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生物学-考试整理答案-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4613542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化生物学-考试整理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进化生物学-考试整理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进化生物学-考试整理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进化生物学-考试整理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进化生物学-考试整理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进化生物学-考试整理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化生物学-考试整理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 .进化:进化指事物由低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的形式转变过程。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与发展。涵盖了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2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就是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3 .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发展,也包括某一物种。4 .比较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异同。相同点:1二者均认为物种是可变的,而是在自然界里,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变异,并

2、且从一种生物类型变为另一种生物类型。2二者均主张生物的进化史渐进的。不同点:1 .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主张物种演变和共同起源,他认为地球上现今生存的物种都是曾经生存的物种的后代,溯源于共同的祖先。共同起源是生物进化一元论的观点,而拉马克则是认为最原始的生物源于自然发生,各系统或群体生物并不起源于共同祖先,是典型的生物进化多元论的观点。2 .二者对适应起源看法比不同。按照拉马克看法,用进废退或获得性遗传是一步适应,也称直接适应,即变异是定向的,“变异=适应”。按照达尔文的看法,适应是两步适应,也称间接适应,第一步是变异的产生,第二步是通过生存斗争的选择,即变异是不定项的,“变异w适应”

3、。3 .拉马克学说是在同灾变论的斗争中创立的,达尔文学说是在同神创论的斗争中创立的。5 .你如何看待“美国的猴子事件”?第二章6 .试述生物大分子起源研究的最新进展生物化学起源于19世纪的生理化学,发展于20世纪。起先,由于一些有机化学家对动植物化学的研究,开始认识了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一一蛋白质、核酸、糖和脂肪的化学成分和部分结构。化学家们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到1940年才全部阐明了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E.菲舍尔和F霍夫迈斯特先后分别提出蛋白质的结构是由肽键把各种氨基酸链接为长链的理论,并指出了天然氨基酸都是L系的。但直到1929年,瑞典化学家斯韦德贝

4、里用他自己发明的超速离心机进行了测定后才证明了蛋白质的大分子本质。1869年,J.F米舍尔发现核酸以后,德国生化学家A.科赛尔和美籍俄裔的生化学家PA.T列文等从世纪交替时起到20世纪30年代,对核酸的结构作了系统的研究,发现核酸是由4种不同的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喋吟核喀咤的衍生物,通称为碱基)同核糖、磷酸结合成核甘酸,然后再集合为大分子。1929年PT.A列文发现,由于核糖含氧量不同,而有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核糖核酸(RNA)之分。由于当时条件的局限,他根据不够精确的测定,误以为核酸中4种碱基的含量相等,于1921年提出关于核酸结构的错误的“四核甘酸”假说,把复杂的核酸结构简单化了。30年

5、代这一假说被普遍接受,影响了人们揭示核酸作为生命物质的重要功能。直到40年代中期核酸在遗传上的功能被肯定,才有人再次用刚建立不久的精确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四种碱基含量并不完全相等。这才推翻了“四核甘酸”假说,有助于以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第三章7 .超循环组织模式:指由自催化或自我复制的单元组织起来的超循环系统8 .真核细胞起源的内共生学说的合理性表现在那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合理T1、在膜形态结构上,线粒体和细菌相似,叶绿体和蓝藻相似。在化学组成上,内外膜不一致,线粒体外膜与真核细胞的质膜相似,而线粒体的内膜与原核细胞的质膜相似。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它们像细菌一样,

6、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这些特征具有曾是独立生存的生物性质。它们所含的DNA均为裸露的环状分子。3、线粒体、叶绿体的核糖体在大小和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反应性质上与原核生物相似。4、现今的生物中,有些真核细胞中存在有共生现象。5、分子进化方面的证据,根据16SrRNA序列比较分析,红藻的叶绿体毫无疑问是从蓝藻来的。6、同工酶与代谢途径研究的证据也支持内共生学说。不足:1、只重视形态学方面而忽视细胞生理和生化特征。2、不能很好的解释细胞核的起源。9 .简述真核细胞起源对生物进化的意义1)为生物性分化和有性生殖打下基础;2)推动生物向多细胞化方向发展;3)促成了三级生态系统的建立。第四章一、名词解释化

7、石:化石就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它们生活的遗迹。五界说:将生物界分为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界。二、化石按照保存的特点可分为哪几类?决定化石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化石按照彳存:1、遗体化石2、模铸化石3、遗物化石4、遗迹化石决定化石形成的因素:1、生物死亡种群的大小2、生物体组成部分的坚硬程度。3、生物尸体被掩埋的速度4、掩埋的环境5、化石的程度和速度三、地质年代划分的原则是什么?地质史划分为哪几个代?每个代又包括哪些纪?(P70)地质学家根据底层叠加原则及标准化石,将地质史划分为6个代,由早到晚依次是冥古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新

8、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曲全更上中潮始古白休石泥土具寒后舒新新新新哥新军我笈EkS陶武武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纪打纪纪纪妇纪纪第五章一、名词解释“有产者”原则:是指斗争中资源(食物、领域、配偶)占有者往往处于优势。二、新构造的起源及其在进化中的意义是什么?生物的多功能性是器官系统发育变异的基础,基因的多效性是新构造、新器官形成的基础。基因多效性即一个基因控制若干性状的特征。随着环境的改变,某些原先没有多大适应意义的特征可能对新环境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因而会得到保存和加强三、新功能起源的基本方式有哪些?1、功能的强化:功能的强化按结构水平,分为两种,即细胞与组织的功能强化和器官的动能强化。2、功能的扩大:功能

9、扩大是指结构功能范围的扩大。3、功能的更替:功能的更替指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改变,原先次要的功能逐渐转化为主要的功能,随着功能更替,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四、谈谈你学习争斗行为后的感受。第六章一、名词解释微观进化:是无性繁殖系或种群在遗传组成上的微小差异导致的微小变化。遗传平衡定律:一个群体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群体中各个体的比例可从一代到另一代维持不变。遗传漂变:由于群体太小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甚至丢失的现象。二、测定了1000人的MN血型样本,发现其中M型360人,MN型480人,N型160人。试从该样本计算基因M和N的频率切的频率:=p+-H=0,6=60%:2WOO:!00

10、0Nq=-(2J+ff)=+*H=-+-=0,4=4二1,21000:1000三、在300人的一个群体中,三种血型的百分比数如下:M型42.6%;MN型46.7%;N型10.7%。计算基因M和N的频率。M的基因频却=P+%二Z6%+-m=6595%n的基因频率q=Q=10册+146.7%=335%四、试述微观进化与宏观进化二者的关系。试述微观进化与宏观进化的关系。(1)微观进化过程是宏观进化现象的基础,微观进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宏观进化现象,不存在与微观进化无关的独立的宏观进化过程。(2)微观进化的速率有快有慢,在一定情况下,微观进化速率也会很快。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微观进化和宏观进化是统

11、一的,微观进化通过选择、隔离分化同样可以导致高速率的进化。(3)微观进化与宏观进化是不同层次上的进化,二者是相互关联的第7章名词解释1 .物种:是进化的单位,又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是指生命存在的主要形式,体现了生物界统一性中的多样性,连续中的不连续性,不稳定中的相对稳定性。2 .生殖隔离(广义的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界中生物间彼此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正常可育后代的现象。生殖隔离机制是指生物防止杂交的生物学上的特性和机理。简答题二、举例说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答:物种的形成一般是通过隔离实现的,因为只有隔离才能导致遗传物质交流中断,防止因基因交流而将彼此间的差异淹没,保证群体向各

12、自方向发展,使歧化不断加深,直至新种形成。另一方面,生物学上差异造成的隔离,也是随着物种的形成而获得的。以美洲棉尾兔分布为例,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个种,而在西部多山地区则有23个种,说明在多山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又如蚊子中至少有6个物种之间的隔离属于生态隔离,一些种生活在盐水中,另一些生活在活水中,还有一些生活在静水中。第8章名词解释1宏观进化:宏观进化研究的是种以上的高级分类群在长时间(地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物种是宏观进化的基本单位。2表型趋异:是指后裔的平均表型相对其祖先表型的偏离。3谱系趋异:是指一个单源群内代表不同进化方向的线系之间因种形成速率和绝灭速率的差异而造成

13、的谱系不对称性。简答题:1举例说明特化式进化的主要类型。(P164)书上找例子答:特化式进化的主要方式(1)分歧(divergence,趋异)由一个祖先物种适应于不同的环境,向着两个或两个以上方向发展的进化过程。北极熊是从棕熊发展而来的(2)辐射(radiation)由一个祖先物种进化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新物种,以适应不同环境或生态位,从而形成一个同源的辐射状进化系统。哺乳类在历史上发生的三次适应辐射,最后一次发生在新生代,从原始的食虫类分化出包括灵长类在内的胎盘哺乳类。(3)趋同(convergence)指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的选择压力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

14、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环境条件,这种现象称为趋同。化石爬行类中的翼龙很像哺乳类的蝙蝠,这就是生物进化中的趋同作用(4)平行(parallelism)指源于一个共同祖先,但后来适应不同条件产生分歧,之后又遇到了相同的条件,产生了对相似环境的相同适应。澳大利亚的鹅袋类与大陆的真兽类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是非常相似的从一个共同祖先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条件中,进行了平行进化。2试述微观进化与宏观进化的关系(P179)答:微观进化过程是宏观进化现象的基础,微观进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宏观进化现象,不存在与微观进化无关的独立的宏观进化过程。微观进化的速率有快有慢,在一定情况下,微观进化速率也会很快。说明在

15、一定条件下,微观进化和宏观进化是统一的,微观进化通过选择、隔离分化同样可以导致高速率的进化。微观进化与宏观进化是不同层次上的进化,二者是相互关联的。第9章名词解释1选择性剪接:指从一个基因转录出来的RNA前提,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形成不同的成熟mR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2结构域:是指蛋白质亚基结构中明显分开的紧密球状结构区域,又称为辖区3表观遗传:表观遗传(epigenetics)是指DNAff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细胞内除了遗传信息以外的其他可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传递。(来源于百度知道搜索的词条,文库里面没有这个答案)简答题一.染色体的进化有什么方式和途径?答:1.染色体数目进化基本染色体组整倍的增减,形成整倍体。染色体组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减,使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不成基数的完整倍数,导致非整倍体的产生。2.染色体结构进化缺失重复倒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