不强。二是接处警机制不健全。各基层派出所没有按要求建立接、处预警的相应工作机制,不能及时接收预警、报警,接警后采取的措施不力,“落地”查控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反馈处警情况。从各县区落实情况看,核实、

6、落实上报情况不太理想,其中红色追逃预警有23条未处置、新增在逃人员有117条未布控、吸毒人员有42条未核实上报。三是监督检查机制未建立。市、县区治安部门没有确定专人具体负责监督检查预警处置和反馈情况,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于基层派出所接到预、报警信息,调度不力、处警不及时、反馈情况不准确、甚至弄虚作假,导致该抓获的没有抓获,该掌握的没有掌握等情况,没有及时进行催促落实。三、强化系统应用的建议强化应用意识是提高基层公安信息化成效的关键,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将通过应用出成效作为首要目标。一切实提高对系统建设应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各级公安机关尤其是基层所队要要将系统建设应用作为强化警务机制

7、建设的重要途经,作为加强和改良现代警务的有效举措,作为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良措施,切实将其纳入基层公安工作的重点进行考虑和安排。市、县区公安机关领导,特别是治安部门、派出所,要结合本部门实际,合理安排时间,组织民警认真学习省厅关于加强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使全体民警对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相关要求的认识。二加强学习,增强信息化应用的意识。基层民警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掌控人员信息监控系统的学习和应用,努力使信息化应用成为日常工作中的习惯行为,真正做到“有需求,网上查”,从中感

8、受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对工作带来的方便和快捷。通过不断加强系统应用,取得实战成果,使基层派出所从“系统”预警中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对信息化有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更愿下功夫搞好信息化。三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预警处置和反馈情况机制。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要明确一名领导长期负责此项工作,并加强对各县区公安局、基层派出所应用监控系统的指导催促。建立和健全每日、每周检查各县区的工作情况,每月通报各县区对预警处置、反馈信息情况进行催促的工作机制。各县区治安大队也要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每天浏览总队网页预警通报专栏,及时掌握通报情况,定期统计、分析本辖区系统预警数,特别是红色预警数、派出所接处警数、落实处置情况等,适

9、时催促辖区被通报派出所开展预警通报信息核实、布控、查处和上报工作。通过建立健全预警处置和反馈情况机制,真正把掌控人员信息监控系统预警信息处置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四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切实有效地应用好掌控人员信息监控系统。各基层派出所要完善调度处置预警的相应工作机制,明确对预、报警的处置责任,派出所所长为第一责任人,当日带班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当日坐班值班员为预警处置调度和处警反馈责任人,当日备勤人员为处警的直接责任人员,明确责任,明确时间,明确要求,有效地应用掌控人员信息调度监控中心预警信息,为精确预防、布控、打击、防范服务。各基层派出所要适应“系统”预警工作要求,在户籍管理、证件办理、暂住

10、人口登记等过程中,对信息系统提示的比对信息要及时组织人员开展调查、核实工作,严格按照省厅督办要求,按时按质上报督办情况。通过不断调整工作方式,理顺警务机制,使其工作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掌控人员监控系统”是一条覆盖广、数据量大、快捷方便的“信息高速预警公路”,是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广阔基层民警不断强化应用意识,落实责任,才能将系统资源转化为战斗力,才能适应现代警务形势的发展需要,才国家工商总局门户网站:能为打造平安、和谐临沧做出新的更大的奉献。工商信息化软件使用现状与推广对策saic.gov2011年09月19日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研究中心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用现代化

11、科技手段改变传统的服务手段、管理方式,从根本上促进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是当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近几年,各地工商行政管理业务软件不断开发和使用,有力提升了工商工作效率,但如何实现业务软件和工商工作的深度融合,最大化发挥工商业务软件对各项工作落实的推动作用,也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这里笔者结合本地实际,就如何加强信息化软件的使用和推广作浅要探讨。一、工商信息化软件使用现状一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软件对工商主要业务的全覆盖。目前,湖北省工商系统信息化软件达20多种,基本建成了以内部局域网、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专网、公共服务门户网站为主要平台,省局、市州局、县市、区局和工商所四级

12、网络贯穿的信息化网络体系,构建形成了涵盖业务工作、政务工作、公众服务的应用体系。包含企业网上登记系统、网上年检系统、12315申诉举报系统、天喻电子工商业务管理系统等,实现了工商业务集约化管理。部分县市工商局还自行研发了特色的应用软件,如:武穴市工商局设计的办案小助手软件,麻城市工商局开发的基层网格化监管软件,黄州区工商局开发的“331”定区域、定人员、定菜单;分类别、分地段、分责任;统一录入数字化综合监管系统软件等。二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业务软件操作使用的全覆盖。湖北工商业务软件系统自2002年启动以来,在以应用为需求的推动下,各级工商系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业务知识培训和以业务软件使用为主要内容

13、的岗位能手大比武、大练兵活动,通过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一线工作人员信息化软件使用水平。目前,全省工商系统80%以上人员都能使用本业务口涉及到的信息化软件。三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业务软件运行保障的全覆盖。全省信息化机构主要分为省-市-县三级,每级都有各自权限,除了档案扫描服务器、工商业务软件服务器在市州本级外,其余系统均是网络版。通过整理黄冈市工商局2010年度收集的信息化故障,发现70%的问题集中在企业网上登记系统、网上年检系统、天喻电子工商业务管理系统这三个业务软件上,其它的工商软件运行流畅、稳定,而网络版系统问题均由软件公司或省局信息中心协助解决。四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软件联网数据库的全覆盖。网络

14、数据库是信息化软件的核心,只有不断提高网络数据质量,扩大数据库的覆盖率,实现数据共享,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软件的作用。目前,全省工商系统基本建立了跨区域联网应用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各级工商部门只需轻点鼠标就能立即查询辖区内市场主体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二、信息化软件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信息化软件功能利用不够。基层工作人员仅仅满足日常录入、查询等简单功能,对业务系统许多便捷功能不够熟悉。例如:工商业务软件设置的自定义查询功能,可以根据不同条件,查询市场主体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但调查发现,很多单位都未完全使用该功能。二信息化队伍“先天条件”不足。黄冈市工商局在职干部达2672人,“人口

15、”虽多,“底子”却很薄,电脑科班出身的仅5人,许多从事信息化工作的都是半路出家,边工作、边学习。全市专职信息化管理人员24人,其中40岁以上7人,30岁到40岁13人,30岁以下4人,平均年龄达36.4岁,而这些人当中参加短期网络管理员培训班也只有6人,其他人员都没有参加过较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技能培训。此外,近两年省局信息化软件增加了5种,而我市信息化管理人员岗位的编制一直未增加,优秀的人才未能及时补充进来,出现了技术人才的断档。三信息化硬件设备更新不力。信息化建设投入大,见效慢,因此有的地方领导不够重视,投入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如某市工商系统2010年度信息化投入费用145万元,平均到全市11个县市区局,各地仅仅只有11万元,而全市使用年限超过3年以上电脑1210台,3年以下电脑701台,60%的电脑面临淘汰。四信息化机构设立参差不齐。全省信息化机构成立于2002年,目前,地市州局全部成立了信息中心,但大部分县市工商局只有信息中心牌子,实质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