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海上无线电管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4587522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海上无线电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海上无线电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海上无线电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论海上无线电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论海上无线电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海上无线电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海上无线电管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海上无线电管理宁德市无线电监测分站 马仁强1 海上无线电管理的特点如何加强海上无线电业务管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 全,是无线电管理部门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结合福建 宁德海上无线电业务管理状况以及近来海上无线电监测的实践 与体会,从技术角度出发对海上无线电管理进行探索。船舶电台是海上通信必不可少的工具。虽然目前我国公众移 动通信系统在近海范围内已实现覆盖,但通讯距离远、直接呼叫、 操作简单等特点,决定了船舶电台依然是海上渔业生产和交通运 输船舶主要的通信手段。同时,管理指挥调度、安全救助、气象 等公共信息服务也主要依靠船舶电台来实现。2 海上无线电管理的难点从无线电台站管理的角

2、度出发,目前海上无线电管理难点之 一是非法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现象严重。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 是船舶电台一般是制式电台,多为直接配备在船舶上,造成船主 主动设台意识不强;二是用户法律意识淡泊,存在“非法设台较 为普遍、法不责众”的心理。以宁德市为例,截止 2010 年底, 交通航运船舶总数248 艘,仅 10 艘办理船舶电台执照,办证率 不足4%;渔业生产船舶总数1500艘,仅250 艘办理船舶电台执 照,办证率仅达 17%。从无线电频率管理的角度出发,我国无线电频率资源目前采 用的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不同部门根据各自业务需求使用不 同频段的频率,但这对海上频率资源的管理却并不适宜。“近海 渔

3、业安全救助通信网”在全国统一使用33MHz作为呼叫频道,而 海事部门则将VHF16频道(156.8MHz)作为水上移动VHF无线电 话业务的国际遇险、安全和呼叫频率。根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对 救助渔船的统计和交通海事部门对近年涉及渔船事故的调查和 分析,很大一部分事故原因是渔船与商船的通信设备之间使用不 同通信频率而无法匹配,造成海上渔业船舶和交通船舶在航线交 会时无法联络。从维护无线电波秩序的角度出发,水上无线电通信秩序混乱 也是当前无线电管理难点之一。国际遇险安全通信频率即 VHF1 6频道被占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它不仅影响港口指挥和船舶管 理,严重的还造成遇险船舶求救信号无法传递,危及船舶航

4、行安 全。而由于种种原因,无线电管理部门在海上行政执法力度有限。 从外部总体环境上看,缺少海上交通工具制约海上执法工作正常 的开展,从无线电管理内部角度分析,人力不足、海上执法取证 手段有限等因素,使得无线电管理人员难以对海上私设电台、乱 用频率和违反通规通纪等问题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从无线电技术支撑的角度出发,技术监管手段不足是海上无 线电管理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海上超短波监测网尚未形 成,我们常用两种方法开展海上无线电监测:一是利用监测车在 海岸边或利用可搬移站及便携监测设备在海岛开展频率监测工 作。另一种方法是将仪器安装在租用的船舶上开展海上航行测 试。两种方法效果均不理想,难以全面

5、、有效地反映海上无线电 台真实使用情况。技术手段是无线电管理的基础,海上无线电监测的对象是处 于航行状态的船舶,常规的监测设备虽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监测 船舶电台的使用情况,但其局限性较大。图 1 海上无线电监测定位模拟效果图为了更好说明海上无线电监测情况,现在我们根据目前监测 设备的性能模拟开展海上无线电监测工作的实际效果,如图1所 示,两条线为模拟监测站测向线。虽然通过定位算法,我们可以 初步判断某信号源位置,但考虑到测向设备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无法核实该点是否存在船舶或电台,即使该位置确实存在船舶, 也无法获得船名、呼号、行驶轨迹及目的地等信息。毕竟海上无 线电台站的设置与信号传播有自己的

6、特点,目前的无线电监测设 备用于海上监测时,只能在宏观上提供频率占用度信息,无法获 得船舶电台具体信息,其测试结果无法对海上台站管理和行政执 法等无线电业务需求提供有效地支持和帮助。根据多年海上无线电管理经验,我们总结出陆地与海上无线 电台站比对情况如下表:陆地无线电台站特点海上无线电台站特点1.除了汽车,设台地址大多1.除了岸台,船舶电台是移是固定的。动的,台站位置不确定。2.台站数据库能查出设台2.台站数据库无法了解船具体地址舶目前具体位置。3.台站类型多3. 口站大多疋船舶电口。4.电波受地形地貌影响,传4.信号基本是直线传播。传输途径复杂。播距离受地球曲线限制。5.台站干扰或违规,执法

7、对5.台站干扰或违规,执法对象明确,测试后能直接抵达设台象动态信息不明确,无法获得船地址查处舶唯一性特征。3 加强海上无线电管理需要新的专用技术手段随着我国海洋渔业捕捞和航运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电 台的使用也越 来越多,特别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简称 AIS 系统)的大面积推广,使得 海上无线电频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海上信息传输显得更为重 要,加强海上无线电管理工作势在必行。但滞后的海上无线电基 础设施建设已经困扰海上无线电业务管理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有必要建设有别于陆地 无线电监测网的沿海无线电监测网,并根据

8、海上无线电管理业务 的特殊环境对无线电监测系统提出特殊需求。除了硬件及外观上 需要考虑海上抗风、抗盐碱腐蚀等问题外,从业务角度考虑,无 线电监测系统功能上应能实现在海上无线电台站动态管理与 比对、远距离完成行政执法取证等。根据实际海上无线电监测结果分析,笔者认为海上无线电监 测与陆地上无线电监测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海上无线电监测设备 架设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很难为多个部门提供多频段服务。沿海和 海上监测到的无线电信号一般集中在水上业务信道、广播电视信 道、公众移动通信信道。由此可见,海上无线电监测设备在功能 上不应追求多而全,所使用的设备应当侧重于满足海上无线电业 务频段工作的需要。海上无线电监测最大的难度是发射信号的台站位置不明确, 并且随时间动态变化。而海上信号发射位置又与船舶动态信息息 息相关,但目前船舶动态信息却未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军事部门 掌握军事船艇动态,海事部门掌握国际航行船舶和大吨位中国籍 船舶动态,渔业船舶的动态主要由渔船所在地乡(镇)政府或村 委会掌握AIS系统的推广这将为无线电监测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如果无线电管理部门能够发挥跨部门管理优势,将AIS船舶防碰 撞系统相关的船舶信息整合到无线电监测平台上,通过资源信息 共享平台,就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无线电监测系统的应急管理作 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