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464546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念刘和珍君教案学校: 浏阳市第三中学设计者:张民红教材简介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烈士而写的一篇感情深沉的悼念性散文。与其它悼念性文章一样追忆了死者生前的事迹,表达了对死者沉痛地悼念。但又不仅仅如此,文中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悲又有愤,既有控诉又有激励。忧愤深广,爱憎鲜明。要读懂、读深这篇文章,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有难度。理清思路是阅读理解的一把钥匙。我们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会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披文以入情”,由“感”入“悟”。教学目标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揣摩感悟语言的能力。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

2、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树立人文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整体感知,清理思路,把握内容与主旨。难点:理解关键语句。教学思路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局部梳理,体会情感,熟读成诵合作探究,揣摩语句教学方法诵读法 点拨法 探究法 讨论法 教学资源1 有关“三一八”惨案的历史纪录片 2、记念刘和珍君朗读音频文件3、 有关鲁迅、刘和珍的图片及文字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任务整体感知,清理思路,把握内容与主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播放有关“八一三”惨案的历史纪录片看视频,了解写作背景让学生直

3、观地了解写作背景,为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营造氛围整体把握1、请大家说说自己了解的鲁迅。2、播放朗读录音师:请大家边听边勾画、做标记,为每一节拟一个小标题。明确: 写作缘起,纪念死者。 唤醒庸人,牢记血债。刘和珍概况。刘和珍遇害。刘和珍遇害经过。 “三一八惨案”教训。惨案的意义。3、提问:文章分为几部分?分别讲了什么?明确:12:交代本文的写作缘由。35:记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害经过67:揭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4、总结:全文思路是从为什么写,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三个角度展开,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5、这篇文章是一篇悼念散文,一般的悼念表达的是悲痛之情,那么本文除了悲痛之外还表达

4、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大家可以从背景、作者及内容等方面进行思考。6、总结:通过对“刘和珍事件”的追述,主要是表达了对爱国青年的赞颂和悲痛,对反动政府的悲愤与控诉。1、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鲁迅的资料。2、听录音,划出每节的关键句,概括每节大意。3、通过初步感知,试着探究文中表达的情感。生:悲痛悲愤1、加深对鲁迅的了解。2、让学生学会用抓关键句的方法理解文意,从而整体把握文章结构3、让学生学习并运用探究方法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自我评价通过思路解析法让学生快速把握文意,并指导学生从背景、作者、文本三个方向初步探究了文章的主旨。课时第二课时教学任务1、探究刘和珍是个怎样的人及她遇害的过程,将学生引入当

5、时情境,使学生产生心灵震动,引起强烈的悲愤之情。 2、梳理第四节的行文思路,熟读成诵。教学步骤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文章不是无情物,面对“三一八”惨案,面对被虐杀的爱国青年,鲁迅认为当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并在无花的蔷薇之二中写道:“墨写的谎言,决掩盖不住血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 从中可见,鲁迅当时是何等悲愤,这堂课我们进一步来探究作者的悲愤之情。 探究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及刘和珍遇害的过程1、提问:从文章的题目看,本文悼念的对象是刘和珍,那么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会让素以冷峻面目示人的鲁迅先生为之深情哀悼?

6、请大家重点阅读第三、四、五节,找出与刘和珍相关语句,说说你看到的刘和珍。(点关键:抓住文中的“毅然”、“黯然”、“欣然”及多次出现“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2、下面我们再来探寻一下刘和珍是怎样遇难的?请大家听教师范读,思考本部分文字作者是以什么顺序又是怎样展开思路的? 点拨:以我的活动为线索。3、如果你突然听到一个和蔼可亲的亲人突然因病去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听到噩耗颇为怀疑尸骸为证)异常悲痛无论从史料记载还是从钓鱼岛自然现状来看,均雄辩表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的神圣领土!当日本却睁着眼睛瞎嚷着这是日本领海时,你的的心情是怎样的?异常愤怒解说: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作者当

7、时的情感。4、请大家自由朗读并背诵第四节。5、请大家阅读第五节,如果将刘和珍遇害的经过拍成电影,你认为哪些镜头需要特写?为什么?1、 重点阅读3、4、5节,找出写刘和珍的语句“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了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思考讨论:刘和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讨论总结:是一个渴求真理与进步,富于斗争精神,有责任感,温和善良而又具有爱国热忱的青年学生。 2、梳理第

8、四节的行文思路思路:听到噩耗颇为怀疑尸骸为证听到污蔑呼唤爆发。以时间为顺序。3、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4、背诵第四节5、找出刘和珍遇害的细节讨论小结: 欣然前往请愿、中弹、无端喋血、未便死; 同行的张静淑、杨德群想扶起她,均中弹、立仆; 刘和珍还能坐起来,但头胸被猛击两棍,牺牲 。1、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理解句意2、通过梳理局部思路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并能快速背诵。3、将刘和珍身上“有价值的东西”和“被毁灭的过程”一同展示给学生,意在于努力将学生引入当时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心灵的震动,引起强烈的悲愤之情再次体会作者的情感师: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温和的始终微笑

9、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却因为请愿而遭到这样残忍的杀害,叫人怎能不悲,怎能不痛?对杀害她的凶手,我们怎能不怒,怎能不愤?(将与刘和珍相关的语句组合成诗,用幻灯片打出来,并深情诵读)记念刘和珍君刘和珍君,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确是,死掉了!中外的杀人者却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在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莽然全年的刘和珍君;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刘和珍君;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的刘和珍君;欣然前往请愿的刘和珍君;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的确是死掉了!但真的猛士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始终微笑的听老师诵读,体会作者的悲痛和悲愤之情让学生

10、通过深情的诵读感性而又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自我评价1、 记叙描写对象的特点是连接内容与情感的桥梁,所以让学生通过文本找到刘和珍的特点,就搭好了理解作者既悲又愤的桥梁。这也是我反复让学生品读刘和珍遇害经过的初衷。2、 局部思路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背诵。3、 联系生活的点拨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又适当地渗透了爱国人格教育。4、 老师的深情诵读激情诵读将学生带入了悲愤的情感世界。课时第三课时教学任务理解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揣摩文中富有深刻含义语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抽查第四节的背诵师:作者写记念刘和珍君仅仅是为了表达心中的悲痛

11、与悲愤吗?根据我们对全文的思路解析,作者写这篇文章还有什么目的呢?回顾全文整体思路,回答:还为了唤醒庸人,牢记血债。还为了总结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思路解析是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理解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学习第四节1、请大家齐读第二节,思考这一节写了哪几类人?2、如何理解“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点拨:刘和珍他们仅仅是“正视淋漓的鲜血”吗? 幸福者: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3、请大家按三类人对该事件的态度进行背诵。4、联系一、二节,请大家思考作者写此文的目的。1、齐读第四节,思考这一节写了哪几类人?“真的猛士”、“庸人

12、”、“我们”2、思考交流:“真的猛士”“惨淡的人生”“哀痛者”“幸福者”的含义。“真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惨淡的人生”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黑暗现实。哀痛者: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3、自由背诵第二节4、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悼念死者唤醒庸人激励生者1、强化思路解析法2、培养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理解深刻句子含义的能力。学习第六、七节师:记念刘和珍君不仅是一曲赞歌,一支号角,还是一记警钟。我们来听听鲁迅的警醒之言。请大家快速阅读第六、七节,找出体现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的句子。(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预设:联系上下文,反复诵读)生:“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

13、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这句话表明了作者不赞成徒手请愿的观点。“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激励生者奋然前行训练学生运用抓关键句、联系上下文、反复诵读等方法阅读语段、语句。揣摩句子含义请大家再读文章,划出你认为难以理解或意蕴深沉的的语句或段落,先自己试着理解,再提出来交流讨论。(提出的问题先由学生试着回答,老师点拨完善)预设:1、“我将深味着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14、,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3、“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思考、提问、解答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深刻句子含义的方法。自我评价1、继续运用思路解析法理解文意,帮助背诵,效果很好。2、采用探究、合作、交流、点拨的方法突破本文的难点对深刻语句的理解,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让学生自己总结了阅读方法,体现了法由文生。记念刘和珍君学案学校:浏阳三中设计者:张民红【学习目标】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揣摩感悟文中有丰富意蕴的语言。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等优秀品质。树立人文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重点难点】重点: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把握内容与主旨。难点:理解内涵丰富深刻的语句。【学法提示】朗诵法、交流讨论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