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4579350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语文,我们母语教育的支柱学科。其教学现状不理想的状态却让人无法释怀,究其根源,语文课堂教学大而空问题不容忽视。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手段时髦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等问题,其实都是与教师未能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关。 所以,把握准教学目标,是提升语文教学实效的重要保证。强调树立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教学目标的概念、功能及制定的原则入手,强化目标意识,谈了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设置方法等问题,强调了树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意识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的状态的预先设定,是引领教师推动

2、教学的行灯,是影响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目标仍常常被忽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首先和有些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不明、不简、不适等相关。更有甚者,有些语文教师的课堂根本没有目标可言,天马行空,任其发挥。因为失去了教学目标的约束,一部分教师的公开课上得自由而散漫,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背后彰显出太多的浮躁和不安分。导致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既与部分教师错误的思想观点相关,更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误解相关。所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突破语文教学瓶颈的基点在于准确把握并制定有效地教学目标。一、强化目标意识,理性理解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

3、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因为教学目标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的深广度等,它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并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改革,不管怎么改,怎么创新,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个目标和方向就是持续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动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等各方面。(一)、语文课

4、堂教学目标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具体地说,它有以下五大功能: 1、导向功能 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能够说,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如果教学目标准确、合理,就会导出有效地教学;否则就会导致无效的教学。所以,教学目标能够被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也被认为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2、控制功能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作用。它作为一种约束力量,把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和学生各个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已定目标而共同奋斗。3激励作用教学目标确

5、定以后,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 在教学活动中,要想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激励作用,教师就理应在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知识和水平水平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住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4、中介功能教学目标的中介功能,还表现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联结点。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及教师和学生等各个因素构成的动态过程。各个因素发生关系,主要通过教学目标。这是因为,正是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功能系统,并使各个因素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发挥各自的作用;某种教材之所以可用,某种技术手段之所以可

6、用,是因为他们能够为实现已定的教学目标服务。能够说,正是有了教学目标,才使教学活动的其他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教学系统并使之有效地运行。 5.评价作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既是师生双方实行教学双边活动的依据、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评定学生学习结果是否达到特定标准的客观依据,还是衡量教师教学成果的客观尺度。评价语文教学质量的测评体系以教学目标体系为客观依据,就能避免语文考核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教学评价科学化。(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遵循五条原则:1、科学化原则编制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要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还要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学科总目标、不同学段的阶段目标

7、的要求,并使其在每一个具体目标中得到体现。2、系统化原则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必须按照单元、分阶段、分学期、分年级的语文知识内容和水平训练的体系,使每篇课文、每次作文、每个单元、每册教材的教学目标都形成一个有机的结构,使众多的课时教学目标有层次地实现语文学科的总目标。3、具体化原则课堂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具体化、细节化,对教学内容覆盖面要大。应把语文目标体系中规定的每一个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分解化为每一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4、行为化原则制定语文教学目标,必须考虑到目标描述的行为化。在语文学科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来体现的,是可用语言来表现的,一般应是可观察到的。运用行为描述形式来

8、编制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表现。 5、动态化原则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教学中师生双方都不能静止地束缚在教学目标的模式中,使个性得不到施展。教学中,教师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特长,学生的认知水平,对预设的教学目标作必要补充、调整,使教学目标得以完善,所以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时,应留有余地,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为好。二、研读新课标,理清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路 1整合“三个维度”,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标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三个方面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新课标强调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过程中就应力求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一是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

10、,有计划,有意识地作出安排,做好引导;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2协调“三个关系”,关注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特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师要正确地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首先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隐性与外显性。由语文学科性质所决定,语文教学目标具有鲜明的内隐性和外显性。当然,教学目标的内隐与外显都是相对的,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不能为了使教学目标便于交流、测量与观测,而过分强调行为化目标的价值,也不能为了强调情感体验等内隐目标的重要,而排斥行为目标的价值。其次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收敛性与开放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越是低层次的

11、教学目标越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达成;越是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能力和情感发展目标,达成周期越长。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要具体、明确,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有些目标允许在较长的时间内达成。再次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预期性与非预期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预期性目标与非预期性目标的关系,不失时机地抓住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任何教育机遇。就一节课而言,我们比较赞同“简单语文”的观点,即简化头绪,目标单纯,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多读多写。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教学目标有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单

12、元目标、课时目标等,期中课时目标是最基础的教学目标。实践中,课文目标的设定常常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三维割裂,机械地把教学目标分成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未把三维目标进行整合;二是目标泛化,以诸如“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之类缺乏针对性的目标来代替具体的目标。目标的设定,应全面观照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先根据特定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把握教学中“应该教学些什么”,进而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学习兴趣确定实际教学“需要教些什么”,是特定的教学目标只适应于特定的课题、特定的学生。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学段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13、进行整体思考。既要考虑目标在“三个维度”上的达成度,又要着重思考在语文训练上让学生得到什么,还要想好实现目标的方法、策略。有位老师就荷花一课,提出以下教学目标:(1)识字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了解词义,正确书写字词。(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美的情境,用朗读表达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3)从感悟作家笔下对荷花的特点中,了解抓住特点、展开想象描写景物的方法。上述教学目标,重视了识字学词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学词是中年级的教学重点之一,找准了语言训练点有感情的朗读,读中悟写、学写,既有明确的“三维”目标,又有对学习行为的描述“在读中感受美的情境,用朗读表达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感悟作家笔下对荷花的特点中,了解抓住特点、展开想象描写景物的方法。”比较适当,切实可行。著名的语文教师冯起德说:“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是检验教师素质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必须成为一堂课的指针和精髓,而不是出于一般应付的虚设,整个教学活动必须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内容的增删,教学方法的设计、运用,教学环节的衔接,都应始终如一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诚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教学目标存在着生成性和不可预知性,但也正因为如此才体现着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艺术。库尔勒市第八中学2015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