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457629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为学习的主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成为学习的主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成为学习的主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为学习的主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我觉得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才能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一、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

2、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 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例如:在教学 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 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 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 (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 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 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 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

3、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短短的 40 分钟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时与分的关系。无可否认,正是这样一个生动有趣、 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 欲。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 小牛和小山羊约好, 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 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 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

4、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 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 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 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 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二、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现代教学论也认为: 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的确,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 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在教学活动中, 我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 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 让

5、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 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 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 再想一想, 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 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 4 个),第二行摆要求摆的比。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 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老师再在黑板上出示以下图形:OOOO4 26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

6、看出摆出来的6个4,是由与C同样多的4个和比O 2个合起来的。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 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 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 我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由 “物化 ”的过程转化为 “内化 ” ,儿童的思维由感知表象到抽象, 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 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在学生讲述时,一般先让学生照自己所摆的学具,或是与同桌讲讲 “悄悄话 ” ,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 从而得到锻炼。 然后, 再让好生带着差生讲, 既突出个别, 又顾及全班,从而使学

7、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期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 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 教学 “图形的拼组 ” 时, 教师打破了以前只由老师在台上操作, 学生在台下观察得出结论的做法, 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了充分的动手操作。 第一次, 教师要求小组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然后用这个正方形剪出一个圆形; 再用这个圆形剪出一个正方形, 然后用这个正方形折出两个长方形。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8、; 第二次,教师让学生用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出一个长方体、用八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出一个正方体;再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拼出一个长方体、拼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感受到正方体、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第三次,教师请学生自由选择学具盒中的图形拼组出一个新的图 形。结果,有的学生用四个三角形拼出了一个正方形;有的学生用一个正方形剪出四个大小相等的三角形;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捏成的长方体切成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等。可以说, 在这几番的操作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教师这样将数 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 摸得着的物化活动, 轻而易举就让学生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这一原本十分抽象

9、的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三、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例如:在教完 简单的统计”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首先,请小组学生统计同学们对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喜好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作合理的分析, 由此,他们再次经历了 搜集信息一一整理信息一一制表分析”

10、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 不光如 此,他们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但 是他们对足球、魔方、牙膏盒等这些东西却十分熟悉,于是课堂上我就通过学生对这些东西的进行分类,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让学生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并初 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之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物体在生活中出现在哪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物体的理解。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 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将数学的真实作用还原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问题。要 学生学会数学,做数学,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发挥、发展、创新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