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教育精品)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4651944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教育精品)(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教学过程:一、回忆

2、梳理 构建网络1、问题导入: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里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先想一想,然后与同伴交流。2、指名汇报所学内容:生1:我们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生2:我们学习了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师:复习数位顺序表(课件出示)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数级亿级万级个级举例举例(1)观察数位顺序表,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有哪些规则?(4)学生反馈。(5)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课件出示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的

3、规则)(6)做一做:A、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一个九位数,一个十二位数呢?B、说出下面每个数中“3”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14320030000 353087030431C、读出下面的数。8300000000 578000000 20700600 10001000000 620300400000 4600800000D、写出下面各数三亿 四十亿八千万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设计意图学生说学过大数的读法和写法,老师紧跟着把读法和写法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这样容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生3:我们学习了比较大数大小的方法。师: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门应该怎么做?生:第一步分级。师:如果数位相同

4、的怎么办?如果数位不同又怎么办?生:数位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一位一位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生:数位不同,数位多的那个数大。(课件出示)做一做:(1)比较数的大小92504103600 5014063140 2890628890 620300307300(2)把世界人口排名前五位的国家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中国1292270000 印度1014000000 美国278000000印度尼西亚212000000 巴西170000000生4:我们学习了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5、。师:整亿整万的数怎样省略?生:整万的数要省略四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整亿的数要省略后面的八个零,加一个亿字。(课件出示)师:求近似数应该怎么求?生: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加一个万字。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再加一个亿字。(课件出示)火眼金睛:笑笑认为891234900的近似数是9亿,淘气认为891234900的近似数是89123万。你认为谁说的对?生5:我们还知道了数产生的过程,还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师:你能用计算器完成下面的计算吗?4964 68 + 34 = 286 2 + 139 3 =师:叙述你的计算操作方法。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时要

6、注意什么?介绍用记忆键操作的方法。你准备提醒同学们计算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设计意图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同时用简练的文字将学生的叙述罗列出来,以便后续让学生进行整理。师: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我们复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每小组推荐一位整理的最好的同学介绍自己整理的方法。学生知识结构网络展示:生1:生2: 3、教师总结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设计意图 为了改变学生认为复习课就是做题的模式,我通过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点,把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穿插起来,学生想到什么问题就先解决什么问题,每复习一个知识点紧跟着一个联系紧密的练习题,这样对知识点进行了及时

7、巩固。让学生明白老师不是在领着他们复习,而是他们在领着老师在复习。我认为这样会比做题、讲题这种形式好一点。二、实际应用:(课件出示)1、一个六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一个十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一个十一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2、894700000这个数,4在( )位,表示( )个( ),8在( )位,表示( )个( )。3、4个十亿、4个十万组成的数是( )。4、与99999999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位数和( )位数。5、2976030万 1()39800100万6、用3、6、0、0、0、0、8、9八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八位数。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不读0的数是(

8、)约等于1亿的数是( )改写成8369万的数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中的知识点,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准确率和速度。三、小结质疑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整理学习思路,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第二单元 整理和复习知识架构图1、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和联系直 线: 没有端点,无限长射 线: 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线 段: 有两个端点,有限长2、各种角的比较和联系周角:等于360度 平角:等于18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直角:等于90度

9、锐角:大于0小于90度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角 的 记 法:角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3、重要知识点: 1.过一点能画无数条射线 2.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 3.过一点能画无数个角 4.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5.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端画出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4、画线:画直线、线段、射线5、画角:工具量角器、三角板画画角的步骤:(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_度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练习题:一、“认真

10、细致”填一填:29分5+4+4+4+12 1、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是直线,( )是射线,( )是线段。2、钟面上9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角;钟面上( )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平角。3、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4、1周角 =( )平角 =( )直角 1平角 =( )直角5、把下面这些角分别填入适当的圈里。920 340 1150 860 150 1210 1350 900 640 1600 390 990钝角直角锐角二、“对号入座”选一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5分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一条直线长6厘米。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钟面上4时整,分

11、针和时针成钝角。】2、我们用的三角板上有一个(),两个();我们戴的红领巾上有一个(),两个()。【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3、()()()()()【平角钝角锐角周角直角】4、从300走到315,分针转动了()度。【156090120180】5、下面各角中,()度的角能用一副三角板画出来。【510152025】三、“实践操作”显身手。56分1、过A点画一条射线,然后在这条射线上截取一段2厘米长的线段。 A2、下面有四个点,经过其中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画出来。 3、(1)以A点为顶点,画一个55度的角。 (2)画一个130度的角。A4、下面的角是()度,以A为顶点,在这个角内画一个45度的角。

12、 A5、量出下面各角分别是多少度,并在图上标出来。再写出它们各是什么角。 ( ) ( ) ( ) ( )6、 左图中有( )条射线,组成了( )个角,分别是多少度?第三单元 整理和复习知识架构图知识点整理:(一)三位数乘两位数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 2、利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也要乘三位数,第二步的乘积的末尾写在十位上。 3、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 中间有0也要和因数分别相乘;末尾有0的,要将两个因数0前面数的末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之后在数0,有几个0添几个0。 (二)实际生活中的估算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要将因数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估算时注意,要符合实际,接近精确值。 (三)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关系 速度 时间 = 路程 路程 时间 = 速度 路程 速度 = 时间(四)积的变化规律 两因数A、B的积是C : A B = CB不变,A扩大或缩小N倍,积随着A扩大或缩小N倍;A扩大N倍,B扩大M倍,积就扩大M N倍;A扩大H倍,B缩小G倍,如果HG, 积就扩大HG倍;练习题:一、“神机妙算”对又快:35分10+16+91、直接写出得数:3012= 234= 540-3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