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4643193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理论上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它是一门新兴的、开放性的不断 发展的门类,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概念来界定它。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现代 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所以它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是一类边缘的宽泛意义上的“学科”。美国学者R.S.蔡斯在其课程设计:有代表性的模式一文中曾归纳了活动一一经验 课程的三个主要特征:第一,课程的结构由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来决定。第二,合作计划,即教师和学生一起确立追求的目标,规定查阅的资料,计划实施的活 动,安排从事的评定程序等。第三,把重点放在所学习的问题的解

2、决过程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属于活动课范畴,它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的 心理需要为基础,关注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主线而设计和组织实施 的。它以关注学生自身的成长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生活、择业等方面的问题, 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宿,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整个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 的活动,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促进班级成员的互 动合作。通过优化学生的活动过程,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和提高心理能力的目的。所以心 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一)形式的活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去感

3、悟,它不同于传授和说教。学生 在活动中,不断能接受到新的信息和他人的反馈,他要考虑如何做出反应,这就使其思维处 于激活状态,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独创性得以显现和培养,思维变得积极而活跃。随着 思维的活跃调动,学生的其他感官也将得到协同的行动,尤其是与思维直接相关的语言表达 能力会得到锻炼和发展;伴随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在情感上会有愉悦的 体验,参与意识将增强,使活动变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二)结构的开放性构成心理活动课的要素与实施过程所涉及的要素之间不是封闭的,它集中体现在活动目 标的开放、活动内容的开放、活动时间的开放、活动空间的开放、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开放五 个方面。

4、1. 活动目标的开放:活动的目标重在发展和预防。它是一个方向目标,对每个学生而 言不是整齐的,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去发展,因此,活动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多元 的、开放的。2. 活动内容的开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选取的是学生最关心的自身心理问题 以及与之发生关联的来自社会因素影响的社会问题。最终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 力。因此,活动的内容、创设的情境都是开放于社会的,同时又充分满足学生内在的心理需 要。活动有时也没有统一的、固定的答案,活动结果呈现出开放性。3. 活动时间的开放: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实施不是拘泥于一般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其 本身可长可短,视具体情况而定,具有一定的灵

5、活性。4. 活动空间的开放:它不拘泥于教室,可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选择教室、校园、公园、 野外等社会空间作为自己的活动空间。即使是教室内的活动,也可以打破教室座位顺序,或 没有固定的桌椅,围圈而坐,“U”型、“V”型、O”型排列均可。5. 师生关系的开放: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居高临下” “专断”、“独言”,师生关系 是彼此尊重、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式、开放型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不存 在一方灌输给另一方的问题。(三)训练的系统性这里所说的系统性不同于学科课程的系统性。学科课程的系统性指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 的系统性。活动训练的系统性表现为整体活动目标的系统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

6、展 状况不一样,因此每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标要求一致但程度不一样,随着年龄的 增加,活动的内容、形式、水平会逐步加深和提高。就是同一年龄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课也呈现出活动之间的系统性。(四)学生的主体性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1. 能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标自己设计活动形式, 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依照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主动地感受所创设的活动环境的影响, 或吸收或排斥或改造,实现自身认知结构的重建与改造。2. 自主性:学生活动中,具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和自觉活动的态度。教师予以宏观指导, 学生能主动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发展和完善自己。3. 创造性:由于是活动,既“活”又“动”在团体中会不断有新的思想意识、方法的 涌现,使活动过程处于“活”的态势下,学生能够在“接受和产生”的思想碰撞中实现对自 身的重组和刷新。这四个方面的特性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特征。其中 活动性是其他三性的基础和前提,创造性是最高特性,系统性是对活动性、开放性的进一步 规范,主体性是活动性和开放性得以实现的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