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章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22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4625673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章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22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章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22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章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22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章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22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章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22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章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22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章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22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后达标检测 鲁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2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淮北模拟)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12题。1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A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D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2该地制种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源B机械C土壤 D市场解析:第1题,河西走廊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

2、积累,作物种子质量优良。第2题,由于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利润更大且市场需求量大,导致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答案:1.B2.D(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光伏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下图为我国某地光伏农业大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表形态 B风速大小C天气状况 D土壤性质4光伏农业大棚内太阳能LED灯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大棚夜间温度B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C捕杀棚内农作物害虫D方便农民夜间劳动解析:第3题,光伏发电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大棚农作物的生

3、长也要依托太阳能,二者都与太阳能密切相关,故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天气状况。第4题,光伏农业大棚内使用太阳能LED灯,可以在夜间对农作物实施照明,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促使大棚内农作物提前上市。答案:3.C4.B(2018株洲模拟)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57题。5四个区域中,农业地域类型属于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的是()A甲 B乙C丙 D丁6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草场茂密,光热不足B乙土壤肥沃,雨热适宜C丙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平原面积大D丁地面平坦,水网稠密7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

4、是()A甲粮食商品率高 B乙机械化水平低C丙水利工程量大 D丁市场适应性强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甲为恒河平原,为水稻种植业;乙为密西西比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丙为拉普拉塔平原,属于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丁为墨累达令盆地,为混合农业,故本题选C。第6题,甲为恒河平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乙为美国密西西比平原,土壤肥沃,夏季受来自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影响,温度、降水量适宜;南美洲地势东、北、西三面高,中间和南面低,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墨累达令盆地地势低平,河流较少,故本题选B。第7题,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甲为水稻种植业,粮食商品率低;乙为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丙为大牧场

5、放牧业,水利工程量大是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丁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可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多种小麦或者多牧羊,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故本题选D。答案:5.C6.B7.D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图。读图,完成89题。8有关三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为混合农业B为商品谷物农业C为水稻种植业 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9有关三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市场适应性强,有利于恢复地力B生产规模小,单产高C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低D生产规模大解析:第8题,由图可以看出:地种植业比重约50%、畜牧业比重约50%,商品率高,应该是混合农业;地种植业比重约85%、畜牧业比重约15%,商品率低,应该是水稻种植

6、业;地种植业比重约10%、畜牧业比重约90%,商品率高,应该是大牧场放牧业。第9题,地混合农业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种植或者养殖的类型和规模,市场适应性强,种植与放牧轮作,利于恢复地力;、两地的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水平高;地为水稻种植业,生产规模小,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答案:8.A9.C(2018江门模拟)下图为某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该农业最可能是()A人工草地畜牧业 B粮草结合混合农业C多元开发立体农业 D热带地区迁移农业11该生产模式会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A改变自然带类型 B保持土壤肥力C增大气温日较差 D增加原生物种解析:第1

7、0题,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有复合牧草、干饲料、畜、禽、土壤等元素,可判断出是人工草地畜牧业,故选A项。第11题,自然带类型与所在地的气候有关,该模式无法改变,A项错误;由于将落叶和畜、禽的排泄物进行了还田,故可以保持土壤肥力,B项正确;人工草地改变了下垫面的物质,可以减小局部气温日较差,C项错误;原生物种无法增加,D项错误。答案:10.A11.B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8洛阳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潘帕斯草原面积约76万km2,其中66.3万km2在阿根廷境内。近年来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潘帕斯草原的草场面积不断萎缩。阿根廷是世界蜂蜜第一大出口国,年出口量达10万吨以

8、上。养蜂业遍布全国,其中北部的潘帕斯草原集中了超过全国80%的蜂群,而南部较少。(1)说明阿根廷养蜂业集中在北部的潘帕斯草原而南部较少的原因。(9分)(2)分析一年中潘帕斯草原养蜂业取蜜时间选择在12月次年2月的原因。(9分)(3)推测潘帕斯草原草场面积萎缩对养蜂业的影响。(4分)解析:(1)可从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蜜源植物多,而南部地区纬度偏高、荒漠面积大、气候寒冷、干旱等角度分析原因。(2)12月次年2月是阿根廷的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大,植物生长好,蜜源植物丰富,同时也是农闲季节。(3)潘帕斯草原的草场面积萎缩,使蜜源植物减少,则蜂蜜产量下降;环境恶化,蜂蜜质量下降。答案:(1)

9、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蜜源植物多。南部地区荒漠面积广大,气候干燥,蜜源植物少;南部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不利于蜜蜂越冬。(2)12月次年2月是潘帕斯草原的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百花盛开,蜜源植物丰富,是蜜蜂酿蜜的主要季节;夏季是畜牧业的农闲季节,劳动力较充足。(3)蜜源植物减少,产量下降;环境恶化,导致蜂蜜质量下降。13(2018湖北四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 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至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

10、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8分)(2)指出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并说明理由。(8分)(3)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4分)(4)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请你说出促进渤海对虾发展的措施。(4分)解析:(1)河流入海口附近,多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

11、水温适宜。(2)秋冬季节,渤海与黄海相比,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大陆性强,水温降温快。黄海纬度低,水深的海区散热慢,水温高。秋冬季节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所以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3)随着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度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4)渤海对虾的可持续发展,要进行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在沿海地区做到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答案:(1)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入海口附近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

12、的栖息与自身保护。(2)原因:黄海南部深海区水温较高。理由:秋冬季节,与黄海相比,渤海海域纬度较高,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较浅,受大陆影响(或大陆性较强),降温快,水温低;此季节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3)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度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4)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