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中声环境质量设计及隔声措施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4606912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中声环境质量设计及隔声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绿色建筑中声环境质量设计及隔声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绿色建筑中声环境质量设计及隔声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绿色建筑中声环境质量设计及隔声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绿色建筑中声环境质量设计及隔声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中声环境质量设计及隔声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中声环境质量设计及隔声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建筑中声环境质量设计及隔声措施摘要:根据绿色建筑对声环境质量的要求,首先分析了绿色建筑构筑中,尤 其是声环境工程建设所依据的国家相关法律及设计所参照的标准及要求;其次阐 明了从软件模拟预测、结构规划到工程声环境验收等方面的建筑优化设计;最后 提出了建筑内部的楼板、门窗、墙体等提高室内声环境质量的措施,以期为绿色 建筑中声环境的预测、设计、施工等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绿色建筑;声环境;隔声措施引言所谓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最大化的节约资源,对环境进行 保护,营造和谐的自然环境的建筑物。但是如今人们待在室内环境的时间较长, 时间大于20h,要对室内的环境引起大力关注,而声环境是衡量

2、室内环境的重要 指标,大于50d B会对人们的睡眠质量与休息效果造成影响,大于60d B会使得 绝大多数的人在睡梦中惊醒,大于90d B若是长时间的处于噪声环境下工作或者 生活,就促使听力逐渐地降低,严重一点导致耳聋、血压升高等情况,因此做好 声环境质量设计至关重要,1绿色建筑声环境设计和构筑应遵循的相关法律和标准在对绿色建筑进行声学设计时,需要遵循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比如中华 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及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除了需要遵循以上法律法规以外,还需要参考多种有关 的设计规范,比如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参考的内容 主要有

3、对绿色建筑体型的设计、对于绿色建筑噪声的控制等设计内容。与此同时 为了更好地实现绿色建筑扩声系统的设计,可以参考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中的相关内容,不仅可以对最大声压级进行相关的设计,同时对于传声频率特性 传声增益等设计进行相应的指导。最后,对于绿色建筑其他方面的设计内容,还 可以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等相关内容。2绿色建筑中声环境质量设计要点对于一般的建筑工程来说,在进行声环境设计时,需要遵循简单化、模块化 的设计原则,确保用最少的投入来换取最高的收益。至于高档小区或者办公楼建

4、筑,在进行声环境设计时,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来进行设计。在开始声 环境设计时,事先需要对周围的环境噪声进行考查和预测,然后再对建筑围护的 降噪性能进行评估,最后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2.1 绿色建筑周边声环境的模拟计算对于建筑周边的噪声环境进行预测时,需要使用到专业的环境噪声预测软件 在项目开始设计之前,不仅对建筑室内的声环境进行模拟预测和结果计算,同时 对于建筑室外的声环境也需要做同样的处理。在这一切工作完成以后,需要采取 相应的降噪和防治噪声措施加以处理。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室外噪声的情况得到有 效的改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建设成本以及其运营过 程中的运营成本。近年来

5、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声环境计算机模拟分析软件 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并且相应的模拟分析软件的监测效果也更佳。对于室外声环 境仿真模拟软件的作用,主要有德国的Sound PLAN及英国的Noisemap。在实际 的监测过程中,最终的监测结果可能会受到声环境噪声源设定的误差,因此在对 监测点进行设置时,需要在项目周边选取一个最佳的地点来作为实测点。对于最 终结果的判定,需要多测几组进行分析类比,以减少因为软件监测所带来的误差 在对室内的声环境进行监测时,所使用的监测软件主要有法国的Raynoise以及 丹麦的Odeon7837等。在对建筑模型进行建立时,会使用到BIM技术,对于这一 技术的应用,能

6、够对绿色建筑的风环境、声环境及光环境等进行模拟仿真。特别 是对于声环境的模拟,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建筑室内和室外的声环境都 进行模拟分析。除了可以利用BIM技术外,同时还可以使用Virtual Lab声场模 拟平台,对于这一软件的运用也能做到对室内和室外声环境的监测模拟。在对室内的声环境进行模拟计算时,首先需要对建筑附近昼夜噪声值进行测 定,然后对于室内吸声量和单面阻隔墙的隔声量进行测定,进而能够弄清楚外部 阻隔噪声的功效。其次,对于相邻建筑之间的声压传送,也需要进行精准地计算 对于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的运用,类似于室外传声。第三,对于室内的所有设备 其产生的声压叠加效果也需要进行相应的

7、计算与分析,从而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 需求来对房间的噪声等级进行确定。2.2 绿色建筑的声环境质量设计和检测(1)绿色建筑在声环境质量设计时,需全面考虑建筑整体规划及内外部结 构与、布局,建筑外部应结合噪声等,科学设计绿化宽度,不要将建筑中会产生 噪音的设备房建设置在居住房间和有隔声要求房间的正上方、正下方,按照设备 产生的噪声等级,在设计中,采取隔音措施。(2)建设结束后,对建筑声环境实施检测,在检测建筑外部声环境期间, 可选择在噪声最大的时间段与地点,展开检测,检测道路交通与其他噪声源对建 筑的影响。室外检测应注意道路检测应挑选车流最多的工作日,商业区附近的道 路检测应挑选节假日,还应在每日

8、白天的车流高峰期和夜晚车流较少的时间进行 检测,保证声环境检测数据的全面性。2.3 项目整体结构设计在对建筑项目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时,对于建筑项目的周围需要设置有一定宽 度的绿化带,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周围噪声所造成的影响。另外,对于变配电房、 水泵房等建筑设施的设置,要尽可能地离住宅区或人员集中的地方稍远一些,决 不能建在住宅的旁边或者正上、正下的位置。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些设备 可能由于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污染,需要适当的采取减震设计措施,并且可以合理 设置相应的围护结构来对噪声进行降级,以免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3 绿色建筑的隔声降噪措施3.1 门窗的隔声降噪措施相对于其他的建筑结构来说,

9、门窗在隔声降噪方面的功能相对来说薄弱一些。 在对门窗的隔声性能进行综合考虑时,不仅会受到门窗材质的影响,同时对于门 窗的打开方式不同以及门窗的气密性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关。经过相应的研究 显示,在所使用的玻璃的材质相同时,隔声性能最好的是双夹层中空玻璃,隔声 性能最差的是中空玻璃,然后隔声性能由强到低依次是单夹层中空玻璃、夹层玻 璃、单层玻璃。如果是想通过改造窗户来对建筑的隔声性能进行提升,可以采取 提高声阻尼、增加空气层厚度或加大玻璃层厚度等方法,从而有效地起到隔声降 噪的作用。3.2 墙体的隔声方案和措施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所需要使用到的墙体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然而 不同的墙体结构类型

10、所采取的隔声方案和措施是各不相同的。为了有效提升墙体 的隔声性能,需要做好以下四点:(1)墙体质量改进。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墙 体具有较高的建设质量,对于所使用到的砌筑砂浆,需要其饱满度符合相应的要 求和标准。同时,在对其抹灰的厚度进行控制时,必须要严格符合相应的规范和 标准。在对墙体的开关盒进行处理时,可以采用隔声毡进行包裹处理,从而做好 密封工作。(2)穿墙管道改进。对于穿墙而过的管道工程,也需要进行相应的 处理。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是要严格保证所有的穿墙管道必须采 用套筒,并且为了减小套筒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对于存在的空隙必须要填实,并 且还要使用胶条进行封闭;至于套筒与墙体之间

11、,在进行密封处理的时候,需要 使用到玻璃棉等材料,确保嵌填的严密性,并做好密封处理工作。(3)尽量采 用承重墙作为分户墙。如果两户之间的分户墙是填充墙,为了进一步加强其承载 能力,可使用陶粒混凝土或密度较大的增强石膏来进行砌筑。(4)如果墙体中 存在嵌槽和管路,需要注意避免这两者之间实现贯通。3.3 楼板的隔声降噪措施为提高绿色建筑声环境质量和隔声性能,需要对建筑的楼板进行隔声处理, 但要注意不同功能的建筑对隔声有不同的要求,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和商业建筑 的隔音要求以及周边的声环境质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应当根据具体的建筑项目 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隔声措施。(1)对于居住建筑等隔声要求较高的建筑项目

12、,通常可以使用浮筑楼板来 增加隔声性能,通过弹性面平铺和组合法实现隔声降噪减震,有效降低居住建筑 内部的传声效果,减少不同楼层之间的声音干扰;(2)浮筑时,需注意建筑浮筑楼板与四周墙体间,应尽量减少刚性连接, 以防楼层间在刚性连接的作用下,产生“声桥”;(3)若建筑楼板铺设了龙骨,龙骨不能直接铺在建筑基层上,避免铁钉直 接穿过弹性垫层,进而保证楼板隔音性能;(4)建筑内部可运用具有吸声隔声性能的屏风,或具有吸声降噪性能的吊 顶,提高隔声性能。4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对其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声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目 前的建

13、筑中声环境设计质量受到能源消耗高、预算少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对其改 造的难度不断加大,为此在建筑建设的初期阶段要加强声环境设计,检测验收周 围与内部声环境,通过一些有效措施加强隔声处理,从而就能更好地实现绿色建 筑的目的。参考文献1 GB/T 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2 李维,鄂峥.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中的3S技术应用探索J.中国环境监 测,2013(1):151156.3 陈雨艳,杨坪等.基于环境质量监测的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J.中 国环境监测,2017(4):6874.4 刘剑强绿色建筑隔声降噪措施研究J 城市住宅,2018, 25 (09): 61-65.5 宣浩,谢立辉,宗新华,等.绿色建筑室内噪声计算分析与验证J.安徽建筑,2017(4):218-2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