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4622625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生活生命与安全上册教案1、我们不怕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痛是神经细胞在起作用。使学生初步了解痛是一种自我保护机能。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疼痛感受学习本课。以活动形式开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疼痛事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科学认识痛感的原因与作用。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疼痛。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请学生谈自己疼痛的感受。认识痛是经常发生的,并引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有痛感?二、活动:议一议1、同学们有疼痛的经历吗?看图描述图中的场景;再联系生活说一说还有哪些情况会引起疼痛。2、引出问题:我

2、们为什么会有痛感呢?痛感有什么作用呢?3.、了解疼痛是神经细胞在起作用;了解痛是一种自我保护机能。活动一:认识神经细胞的作用。请学生分别扮演“神经细胞”和“我”, “神经细胞”和“我”的对话说明痛感的原因:人体内有专管疼痛的神经细胞,当它们的神经末梢遇到危险刺激后会迅速将信号传递给大脑,人就会马上产生疼痛感。活动二:了解人体没有疼痛的地方。学生说说自己没有疼痛的时候(剪头发、剪指甲),讨论得出科学认识:人的头发和指甲上没有分布神经末梢,因此不会感觉到痛。第二课时一、进一步了解疼痛的作用。1、师:人的头发和指甲上没有神经细胞,所以不会产生痛感,如果人的身体内任何地方都没有神经细胞该多好啊,那就不

3、会有痛感了,我们也就不会害怕了。这样可以吗?人要是没有痛感了会怎么样呢?2、学生讨论。二、麻醉术的秘密1、请打过麻药的小朋友说说打麻药时的感觉。2、引导讨论揭示:麻醉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避痛技术,是用麻醉药注射于组织内产生暂时性痛觉消失的方法。三、生命的坚强1、阅读小故事“敬礼娃娃不怕痛”、“关羽刮骨疗伤”,谈感受。2、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有坚强的一面。3、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讲述生活中勇敢克服疼痛的故事。四、考考你1、学生做“疼痛,我们怎么面对”的选择题。2、让学生从小树立当疼痛出现时,首先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和救治,其次才是学会克服和忍受。教后反思:六、七岁的孩子在生活中都曾经有过因擦伤、划伤、摔

4、跤、开水烫、打针等引起的痛感。许多学生面对疼痛会忍不住大哭,这是正常现象。在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疼痛的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疼痛的原因,让学生明白,疼痛感是我们人类自我保护的一种机能,消除他们的恐惧的心理。让学生知道,“痛”经常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正常的生命感觉;痛的秘密是神经细胞的作用;痛感是保护我们生命的信号;痛有医术可以避免。信息反馈:2、种子的力量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打开眼界,了解植物、动物生命的惊人力量。2、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智慧是一种惊人的力量。过程与方法: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亲手种一粒种子,观察种子的变化。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

5、帮助学生认识幼小的自己也拥有强大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的生命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动物生命的惊人力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的智慧力量是最惊人的;帮助学生认识幼小的自己也拥有强大的智慧潜能。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植物生长全过程的课件资料。学生准备:收集有关人类创造发明的故事。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看课件(密封的铁罐子被种子生长的力量冲破的实验),说说自己的感受。二、 观看一株植物生长的课件资料,了解植物是怎样开花结果的。讨论:种子为什么能发芽?引导学生想到生命的力量。三、观看课件:松树在岩石缝里扎根生长;蚂蚁扛起比自己重

6、几百倍的东西;白蚁修筑巢穴。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动物的生命有着惊人的力量。第二课时一、课件展示人类发明创造的故事、学生讲人类发明创造的故事,思考、感受人类智慧的力量。二、人类智慧力量大(一)比比谁的记性好1、识字。出示认字表,在规定时间里识字量大的学生为胜。2 、背诵古诗。出示古诗,在规定时间里背诵数量多的学生为胜。老师给获胜者发小红花(二)比比谁的手巧1、学生进行手工小制作2、交流、评比3、励(三)游戏1、收拾书包2、传作业本(四)说说你还会做哪些事?说说自己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教学反思:我们常以为强大的生命总是有着强大的力量,其实弱小的你生命也有强大的力量。本课以植物种子的力量为例说明生

7、命力量的强大,并以此让学生初步感悟到虽然自己比较幼小,但生命里蕴藏着智慧的力量,那是一种惊人的力量。信息反馈:3、我的鸡蛋宝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一只正在孵化的鸡蛋就是一个生命,这个生命很脆弱,需要呵护。2、在护蛋行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呵护生命需要付出爱和责任。过程与方法:1、在家亲手感受、了解一下鸡蛋的特点。2、观看课件。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护蛋行动,使学生体会生命成长的不易,感悟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学会感恩。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会生命的脆弱,体会呵护生命需要付出爱和责任。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个生鸡蛋。学生准备:一个学习小组一个生鸡蛋。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

8、时一、认识生命,感受生命的脆弱1、猜谜引入:有个东西圆溜溜,轻轻一磕它就破,摆上餐桌人喜欢,营养价值没得说。2、引导想象:鸡蛋妈妈正在孵化的鸡蛋会出现什么奇迹?3、引导认识:能孵出小鸡的鸡蛋就是一个生命。4、教师引导:鸡蛋妈妈能孵出小鸡,人能想办法孵出小鸡来吗?下面请听一个故事爱迪生孵蛋。5、引导学生认识鸡蛋孵化需要的条件。二、生命小秘密1、师:在严寒的北极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动物企鹅,在企鹅家族,小企鹅是爸爸孵化出来的。下面我们就去看看企鹅爸爸是怎样孵蛋的。2、学生读故事,谈体会。引导体会环境的恶劣和企鹅爸爸孵蛋的艰辛。3、幸福的“我”(1)学生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讲述,引导阅读教材上

9、相关图片的文字。(2)引导学生认识到:小生命的成长需要安全、营养、健康、关爱和呵护等。4、体验:学孵蛋学生下蹲3分钟做孵蛋动作,感受呵护生命的艰辛。第二课时一、体验活动:护蛋行动第一:活动规则:保护鸡蛋的安全,不被打破,保持鸡蛋的干净。第二:讨论保护鸡蛋的好办法。第三:开始进行护蛋行动。四人小组一个生鸡蛋,进行护蛋一节课的体验,要完成跑步、扫地、做操等动作,感受护蛋的艰辛。二、活动结束后,以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活动的过程和感受。三、分享评比:我的护蛋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呵护生命需要关爱和责任,体会生命成长的不易,感悟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学会感恩。教学反思:生命有脆弱的一面,因此生命需要呵护,而呵护

10、生命需要爱和责任。本课以“我的鸡蛋宝宝”为切入点,学生在与鸡蛋宝宝的亲密接触中初步感受生命的脆弱,初步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认识到呵护生命需要爱和责任,懂得感恩父母。信息反馈:4、独自在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独自在家时可能遇到的危险。2、使学生学会冷静、机智、合理地应对入室盗抢等不法犯罪行为。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看图并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保护自我人生安全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冷静、机智、合理地应对入室盗抢等不发犯罪行为。三、教学准备: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说话二、议一议:1、室内小男孩为什么会发出哈哈

11、声?2、室外来了什么人,他准备干什么,小男孩知道吗?引导学生意识到独自在家的时候可能会存在入室盗抢的危险。三、说一说:1、独自在家的时候可能还会遇到哪些危险呢?2、全班汇报四、独自在家时,为了防止危险,该怎样做呢?1、看课文插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谁做的对?2、同桌议一议:独自在家时首先应做好那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3、看插图说说:有电话打来或有人敲门时应该怎么办?除了书上的办法?还有其他办法吗?4、当坏人已经入室或准备强行闯入时该怎么办?看图说说,再结合自己说说其他办法。5、老师给与适当的评价。第二课时一、学生分组表演独自在家时遇到陌生人敲门来访的情形,该怎样做才正确,教师及时给与肯定。二

12、、现场表演“打110报警电话”,比比谁最会打110报警电话。三、课外调查活动:问问哪些邻居经常在家,特别要记住他们家的电话号码。提醒学生要保护隐私,不能在全班或公众场合随便透露邻居的电话号码。教学反思: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人忙于上班、外出,孩子独自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多,这时有的不法分子便乘虚而入,利用各种欺骗手段实施犯罪。强化儿童独自在家时可能会遇到危险的意识,教育了儿童学会巧妙地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信息反馈:5.家中如何避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能充分意识到在家中可能遇到发生地震的危险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在家中合理逼震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保护自我人身安全的能力

13、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冷静、合理地躲避发生在家中的地震灾难三、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图片四、课时划分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材插图中小床的剧烈摇晃以及床下小孩“啊,地震了!”的呼喊,展示了人在家中突然发生地震时的场景,随即卡通小熊猫提出:“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正好在家,该怎么办?”学生虽然经历了“5.12”汶川地震,但由于当时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没有独自在家避险的经验,所以可以直接用小熊猫提出的问题引入本课教学。考虑城乡各自的实际情况,教材将学生的家庭住所分为楼房与平房两大类,分别讲述家中避震的常识。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地震发生时,对于家住楼房的学生,

14、“小博士”提出“就近找安全地方躲起来”的逼震方法,以“家住楼房的同学,注意护住头部,最好找下面这些地方躲起来”概括出家中躲避地震的要领:护住头部和找安全的地方。教材以四福插图展现了小朋友护头躲在家中可以避震的地方的场景:房间内承重墙墙角、狭小的卫生间、结实的写字台下面、低矮的家具旁。意在告诉学生,当地震发生时,躲避到这些地方的做法是正确的。教学时,教师除讲述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下活动:说一说,家中有没有结实的写字台和低矮的家具可以躲避地震。找一找,教室内哪里是承重墙的墙角。自己的家里哪里是承重墙,应该躲避在哪个位置。演一演,怎样护头躲在墙角或低矮的家具旁(可以讲台或课桌为例)对于学生的回答

15、、表演,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肯定其合理之处,纠正不正确的做法。第二课时地震发生时,对于家住平房的学生,教材展示了一幅小孩在大人的带领下,护住头从室内往室外开阔处跑的场景图,并配以“家住平房的同学,如果室外场地开阔,应尽快跑到室外避震”的文字描述。意在告诉学生,室外场地开阔,是跑出室内避震的前提条件;如果室外并不开阔,还是按照以上方法在室内躲避为好。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说一说:自己家的室外是什么样的,开不开阔;如果要从室内跑出去,应当注意什么(护住头)教师还应当补充讲解:跑到室外,不要靠近楼房、围墙、树木、电线杆、悬挂的广告牌和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第一次震动后,随时有可能再次震动,因此,在正式解除警报之前,应留在原地。接下来的内容,教材用四幅插图,借“银杏娃娃”之口,从反面告诉学生“可不能像下面那样做!”即躲在室内窗户旁、跑进厨房、阳台等地、呆在床上、盲目跳楼。教学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让学生采用同桌互议、全班讨论等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