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4)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4638297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 (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石潭记 (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石潭记 (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石潭记 (4)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石潭记 (4)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 (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学 计 划教学内容小石潭记共几课时2课型新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教学资源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预习设计1、 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字音。2、 尝试疏通文意,不明白处做上记号。3、 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柳宗元和永州八记。4、

2、 导航P40“课前思考”。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导入新课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二、预习展示 1、交流搜集的资料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

3、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2、展示字词学习情况参差cnc寂寥j lio摇缀yo zhu隶l篁竹hun zh清洌qn li为嵁wi kn佁然y rn 俶尔ch r翕忽x h差互ch悄怆qio chun幽邃yu su学生对借景抒情已有一定认识,以春望导入本文学习。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作者等资料,教师适当补充。“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

4、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请学生上黑板书写在预习中学会的字词。师生再共同补充。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3、检查朗读校对导航P40(3)三、合作探究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解决不了的做好记号准备质疑。2、集体质疑,同学互助,教师点拨,共同质疑。(1) 古今异义。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 一词多义 以: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

5、词,“成为”) 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差: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朗读形式可以多样。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展示情况,并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形成板书。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3、重点句子翻译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课堂检测导航P41(3)(4)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上我们主要朗读了课文,疏通了文意,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巩固,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作业设计1、读、背课文。2、翻译课文。3、自主第一课时第一篇“学 程 导 航”课 时 教 学 计 划教

6、学内容小石潭记共几课时2课型新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3、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1、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2、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教学资源预习设计1、 背诵课文字词句翻译。2、 思考: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在游览过程中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文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说说本文写作思路。发

7、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者2、 抢答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三、合作探究1、围绕小石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写景用了什么写法?围绕小石潭周边,作者描写了篁竹、青树、藤蔓;围绕小石潭本身,作者描写了水声、潭水、游鱼、溪身、气氛。第1段描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人迹罕至,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这一段写景用的是移步换景的

8、写法。第2段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潭水的特点是清澈见底,游鱼的特点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整段话无一处写水,又无处不在写水:鱼儿就像在空中浮游,写出了水的清;阳光下,鱼儿的影子落在潭底的石头上, 齐读课文,让学生复述课文,体会景物蕴涵的作者感情。齐读课文,理清思路抢答问题,进一步熟悉课文。学生根据问题,小组交流讨论,形成组内意见后全班交流。板书:石奇树茂 鱼乐水清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更显出了水的清,这种方法叫侧面描写。作者先写鱼儿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这是静态描写;忽然,鱼飞快地窜往远处,非常活跃,好像跟游人逗乐,这是动态描写

9、。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渗透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感到快乐。第3段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写小溪,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态;溪水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动态。一静一动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小溪曲折延伸,望过去,看得见的一段水面映着天光云影,亮光闪闪,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精确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2、教师提问,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1)先声夺人。(2)抓特点,用比喻。(3)正面描写。(4)正面、侧面相呼应。(5)对比描写。(6)拟人。四、拓展延伸 活动设计:假如你就是一位录像师,请你把文章展现的景物重现画面、声光,把文字符号

10、转化成可感知的视觉听觉形象。 岸曲源活让学生找文中句子谈谈作者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师帮助归纳总结。活动要求:自行设计,不必拘泥于课文的描述,可以拓展,进行润色、加工。小组活动:内部讨论。(教师巡回。)成果展示:由小组发言人语言展示录制的设计和内容。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五、课堂检测导航P41“合作探究”六、课堂小结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以写景取胜。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景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文章先写所见景物,再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后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突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被贬谪后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的,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小石潭气氛恰当地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往往寥寥几笔,神形兼备,各尽其妙。作业设计1、写熟悉的某处景物,二三百字。 2、自主第二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