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吴充秀才书》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457640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吴充秀才书》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答吴充秀才书》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答吴充秀才书》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吴充秀才书》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答吴充秀才书?阅读答案及翻译原文及翻译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假设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致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修材缺乏用于时,仕缺乏荣于世,其毁誉缺乏轻重,气力缺乏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假设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那么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

2、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致之鲜也。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假设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上下皆如意;者也,道缺乏也。假设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假设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

3、修白。(有删减【注释】伥伥:无所适从貌 皇皇:指匆忙2对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发而读之 发:启封,翻开B及少定而视焉 少:略微C假设有所责 责:责备D难工而可喜 工:精巧3以下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A学者有所溺焉尔 复驾言兮焉求B方勉焉以模言语 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C假设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D因吾子之能不自止 不如因善遇之4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C欧阳修主张

4、要在理论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D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译文:假设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3分)译文:参考答案:【文言文参考译文】前些时日有辱您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翻开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略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假如不是文辞丰厚,文意宏伟,浩然浩大势不可挡,怎么能到达这种地步呢!然而还有自己感到无所适从,担忧没人开导以求更进一步的内容,这是好学自谦的话啊!我的才能缺乏为当时所用,官职缺

5、乏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权力量也缺乏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进步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能从我这里获得什么呢?先辈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先辈却给我恩惠来问我,好似有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致没有时间选择人而向我询问吗?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

6、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才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编纂六经;,只用了很短的几年时间。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到达好的程度。所以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匆忙奔波,没有空闲著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王通,他们只是勉强模拟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懂得不够多却勉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就以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此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可是越兴隆不到效果。这就是您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情形啊,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假如道理充分,(文章)就是驰骋于广阔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浩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阔,假如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到达的。我虽然学习道理但未能到达高境界,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可以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荣幸啊!欧阳修禀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