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462263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家传统文化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选自儒家经典的专门章节和精采文章选段,语言优美,字句凝练,立意深刻,对中学生思想品格的塑造、行为价值的判定、伦理道德的形成等方面全部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儒家思想把个人的成长同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络在一起,认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德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的英雄气概等,全部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绝好教材。这些教材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培养她们主动向上,努力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儒家思想的关键是“仁”。所谓“仁者,爱人”,就是将他人看作是和自己一样的人,有了这一前提,才能超越利己的天性,关爱、同情、尊重她人。这种良好的品格正是我们的教育所追求的:使学生经过学习,学会关心她人,为社会推行责任。三、培养学生的刻苦学习精神孔子说“学而不厌”,强调学无止境。她告诫学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数十年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并称“三人行,必有我师

3、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语言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了解古人做学问的精神,使学生能有所感悟并内化为本身的行动,刻苦学习,努力追求。四、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孔子在学习方法上提出学思并重的标准,强调在学的基础上发挥思维的作用,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说,只重视学习而不重视思索,就有可能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只重视思索而不重视学习,就有可能因迷惑而愈加危险。这一学思并重的标准使学生认识到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思索的主要性,使她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勇于创新,勇于质疑。五、学以致用孔子认为:“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认为?”意思是读了诗文三百篇,交给她政治任务,却不能完成;派她出使四方各国,也不能独立应对;即使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隐含的意思就是,教给你诗文三百篇,目标就是要让你有能力去完成政治任务,有能力去出使应对四方。由此可见,她认为学习要学以致用,教育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当代教学中,课堂外的航模、电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爱好小组活动,暑期的社会实践考察等全部表现了这种思想。所以,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利用知识、适应社会的能力。总而言之,儒家思想的精华是我们中学教育的宝贵指导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第十四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